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庄庸:网络文学面向未来的全新创作“哲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09月30日15:06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 庄庸

各位好。虽然圈内大多数人不太知道我是谁,但是基本都知道我是邵燕君老师背后的那个男人,所以她的观点就等于我的观点。我们一起创办北大网络文学论坛、设置北大网络文学课程、设计进场专业评选、做遴选的评价体系,并且一直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培养方案。比如做报告的吉云飞,我一直觉得他有做策论的潜质,所以一直引导他往这个方向发展。虽然去年年底我决定退出跟邵燕君老师的合作,但是不能否认我们中间合作得很愉快,很多既定的框架体系也都按照原来的设定进行。听了邵老师的发言以后,我想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我先讲一个历史渊源。2013年,在广东网络文学高研班我讲了一个课:网络文学要讲政治。2014年的“净网”运动使得整个行业震荡性的恐慌,大家极其焦虑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当时我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发展的大势是主流化。为什么?我讲了“净网”运动的思路、逻辑,又进一步提出一个观点:“净网”运动背后所代表的更多不是因为网络文学有问题,而是因为网络文学有潜力。有潜力是什么?就是更大的担当。当年北戴河会议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网络文学不等于快感文学。当时各个方面都达成一个妥协意见,即网络文学就是快乐文学、通俗文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网络文学纳入现有体系下能够容纳的视野,但是我当时就认为这个论点实际上削弱了网络文学真正应该担当并且有能力担当的更大责任。紧接着我写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分析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整个思路、逻辑和智慧,我的判断是网络文学目前已经表现出来的力量足以在这个文化活动、文化价值体现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所以网络文学它可以获得更重要的发展机遇。这是我从2013年开始提出的4个重要观点。2016年这个研判基本符合这一趋势。

这涉及到当下网络文学如何研判大势、预判趋势。下半年到明年再到未来两三年我们到底将面临着一个怎样的大格局,我觉得针对今天的主题,我提出的4个重要的议题是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面对、思考的。

第一是文化逆袭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的自觉战略。由于整个网络文艺在国家战略中的定性,网络文学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是商业资本为了在整个全产业链中更好地讲中国故事,所表现出的强大议题设计能力。比如IP、超级IP、网红,你会看到这个强大的议题设计能力已经左右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机制,进一步左右了社会公众的媒体舆论导向,最终传导到我们所谓的传统理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重大现象,整个商业资本议题设计的能力已经绑架了理论批评的话语体系,理论如何担当、评论如何作为成为第二个最重要的议题。

第三个,这两方面表现出了网络文艺已经不只是一个文艺的形态,而是一个生态的问题。这背后涉及三个关键的部分:年轻人不断通过分类型、群体、阶层重组等方式细分,细分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运动,同时直接带来了国家为什么抓网络的核心思路。他是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到国家治理模式的一个创新。

第四个,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当下的文艺创作理论和批评有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智慧体系。我们目前面临三大国家叙述模式的思想理论智慧体系的一个转型,现代以来我们一直是民族国家中心论的国家叙述模式主导,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这些都是主流思想,整个市场化、互联网化带来的是全球化以及与人类自由、博爱开放这样价值观念的叙述模式。在网络文学、网络文艺已经产生了巨大交锋之时开始形成什么呢?伴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整个国家战略的背后逐渐形成以中国中心轴为轴心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体系。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总结过去的事实成就,而是如何面向未来,为我们当代文艺提供一个朝向未来、朝向外部、朝向希望的全新创作哲学。这四个方面是我个人认为当下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重大议题。按照我的研判和预判,应该是未来三到五年后改变我们当下全部的文艺格局,改写我们现在网络文学,网络文艺的业态形态,生态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