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白池美食考
 | 张粟山  2016年10月19日09:37

  谈起白池的美食,数得上的也应有数十种,但那是在我的记忆中,在四十多年前,在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的饥饿年代里。诗人说,饥饿是最美的调味品。人在饥饿的状态下,任何食物都是美食。现在,在四十年后呢?依旧称得上是美食的,我仍然喜爱吃的故乡风味,恐怕只有七八种了吧?

  兹罗列如下,一一细数,略作考证。

  其一当数豆腐脑。饶阳豆腐脑闻名京津冀,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早餐桌上必备的美味佳肴。而饶阳的豆腐脑又是白池做的最地道,在饶阳县城早已小有名气。白池村有几十户人家做豆腐,每日清晨与黄昏,豆腐人家的妇人骑车到县城售卖,生意自然很好,豆腐卖得特别快,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卖得精光。回到家中,继续磨豆浆、做豆腐,日复一日,这项副业便成为这些人家经济收入的生业。

  俗言,着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吃豆腐脑,那是一定要趁热吃的,稍凉一点儿,味道就不新鲜了。刚刚煮沸的豆浆,点上卤水,浆水就会逐渐形成絮状,此时趁热盛出来一碗,撒上韭菜花、葱花、香油、酱油和盐,最后再放一把上切成菱形的油炸馓子花,就可以端起碗,美美地吃起来。

  在白池举办的婚礼上,自古至今,都是要请亲朋好友吃卷子、喝豆腐脑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传统。

  在京津大都市的早餐摊上,自然有人出售饶阳豆腐脑,但你要想吃到滋味纯真的,那非得去白池村不可。

  其二,红豆粥。冀中平原大面积种植五谷杂粮,尤以盛产红小豆出名。红豆粥,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红小豆熬制的米粥。白池的土质多为白沙土,生长的红小豆成色佳,颗粒大,味道好。秋后收获的红小豆,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好礼物。只是近年来耕地逐年减少,种庄稼的地方不多了,红小豆的种植面积更是少之又少,产量急剧减少,故而红小豆的价格上涨了许多。

  饶阳红豆粥出名很早,距今已有两千年了。最为著名的例证,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带兵出征,在饶阳急渡滹沱河,战服湿透,大树将军冯异对火燎衣,帮助刘秀烤干了衣服,又从当地老百姓家中要来一碗红豆粥,使得刘秀饱餐之后周身俱暖,跨上战马,继续南征王朗。有史为证,范晔《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中有详细记述。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

  “光武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官属皆乏食……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滹)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

  《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的描述更加具体:

  “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

  白池红豆粥使用的原料,包括红小豆、大米、红枣和花生米。通常要大火煮沸,而后小火慢慢熬制,待到豆粒都煮开了花,一锅红豆粥便熬熟了。盛上碗,加入一勺白糖,一碗纯正的白池红豆粥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其三,炉糕。用小米面拌糊,掺上鸡蛋,在专用的铁饼铛上烤制而成。铁饼铛中间鼓起,就像小半个球面,摊上小米面糊后,自然向饼铛四周漫流,所以制成的炉糕的边沿较厚。炉糕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时没有谁家制作,所以,能够吃到它的机会不太多。

  其四,温汤。白池的面汤不同于别的地方,面条要用自家擀面杖制作,面条又宽又长,跟菜码一同煮熟,碗里既有面又有汤,冬春季节要趁热吃,故而叫做温汤。夏天则汤面分开,凉水焯面条,拌上煮花生米、香菜末和蒜泥,改称凉面。

  其五,杂面汤。俗谚:“清汤煮杂面,汤是汤,面是面。”杂面者,绿豆面也。饶阳金丝杂面享誉北方大半个中国,以其细如发丝、香如春芽而受人喜爱。如今市场出售的,都是机器压制而成。白池的杂面条则是纯手工制作,味道自然更纯正。杂面汤煮熟后,撒上一把葱花,淋上几滴香油,色香味俱全,美滋滋远胜于各种以油炸的方便面。

  而今在京津冬季的火锅店里,饱餐牛羊肉之后,锅汤里煮一盒杂面,解油腻,解酒劲,吃起来真是十分清爽。

  其六,炖肉菜。中秋和春节,是白池村的两个重大节日,乡亲们过节都要改善一下生活,炖肉菜就算是节日的大餐了。五花肉为主材,佐以东北口蘑、粉条、黑木耳及大白菜,铁锅炖熟,放上各色调料,一大锅香喷喷的炖肉菜就摆上饭桌了。

  其七,五香仁果豆。老少咸宜,美味可口,即为零食,又是一道下酒菜。五香者,花椒、八角(大料)、茴香籽、桂皮及香叶。白池村多风沙地,最宜种植花生,种植多,产量大。花生是冀中平原主要的油料作物,花生米同样可以当做一种菜肴,常常出现在餐桌上。

  其八,山药干。红山药蒸熟后,切片,晾干,再用白沙土炒熟,风干,酥脆香甜,令人回味无穷。

  有此八种,早已使我馋涎欲滴,期待着早日回到白池村,一一细细品尝,吾饱食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