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史: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纪实
科幻史: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纪实连载(序)
成都工作组在我的率领下,晚会总导演程婧波、我的助理阿贤,还有工作人员杨枫、陈丽萍,今天乘机来到北京,与苦战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新华网工作组、壹天幻象影视公司工作组会师,作最后的冲刺。
2010年初,正是在一次四川省科普作协的聚会上,《科幻世界》杂志社主编姚海军跟我提出创办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想法,我觉得中国科幻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外部推广,就不能真正把它做好,我们的确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和奖项把所有科幻人团结起来。我们一拍即合,又很快找到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科幻教学多年、跟国内外作家非常熟悉的吴岩教授,我们决定把全世界的华语科幻力量发动起来,并开始谋划举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想要在中国本土对全世界华人科幻创作进行年度的检阅,还想要通过颁奖的形式影响全社会对这个领域的看法,关注这个领域的作家,使这个领域得到提升,我们的野心可能过分巨大。但是,我们相信在今天的中国,只要有梦想,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办到。
吴岩在一届颁奖礼上致辞(图/佚名)
第一届颁奖礼最终落户在成都一家不那么有名的电影院。由成都奇影动漫公司的总经理付胜资助5千元租用一个小电影院做颁奖典礼场所。小电影院就小电影院吧。我们珍惜这个好的开始。为了让科幻作家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从第一届起,就在作家进场的大路铺上了红地毯,要让这些创造者像明星一样获得观众和读者的喝彩。
刘宇昆与刘慈欣出席华语科幻星云奖红毯礼(图/新华网)
到今天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总共举行了七届,还有一届科幻电影星云奖。
历数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进步,届届有所提高。从一个到多个,从少数人参加到多数人参加,从不专业到专业,从没有资本关注到资本开始进入。我们正在逐渐走向一个科幻繁荣的新天地。
在我们举办民间科幻奖项的时候,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有识之士和企业事业单位陆续参与、支持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活动,一、二、三届有付胜的成都奇影动漫公司、高辉的“看书网”、人民邮电出版社、四川科技馆,《科幻世界》杂志社,四届有希望出版社,五届有姬十三的“果壳网”,六届有古敏的“科幻星云网”。特别是七届,由于新华网和北京壹天文化的加入,媒体与资本的力量,使这个民间科幻奖项完成蝶变,影响力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从此迈上了产业化及建设国际化大奖的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华语科幻从业者在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旗帜下聚集起来,把这个奖作为共同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每届评奖活动的组委会越来越大,至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科幻界精英组成的组委会成员扩大至80余人,并通过新建立的科幻社团代表投票人制度把全国几十个高校科幻社团的科幻爱好者发动起来。首届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则集合了科幻界及电影界的精英组成的组委会委员达106人,他们通过全球微信会议,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制定章程,推荐每年的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决定入围者,使两个奖项成为科幻人与科幻电影人自己的奖项。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加上专业化的评委会严格把关,促使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公开、公正、透明、专业的原则基础上,公信力日益提高。
我因为血糖值很高,心脏也有异像,天天打胰岛素、吃救心丸。为了能坚持开会,我先住进壹天幻象影视公司董事长甘伟康为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宾馆预订的套房里养病,成都工作组则在程婧波、阿贤的带领下,住在新华网附近的汉庭酒店,在新华网姚予疆的统一率领下,融入主办三方紧张的不分的夜的会前准备工作中。
新华网姚予疆(右一)与北京壹天公司甘伟康(右二)获七届特别贡献奖(图/超侠)
程婧波和阿贤,下午4时刚放下行李,还没来得及休息进餐,就被姚予疆召到新华网。在那里,与付方明、李轶男为主的新华网工作组,与余波、王玟雅为主的壹天工作组,在姚总的统一指挥下,挑灯夜战,让总导演程婧波和副导演阿贤,在随后的5天中,几乎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最终达到完美主义者姚总的要求,开了一个高层次的近乎完美的盛会。我们成都工作组,作为主办方的核心力量,为保证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嘉年华的成功,倾尽全力。特别是我的左膀右臂,程婧波和阿贤,晚会总导演和活动总协调,还有我的“左脚”和“右脚”,两个“跑腿”的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在我的头脑指挥下,合成一体,几近于疯狂地在会场内外“上蹿下跳”、“马不停蹄”地奔跑,补漏洞,堵“枪眼”,化危机。我们协会的科幻志愿者在雷永青、周敬之的率领下,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奉献,保证了场场活动热闹、好看,成功、圆满。
