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追求中辉煌
2006年新疆作家协会换届,谁当主席?大家都在议论,都在猜测。直到马上开大会了,才传出准确的消息。这是头一次听到阿扎提·苏里坦的名字。我头一次听到,不是说他的知名度不高,而主要是说我在兵团农场长大,又长期在市文联工作,对整个新疆文学界缺少了解。一块儿工作的少数民族同事,知道了阿扎提·苏里坦要当主席,兴奋地对我说,这个人了不起,是个大学者、大文学评论家、大校长。连续用了三个大,说明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从此以后,直到现在,我一直与阿扎提·苏里坦共事,算算年头,已经有10年了。10年来,他作为主席,举旗掌舵,把握大局,我作为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我们同心合力,一起奋斗,使得新疆文学的繁荣,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阶段。
与阿扎提·苏里坦主席一起工作了,也就熟悉了,了解了。随着这种熟悉了解越多越深入,对他身上的那种“大”,也就有了具体的感受。
他是一个有着大理想的人。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他的名字叫阿扎提(译成汉语为“解放”)并非偶然。他不甘于人生平庸,不管生活有多难,决不放弃追求。在知识最贬值的年代,他却在一个军马场沉醉于“禁书”里,偷偷地写作。1975年,他就有小说在《新疆文学》上发表,当时来找他谈稿件修改的,就是作家王蒙。当时他只是一个小编辑,文学让他的心智不再迷昧。1977年恢复高考,他的作文获满分,考进南开大学,成了恢复高考以后考进该大学中文专业的维吾尔族第一人。再以后,他成了学者,成了教授,成了大学校长,成了文学评论家。他的许多著作、论文,成了新疆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填补了维吾尔族文学评论的多项空白。他的分析判断,一直对维吾尔族代表性作家创作以及历史地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一个早先的牧工,到如今的文化泰斗,这样的人生不能说不辉煌。谁都有理想,可又有几人能梦想成真?阿扎提·苏里坦真正做到了“有志者,事竟成”。
他不但有大理想,还有着大情怀。他的胸中,“祖国”二字,真的是比泰山还重。面对宗教极端势力的猖狂,他从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彷徨。这些年里,从“七五”之后的告世界书,到200多名作家的致维吾尔同胞书,从组织“唱响时代最强音”诗歌全疆行活动、新疆诗歌全国行活动到民族文学原创暨民汉互译工程的实施,还有他一场接一场地奔波于天山南北,对民众和文化界的宣传演讲,他都是在用生命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爱。但有谁知道,那时他才刚刚做过癌症的手术?又有谁知道,因为忧国忧民,已经让他无法安睡,不得不经受整夜失眠的折磨?在他身边工作的我们这群人,多次劝他要注意身体,别太劳累了。他却总是笑笑说:“这把年纪了,我已经无所谓了。党把我放在了这个位子上,有些话我不能不说,有些事我不能不做。”提到那些极端分子的恐怖行为,他也是淡淡一笑,说:“我和他们势不两立,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和他们斗到底,我不会退却的。”如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无法不心生感动。我经常在想,若我们新疆人,人人都有他的这种情怀,新疆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何愁不能早日化解!
阿扎提·苏里坦还有一个“大”,那就是大智慧。作为新疆文学界的领军人物,近期安排、长远规划、决策部署、具体实施,必须方向正确,容不得半点失误。文学界要有影响、有作为、有成就。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领导有杰出的才能。多民族文学在以现代化为引领的新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有所作为、发挥作用,是与他的智慧和勤奋分不开的。作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他的多项倡导和建议被采纳,如发达省区与西部省区的“结对子”、实施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工程、鲁迅文学院加大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培训力度等。可以说,是他的建议改善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推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更大进步。一个边疆的文学领导者,获得如此关注和重视,是新疆的骄傲,更是他的光荣。
《民族文学的书写与构建》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在百忙中撰写的文学评论文章,有对文学的理解,有对作家的评价,有对作品的分析,体现了他的专业水准。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都曾在学术界得到过高度的肯定,也在文学工作者中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其中,如写知名文学家、文学界口碑极好的老领导《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写自己人生经历的《我的文学故事》,还有《风尘坦途》等,虽然体量不大,却富有文学价值、真实朴素、自然流畅、富有韵味,自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征服着人心。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阿扎提·苏里坦人格的高尚、情感的丰富、内心的善良、信念的坚定。
我马上就要退休,非常有幸能在工作的最后10年,与一位杰出的维吾尔人相识,并能一起为着一个崇高的事业而奋斗。年长我6岁的阿扎提·苏里坦却仍坚守在岗位上,并对工作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怠慢。这不能不让我从内心对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充满敬意。我想,任何一个新疆人,只要翻开了这本文集,都会从中得到知识和启迪,并获得许多人生前行必须的力量。我想,不管以后的日子怎么变化,这本书我都会永远放在身边,并会时常回忆起我与作者在文联和作协共同度过的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