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艺“高原” 勇攀文艺“高峰”
北京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激发创作创新活力,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着力突出重大主题和京味特色。我们突出价值导向的旗帜作用,把着力点放在重大题材创作上,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强化主题主线,围绕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主题宣传,紧扣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面向全市征集发布精品工程项目,引导各类文艺机构和文艺工作者关注重点题材、认领重点选题;二是体现京味文化特质,在传承好传统京味的同时,着力扶持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京味作品创作。
统筹安排创作前端和刊播展演终端。习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北京市主动适应文艺创作生产格局、产品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聚焦创作组织机制、生产链条,不断提升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我们重点在“创”和“推”上下功夫,加强创作前端和刊播展演终端的对接,加强选题会商、论证提升、宣传推介,建立从孵化、创作到刊播、评论的全流程参与机制,变各执一端为把好两端,变主抓创作为创推并重,确保好剧优先排、好戏优先演、好片优先播、好书优先出。
建设各类催生优秀作品的服务平台。习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我们围绕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搭建平台,集成融合转化各种文艺资源和要素,用平台促作品。建设创作服务平台,筹建十月文学院和老舍文学院,聚拢当代名家,培育青年人才,聚焦创作源头,力推精品佳作,使之成为原创文学的重要策源地。成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小剧场联盟、北漂舞蹈者之家等组织,团结吸引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建设展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文博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平台,设立主题作品专场专台专区,大力推介优秀作品。
动员多方力量投身文艺创作。市级层面制定实施繁荣发展首都文艺、支持戏曲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文件,鲜明政策导向,市级财政两年来对文艺创作的专项资助达5亿元,今年又设立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影视出版基金,每年投入4亿元,扶持重大题材创作。推动各区结合资源禀赋错位发展、个性发展,形成怀柔影视基地、东城戏剧创作、西城戏剧展演、丰台传统戏曲、石景山动漫游戏等特色创作基地,推出了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优秀作品。加强与中央文化单位特别是高校的合作,把他们的好选题纳入北京市种子项目库给予支持,实现资源整合、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