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司马光砸缸中谈“智变”
 | 武晓斌  2016年10月20日05:31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里面说道,当时有一个小孩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后,所有其他的小孩按照常态思维模式,认为救人离缸,就都跑出去向外面的大人们求救。而此时,唯独司马光一人镇定自若地以反常规的思维模式,拿起石头就朝缸砸了过去,缸碎救起了好友。

  司马光这种改变常态思维的模式,可用一词来概括,就是“智变”。何谓“智变”? 笔者认为:“智变”,就是当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根据困难和问题的实际特征,客观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常态方式,以反向思维模式来随机应变,使困难和问题达到恰如其分的一种对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智变”对策的运用,很多人是难以把握好火候的,或是不够,达不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或是超过了原有的限度,使得事态不堪设想,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出现“远水不救近火”的局势。

  正如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中,以小石破缸的“小而简”的思维方式足以胜于其他小孩去外面班师救兵的“繁而远”的救人方式来的及时且有效。假设当时,司马光也是在等大人们的来到,等大人们来把朋友从水缸中救出,恐怕为时已晚,朋友的性命已不保。正是司马光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判断力、沉着的镇定力和超强的逻辑力,才使得朋友从水缸中脱险,留传给后人一段佳话。

  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只是其一生运用“智变”对策之插曲,在其后的从政经历中,足以使“智变”这种对策表现地淋漓尽致,使其处风雨飘摇的官场中达四十多年之久,给国家、人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功绩,也留给后人许多文章典籍和学习经验。

  纵观司马光一生,“智变”,这种对策,就是要靠自己博览群书、博闻广见和发散思维来共同发挥作用的,是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思考共同起作用的一种没有固定法则可遵循的大智慧。“智变”对策的良好运用,也是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能够灵活有分寸地思考运用,才可游刃有余地使这一“智变“对策达到“以小制大”、“以简制繁”、“以近制远”地把困难和问题及时且有效地处理好的目的。

  “智变”,在变幻无常的局势中,尤其是在当下变化莫测的新时代中,这种对策甚需要我们加以有弹性地、灵活地且熟练地深入到复杂的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变,使一切大小之事、难易之事,都能从容地得到改变、解决,以“智变”应生活之“万变”,处“万变”而不惊。

 

  武晓斌,男,1986年出生,河北高邑人。《中华诗词》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铁岭新城八景诗词全国征稿大赛中,作品《五律——铁岭新城八景》被评为“入围”,特由主办方颁发了获奖证书。2013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作品《苏幕遮·立金秋》获得入编资格。在省级《河北法制报》上发表过小小说、诗歌、散文;在由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警界时空》杂志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在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发表过小说、散文、诗词歌赋,且《高邑赋》、《河北高邑福隆陶瓷赋》被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采用,《黄河赋》、《赵南星赋》被《中华辞赋》杂志所采用。至今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杂志上共创作发表出小小说4篇,散文20多篇,赋12篇,诗词13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