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座岛屿之间
太阳照在海面上,一丝风也没有,周围的一切好像静止了一般。他扭回头,向着来时的路看,看上去并没有走出多远。但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似的。前面的岛屿看上去并不太远,但就好像身后的路一样,他摸不准了,不知道多久才能抵达目的地。
他是带着老婆孩子来的,暑假里的一次旅游, 他们住在一个渔民家里。当地人说,当退潮的时候,平时看上去很遥远的那个岛屿,可以步行走过去。他想让老婆孩子陪他一起来。她们不愿意出来,太热了,她们的皮肤被晒得都发痒了,只想待在阴凉的屋子里。
于是,现在他一个人站在了两座岛屿之间。
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想到,也许前面那座岛屿上什么也没有,也许并不像渔民说的那样,可以很快地来回,现在离涨潮还有多长时间?万一自己走过去,走不回来了怎么办?涨潮落潮的时间从来没有出现过意外变化吗?
接下来,就好像平时在我们熟悉的街道上一样,他两只手交叉抱在胸前,上半身往后倒,慢腾腾地沿着来时的路走了回去。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几个人走路,他肯定慢慢地就掉到了很后面。后来有个朋友解释,之所以他走路不快,是因为他的姿势的问题,身体太靠后了,走起来又累又慢。
我记得是有一天下午,杨遥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给我们讲了刚才那个他去海边旅游的故事。他的语速很慢,说着说着,好像突然忘掉了故事的线头一样,把眼镜拿下来,一只手从上到下从额头摸到眼睛,揉了揉眼睛,然后把眼镜戴上,眼镜戴上之后他看上去很疲倦的眼睛再次睁开,继续讲起了刚才的故事。
我和他是2006年夏天认识的,从认识那天开始,我像刚才这样听过无数次他讲故事。这些故事大都会被他写出来。他喜欢在写出来之前一遍一遍地讲述。有一段时间,每次出去开会,我们都会住在一个房间,他慢腾腾的话在关了灯的黑暗中一点一点地往前走。有几次,他来太原,住在我租的房子里,也是这样讲故事。你觉得怎么样?他讲完之后问我。我说,我感觉太好了。过段时间他的小说就会写出来。他让我再看的时候,我总觉得没有他讲的好。
后来人多的时候,当大家没话说的时候,我就会对杨遥说,讲讲你的小说吧。他通常都不会拒绝,即使在座的有不认识的人,他也会讲起来,即使被人打断,他也会坚持讲完。
他讲完这个海边的亲身经历。我问他,你会把它写出来吗?杨遥说,会写啊,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写。
我目睹过好多次他的小说的产生过程。有一天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弯着腰浑身灰突突的流浪汉。杨遥突然说,把这个写进小说怎么样?有一天他看见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婆和一个时尚性感的女孩恰好出现在同一场合,他说,我要把这个写进小说里。还有一天,他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一个画展,排队的人很多很多。回来后,他就把这一幕放进了自己的一个小说里。他把自己看到的汾河里裸泳的男人、骑自行车时候后面怒气冲冲的汽车鸣笛声、一个身体柔软可以把两条腿放到脖子上的朋友,全部都写进了小说里。他的小说就是这么产生的。
就在昨天晚上,我们喝了酒,走在南华门后面的小街道上,他说,我想写三个有隐疾的人,一个是普通话怎么也说不好,别人怎样努力也听不懂他说的话;一个是与朋友们在一起总是不说话,仔细观察,却能为了博取自己喜欢的女孩的目光,而做出滑稽举动;还有一个……
他讲起故事来语调几乎没有变化,表情也很单一,语速也不快,为什么我说话就吸引不了人呢?他曾经这么说过。但是,他绝对是我认识的,最能给人灵感,最能给人触动和启发的讲故事的人。当他慢腾腾地讲故事的时候,你总有一种脊柱颤动,好像看到了点什么好像抓住了点什么的感觉。
关于那个两座岛屿之间的场景,过了段时间,他说他想好怎么写了。他要写一个失去了孩子的夫妻,两个人在海边的经历,他们最终让自己的内心从压抑和痛苦之中走了出来。
两座岛屿是在青岛的某个地方。是2014年夏天?具体时间我记不清楚了。当时我也在青岛,我们看见两个穿着泳裤跑步的中年男人,他们的身体黝黑、健壮。不过,他说的两座岛屿的故事发生的时候,我还在别处,后来我才过来和他汇合的。
眨眼间,已经两年过去了。又一个暑假快要结束了。前段时间的有一天,我和杨遥在我住的附近给他租房子,因为他的孩子上了我家附近的一个中学(他的新房子刚刚装修完毕)。我们找了一个中介。他带我们看了两套房子,第一套,杨遥看了半天,说,没有地方放两张桌子啊。是啊,那房子其实还挺不错的,但是只能放下一张可以用来写字的桌子(孩子要用一张)。后来又去看了一套。杨遥立马就觉得好。我也觉得好,比刚才那个要宽敞得多,装修也可以。
但是,问题是房东把这间房子全权委托给另外一个中介公司了。也就是说,带我们来的中介,已经没有权利出租这间房子了。后来带我们看房子的中介说,我们当时完全可以撇开他,跟另外那个被委托中介谈。我们当然也知道这点。
那天天虽然阴着,但十分闷热。我和杨遥一起站在楼下。他的衣服后背前胸的部分贴在身上,我的也是。
带我们的中介和那个被委托中介公司的人在楼上商量了挺长时间的。最终的结果是:交给被委托中介的房租比原来的报价每月贵了100,杨遥还给带我们来的中介一个月房租的中介费。谁都明白这其中的猫腻。
“毕竟人家带着咱们看了一上午的房子。”杨遥是这么说的。
几乎杨遥所有的小说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表哥和一次青岛游》。那篇小说也是关于青岛的,关于大海的。主人公有一天觉得自己必须去青岛旅游一趟,他不顾家里经济的困窘,买了火车票,去了青岛。
有一天,杨遥对我说,为什么就再也不敢拍案而起了?
是啊,大家都在两座岛屿之间,每一刻大家都在犹豫,是再往前走一走,还是该往后退一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