全部活动结束后,受到一致好评。我服了,不是服我自己,而是服了新华网的姚总,我的好兄弟姚予疆。起初我对他那暴燥的脾气是有看法的,气得有时我不想见到他。他打电话我不理,他急了,不断向我解释,设法哄我高兴。他虽然脾气不太好,动辄吹胡子瞪眼,但他对我们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充满激情。他一心要把我们的这个奖从科幻圈内的自娱自乐,提升到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水准。他做到了。科幻嘉年华和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幕式及“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每一个环节,他事必恭亲,不仅管台上,还要管台下。台下的观众坐得满满的,上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这在国内外的论坛上都是罕见的。台上更是高大上,开幕式请来四个副部长级嘉宾为之剪彩,第一环节我们共同请来三国四方国际最高水准的中美日星云奖主席及雨果奖主席,进行了高水平的对话,并且釆用非常优秀的同声传翻,使中外对话流畅,精彩绝伦;
华语科幻星云奖三位创始人与日本星云赏会长、美国星云奖主席、世界雨果奖联合主席进行圆桌对话(图/超侠)
第二环节请来科学家和科幻作家对话,著名心理学家和刘慈欣关于人工智能的对话成为一大亮点;第三环节同壹天公司一起,请来中外科幻电影从业者,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特效大师,进行了一场水平很高的关于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演讲会。他团队中的新华网科普信息化事业部总监付方明、“科幻空间”项目负责人李轶男,同他一样是“忘命徒”,不仅会前几个月忘命奔波,会议期间更是累坏了身体,付方明“失聪症”发作,医生警告他若继续熬夜,耳朵不保。他顾不得这些,继续日夜操劳,成为大会组织事实上的主心骨、“平衡器”,李轶男累得失声,在大会圆满结束后,为维持散场秩序,还被人狠狠地咬了一口。壹天文化工作组,默默奉献,不仅为论坛准备了一组电影界人士高端对话,为颁奖典礼奉献了一个很受欢迎的“银河之外”节目,还承办了盛大的中外嘉宾欢聚一堂的高档宴会。开幕式、国际论坛、作家集体签名售书及颁奖典礼完美无暇,在完美无暇背后藏着筹办三方工作人员的汗水、泪水及无以言表的极度辛劳,这是以完美主义者姚予疆兄弟为首的三个主办方团队共同完成的杰作,必将永载史册!
科幻史: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纪实连载(一)
开幕式及“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的三大亮点:
开幕式(图/超侠)
一、四个副部级领导出席开幕式,政府高官与民间科幻组织的平民代表、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同台启动开幕按纽,象征官民合一,共同促进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
二、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的讲话,表明新华社承认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该奖项成为国家层面支持的华语科幻大奖。
刘副社长说:今年新华网首次承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是中国科幻领域的里程碑性事件。
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刘思扬在开幕式上致辞(图/超侠)
刘副社长还说:未来,新华网还将利用资源优势、资本力量,为科幻产业搭建平台,助力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推动中国科幻走向繁荣发展,走上国际舞台。
三、三国四方的国际科幻高层论坛,使华语科幻星云奖走上国际舞台,为成为与美国星云奖、日本星云赏、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并驾齐驱的国际大奖,奠定了基础,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次高峰论坛的第一单元:“世界科幻之巅”中,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作为中国代表与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主席凯特•兰博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中国、美国、日本的星云奖主席会长与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联合主席开展了圆桌对话。
中美日星云奖与雨果奖会长、主席圆桌会议(图/超侠)
凯特•兰博主席说:我非常欣赏很多的中国科幻作家,比如说刘慈欣和郝景芳就是非常好的代表,我也期待着能够读到更多中国作者的作品,也希望未来科幻作品可以对世界文学产生更大的影响。
发言和对话釆用同声翻译,使论坛达到交口称赞的国际高端论坛水平。
在这次高峰论坛的第二单元:“时光猜想之旅”中,著名心理学家关于未来与科幻的讲演十分精彩,其与刘慈欣关于人工智能的对话充满睿智。
心理学家彭凯平与科幻作家刘慈欣等进行人工智能的圆桌对话(图/超侠)
在这次主要由壹天公司策划的高峰论坛的第三单元“多维边界之美”中,三大好莱坞特效大师及元力影业老板杨璐对科幻产业链如何繁荣发展发表的真知灼见,发人深省。
