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风光片《北京松山》
 | 关东人邱立君  2016年10月13日10:30

  01、松山 日外

  字幕:松山

  解说: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海坨山南麓,地处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距北京市区九十公里,距延庆县城二十五公里。

  西、北分别与河北省怀来县和赤城县接壤,东、南分别与延庆县张山营镇佛峪口、水峪等村相邻。

  保护区内,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

  由于森林覆盖率高,这里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

  作为北京市西北方向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抵御风沙及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02、燕山山脉 日外

  字幕:燕山山脉

  03、军都山 日外

  字幕:军都山

  04、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 日外

  字幕:保护区管理处

  解说:一九八五年,经北京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松山自然保护区, 面积四千六百七十一公顷。

  一九八六年,松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以天然油松林为主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05、海坨山 日外

  字幕:海坨山

  解说:保护区内,群山叠翠,古松千姿百态,山涧溪水淙淙,谷中山石嶙峋。

  主峰大海坨山海拔两千二百四十一米,是北京范围内的第二高峰。

  这里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和桦木等树种构成的阔叶林。

  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六百多种,高等动物七十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斑羚等。

  06、核桃楸 日外

  字幕:核桃楸

  07、椴树 日外

  字幕:椴树

  08、白蜡 日外

  字幕:白蜡

  09、榆树 日外

  字幕:榆树

  10、桦树 日外

  字幕:桦树

  11、 金钱豹 日外

  字幕:金钱豹

  12、斑羚 日外

  字幕:斑羚

  13、大庄科村 日外

  字幕:大庄科村

  解说:在保护区腹地,有一行政村,即延庆县张山营镇大庄科村。

  14、北部核心区日外

  字幕:北部核心区

  解说:松山自然保护区共分为五个区域,分属三种类型,包括北部和西南部两个核心保护区、两个缓冲条带和一个实验区域。

  15、西南部核心区 日外

  字幕:西南部核心区

  解说:天然油松林、落叶阔叶次生林及其蕴含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

  其中,北部核心区面积为一千三百六十五点一公顷,西南部核心区面积四百五十三点九公顷,共计一千八百一十九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九点四。

  核心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保存着完好的天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区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如确因科研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时,必须事先向保护区管理处提交申请和活动。

  16、北部缓冲区 日外

  字幕:北部缓冲区

  解说:缓冲区分两部分,即北部核心区折缓冲区和西南部核心区的缓冲区。

  其中,北部缓冲区面积为七百八十六点五公顷,西南部缓冲区面积为四百七十六点五八公顷,两处缓冲区面积共一千二百六十三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一。

  缓冲区是核心区与实验区的过渡地段,可从事多种科学研究的观测、调查等工作,但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森林采伐,一般不允许开展森林旅游活动。

  17、西南缓冲区 日外

  字幕:西南缓冲区

  18、实验区 日外

  字幕:实验区

  解说:考虑到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生活要求,松山保护区还设有实验区域。

  这是除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其他地带外,包括东部的塘子沟即现在的旅游主景区,以及从保护区入口到大庄科村的沿线区域。

  长期以来,这些的人为活动较多,现有植被相对较差,加之建有农舍和农田,因此基本无主要保护对象分布。

  该区面积一千五百七十八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三点六八。

  实验区是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相对比较频繁的区域,区内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野生动植驯养繁殖及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19、塘子沟 日外

  字幕:塘子沟

  解说:松山保护区内群山叠翠,古松千姿百态,山涧溪水淙淙,谷中山石嶙峋,主峰大海坨山海拔两千二百四十一米,为北京范围内的第二高峰。

  这里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木等树种构成的阔叶林,共有种子植物六百多种。

  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大。

  因海拔变化而导致的温度和水分分布变化,使这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和丰富的植物种类。

  20、松树梁 日外

  字幕:松树粱

  解说:松山以松得名,这里有着华北地区唯一成片的天然次生油松林,它们主要分布于保护区东部较为温湿的松树梁上,属于保护的核心区域,人们可以在游线上远眺它们的风采。

  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松山另一典型植被类型,它们由不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主要有白蜡、榆、椴树、核桃、蒙古栎等。

  混交林多分布在较干燥的西半部,海拔一千至一千六百米的阴坡,是整个松山保护区植物类型最丰富的群落类型。

  其内部有多种能被人类利用的植物,是松山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资源。

  除油松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外,松山还有其他许多植被群落类型,其分布区域与各种自然条件具有对应关系。

  21、榆树 日外

  字幕:榆树

  22、蒙古栎 日外

  字幕:蒙古栎

  23、蕨类植物 日外

  字幕:蕨类植物

  解说:根据调查,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一百零九科四百一十三属七百八十三种及变种,其中野生维管束植物一百零六科三百八十属七百一十三种及变种,占北京地区同类植物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八,蕨类植物十四科十八属二十六种,裸子植物三科四属五种,被子植物八十八科三百五十八属六百八十二种。

  24、裸子植物 日外

  字幕:裸子植物

  25、被子植物 日外

  解说:松山植物区系以华北植物区系的植物为主要成分,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日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平原山地亚区。

  26、蔷薇科植物 日外

  字幕:蔷薇科植物

  解说:保护区的植物以温带分布占优势,典型的温带物种包括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

  27、禾本科植物 日外

  字幕:禾本科植物

  28、菊科 日外

  字幕:菊科

  29、百合科 日外

  字幕:百合科

  30、十字花科 日外

  字幕:十字花科

  31、松山旅游景区

  字幕:松山森林旅游景区

  解说:松山森林旅游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风景资源雄厚,独具特色。

  景区内有百瀑泉、八仙洞、松月潭、雄狮饮水、飞龙壁、三叠水和松山温泉等三十余处景点。

  32、百瀑泉 日外

  字幕:百瀑泉

  33、八仙洞 日外

  字幕:八仙洞

  34、松月潭 日外

  字幕:松月潭

  35、雄狮饮水 日外

  字幕:雄狮饮水

  36、飞龙壁 日外

  字幕:飞龙壁

  37、三叠水 日外

  字幕:三叠水

  38、松山温泉 日外

  字幕:松山温泉

  解说:松山温泉是沐浴、疗疾的理想场所,水温四十五摄氏度,日出水量两千立方米,泉水中含钾、镁、硫和铁等二十七种元素,其中氟离子含量高达每升十二毫升,对皮肤病、关节炎、类风湿症和局部神经痛疗效显著。

  39、保护区入口 日外

  字幕:保护区入口

  解说: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隶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这里既是科研考察、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又是旅游度假、避暑疗养的胜地(字幕:全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