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林散之年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11月01日09:00

书名:《林散之年谱》

类别:传记

作者:邵川 编著

定价:129.00元

ISBN:978-7-5399-9184-9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时间:2016年9月

内容简介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代,林老的书法率先走出国门,为中国当代书法挣得世界性的赞誉。日本友人视林老手迹如至宝,上世纪80年代,更是尊林老为中国的“当代草圣”。“当代草圣”一名,由此响彻墨林。

林散之老“诗书画”三绝,画名、诗名惜为书名所掩。本书全力开掘林老诸项艺能,再现一个较为完整和全面的林散之先生的艺术世界。

书中记录的,林散之先生与黄宾虹老无私的师生之谊,与邵子退老终生的布衣之谊,与钱松喦、高二适诸老的艺术相惜之谊,更是情真意切,令人倾倒追慕,流连感喟。

《林散之年谱》再现了一个老人生命的韧性和长度,记录了一个艺术家从历史的变换中执着走来的踽踽足印。

名家荐语

邵川为写林散之生平一书,吃尽辛苦,其功可嘉!

——林筱之(林散之长子,著名书画家)

邵川仁弟辛苦十载,多方搜罗资料翔实,成林散老一书。无过情之誉,实事求是,诚良史也。实为研究林散老一生最有价值之资料。

——李秋水(林散之二婿,著名书画家)

邵川兄乃散翁好友子退先生之孙也,出于对祖父及林老的崇敬之心,搜集他们的史料轶事并撰文表襮,使书画界及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功不可没!尤其是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编著《林散之年谱》,是目今所见研究散翁最详尽、最完整、最忠于史实的专著。

——庄希祖(林散之学生,著名书画家)

邵川新著《林散之年谱》出版,此举将对“百年艺术巨匠林散之研究”有重要推动。同时,该著于史料学术价值上也有特殊意义,在当今浮泛学风盛行之下,尤为难得,足为学林艺界重视。

——陈世强(美术史学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邵川先生编著林散之先生年谱,费时十余载,洋洋大观,为研究散翁之艺术作出重要贡献。

——宋玉麟(著名书画家,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林散之先生老友邵子退文孙邵川兄披星戴月,砚耕十载,编就皇皇巨著《林散之年谱》,详尽忠实,完整地记录了草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该书名闻士林,风行书坛,必将垂之久远。

——张昌华(作家,资深出版人)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邵川先生,是林散之老人终生挚友邵子退老人的嫡孙,现为林散之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邵先生少时便得林散之老的耳提面命,无论是艺事,还是艺德,都深追其祖邵子退老和林散之老的懿范。抱着无愧先人的庄敬虔慎之心,邵先生不枉一二十年心力,荟萃搜罗史料,考辨求真史实,删裁整合,比年编次,成此煌煌宏制,以为林老门人弟子存念,为研究者、收藏者存真,为美术史、艺术史存鉴!

编纂手记

《林散之年谱》编纂手记

文/邵川

继2015年4月16日央视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在南京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举行开机仪式后,江苏文艺出版社拟推出拙著《林散之年谱》,经过一年的编辑工作,于今年7月下旬《林散之年谱》终于出版了,此举将对百年巨匠林散之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二十年多来,国中研究林老而出版林老专著的人不少,而他们所叙述的林老生平交游事迹,基本上是依据于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的《林散之》和林散之著的《江上诗存》。考《林散之》一书,是在林老逝世后两年内匆忙出版的,难免出现个别交游事迹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如《林散之》第79页云:“1946年夏,父亲应友人之邀去芜湖小住。在一家旧货店货架上,偶然看到一个脏砚台,放在一个破盒子里,厚厚的垢迹和陈墨把砚台盖得严严的,看不出‘庐山真面目’,但外形极古朴。父亲观其不俗,购之。携回友人家,用几盆水反复洗之,砚后现出铭文,父亲一看,原来这是吕留良虫蛀砚,此砚在《吕留良文集》中有专文记载。砚石本身是水坑上上品,原为吴孟举所藏,吕晚村为之撰文并镂刻”。

但是,合肥田恒铭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林散之序跋文集》,林散之在《跋吕留良虫蛀砚》序言中却云:“抗战期间,余自古庐州得吕留良虫蛀砚一方,喜极。作古风一首以跋。”这里出现了“抗战期间在古庐州得虫蛀砚”。而《林散之》一书却云:在芜湖旧货店得虫蛀砚。关于此条,我在阅读时产生了疑问。2006年1月22日我和钱征同志去扬州拜访李秋水老师。李老师给我解开了这个迷:芜湖上二街有个柳春园,是清朝李鸿章长孙李惠龙的住宅。此宅抗战时被国民党保安三团团长莫仲庆占有。时莫团长邀请林散之到芜湖游玩,林散之在李氏的书房内发放了这方小砚台。“砚在李氏书房书橱内,尘封已久,人未之识,林老袖归旅社,用清水数盆洗之,现出庐山真面,赫然吕留良镌刻之虫蛀砚,诚为希世之珍,砚作卣字形,上有火捺纹,冰箸纹、鱓血,为水坑上上品。”

综上所述,我将得砚之事列入“1945年秋”。一是在得砚前一个月,林老曾梦后作《秋江》诗一首,记下恍惚之情;二是在芜湖得到此砚后又作古风长诗《吕留良虫蛀砚》咏之。二首诗均作于1945年秋,见《江上诗存•卷十六1944-1945年》,而《吕留良虫蛀砚》诗前却没有序言,这是林老生前亲自审定出版的诗集,故以此为准而调整之,还原事实真相。

总之,研究林散之,不能仅限于《林散之》和他的诗集《江上诗存》,而要做大量的细致调查工作,并且通过走访家人、亲戚、朋友,搜索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地弄清楚每一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些年来常见报刊上有关林散之佚事的文章发表,其中有些内容往往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加以宣扬,有些内容则被人当作史实,其间的谬误需进一步考订或澄清。

如1996年10月29日的《安徽财税报》副刊发表了侯国德的一篇《毛泽东与林散之》文章:

“1949年全国解放,林散之家被划为地主成份,大门被查封,他自己也失去了自由。林散之在这种情况下向毛泽东发去《七律•感呈毛主席》诗一首:

门罗尽去无余孽,马列方来正此人。

扭转乾坤小试手,劈开封建大翻身。

鞭驱百鬼空前术,扫荡千军信有神。

我自题诗向公笑,眼看唯物立崇心。

信是由郭沫若转呈毛泽东主席的。几年后郭沫若来南京,有人请他题词,郭老笑着说:‘安徽有个林散之,我岂敢在此题词!’”

以上疑云重重,为了对历史负责,去伪存真,让今人、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林散之,笔者作为乌江人,又是林散之老友邵子退之孙,故不辞辛劳编著了这部《林散之年谱》,其义就在于此。

当林筱之叔叔于大暑之日,手捧新著时,欣然为我题词云:“邵川为写林散之生平一书,吃尽辛苦,其功可嘉,留此数句,以作报答。

为记散翁这一生,跑完王村又李村。

中华大地走完了,再去东球又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