参加论坛的嘉宾一致认为:“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名符其实,达到了中外国际论坛的较高水准,对提高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层次,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权威科幻大奖之一,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科幻史: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纪实连载(二)
中外科幻作家集体签名售书活动
中外40位科幻作家、评论家、活动家等在签售活动合影留念(图/阿贤)
9月11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的中外科幻作家集体与科幻迷见面及签名售书活动,是我们精心策划组织的一次向世界“亮肌肉”的活动,让中国和世界知道,中国不止有一个刘慈欣,我们有30后,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有持续不断的科幻作家队伍,而且,越到后面,人越多,水平越高。这次来的40位中外科幻作家、评论家、活动家中,有30后中国科幻代表作家之一的刘兴诗,40后有不足挂齿的本人,50后有吴岩。然后,是从60后到90后的三代科幻作家,首先是以中国科幻当代“四大天王”刘慈欣、韩松(因公务无法脱身未到场)、王晋康、何夕为代表的新生代科幻作家(潘海天、凌晨等均是这一代人的杰出代表),以“四小天王”陈楸帆、江波、宝树、张冉及“四小天后”夏笳、郝景芳(未到场签售活动,但出席了颁奖典礼)、程婧波、迟卉(未到场)为代表的更新代科幻作家(飞氘、梁清散等均为这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更有一批虽除阿缺外,未走上签名台,但出席了签售活动及颁奖典礼,已锋芒毕露的十大新锐科幻作家:阿缺、念语、犬儒小姐(未公开露面,但可能隐藏在我们之中)、顾适、王侃瑜、胡绍晏、灰狐、康乃馨、滕野、谢云宁等;还有少儿科幻以杨鹏为首的七小龙:杨鹏(未到场)、超侠、陆杨、周敬之、伍剑(未到场)、马传思、彭绪洛;另有科幻评论以吴岩为首的八杰:吴岩、任冬梅、李广益、吕哲、梁清散、飞氘、姜振宇、肖汉。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头衔”,起先只是圈内互相“揶揄”的昵称,却逐步流传到幻迷、读者、出版机构之中去,成为了广泛地受认可的称谓。
参加签售活动的幻迷们见到钟爱的 科幻作家时热情高涨(图/阿贤)
科幻史: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嘉年华纪实连载(三)
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
9月11日下午7时15分,红毯礼毕后,晚会正式开始。颁奖典礼由总导演程婧波策划并实施,历时半年。程婧波是一二三届的总导演,每一次,她都有出其不意的创新构想让观众惊喜。四至六届,由于她照顾宝宝,由其他人接替了她的总导演职务。但是,我总觉得没有程婧波那种难以言表的灵气。程婧波,作为晚会的总导演,她独特的创新点子,总能引起幻迷观众的赞赏和共呜,这是任何专业导演办不到的。于是,七届我决定请她出手,重执牛耳。她的妙招,一直处于极端保密的状况,连我也只知道个大概。但是,我并不想去干预,我知道,她只要答应我了,就会千方百计把它做好。她办事,我放心。
程婧波
果然,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献给大家一台近乎完美的颁奖典礼。我说近乎,是因为临阵换主持人带来的遗憾,十分挑剔的科幻迷们,对这次晚会唯一的吐槽点就是主持人。他们不知道,原来的主持人是陈楸帆和墨熊,如果让他俩主持颁奖典礼,科幻迷可以从头尖叫到晚会结束。除此之外,观众对盛典的每一个环节都拍手叫好,交口称赞。
晚会有八个亮点,让人赞赏不已。
第一个亮点,是魔术《弗兰肯斯坦》,多数人反映不错,有个好的开头。
第二个亮点,是评委穿着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人物服饰亮相。评委们觉得很好玩,刘慈欣在后台就同我们打开了。我穿的是反派人物西斯武士黑袍,透着威严和杀气。评委用这种不寻常的方法亮相,自然会使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评委们身着西斯勋爵和绝地武士装扮并手持光剑亮相颁奖典礼(图/石以)
第三个亮点是,以壹天公司为主组织的科幻电影创意奖颁奖,十五个获奖者奖杯和证书下面的厚厚红包分外抢眼。金奖的两个大红包各装了50元一张的人民币上千张,共5万元,这是我亲自从成都背过来的现金,沉甸甸的,平时得个几元钱的红包都高兴得不得了,谁看了这么大的红包,能不动心?
第四个亮点是,中国著名青年演员王青,与美国科幻奇幻协会主席凯特•兰博、日本著名华语科幻研究学者立原透耶,分别用华语、英语、日语朗读老舍的科幻小说《猫城记》,典雅、清新,连最喜欢吐槽的科幻迷都竖起了大拇指。
王青、凯特•兰博、立原透耶中英日语朗诵老舍著《猫城记》(图/超侠)
第五个亮点是,刘慈欣应青少年科幻作者的要求,向15个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品奖获得者逐一颁发证书和奖犾,大刘累得汗湿衣衫,感动了所有的观众。
第六个亮点是,郝景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当颁奖嘉宾,台下寸步难离的她的儿子的哭声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前中)与王晋康等为最佳引进图书获奖者颁奖(图/超侠)
第七个亮点是,壹天公司精心组织的一台“银河之外”的节目,这个节目的演唱者是著名歌手树子,壹天公司老总陈韬的朋友,背景短片很感人,是壹天公司导演马明的作品,他千方百计搜集有关科幻星云奖的资料,短片所有使用的照片是董晶协助他从四处收集的。这台节目不仅琴声悠扬,歌曲温馨,还使科幻人回忆起科幻星云奖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歌手树子演唱“银河之外”(图/超侠)
特别是压轴的一幕,第八个亮点,三家主办单位的头儿们手拉手上场,互相拥抱,共同举手发誓共推科幻热潮,使颁奖典礼达到高潮,不少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预示着两个铁三角(科幻三兄弟及科幻媒体人电影人三兄弟)形成的最稳定的五环结构坚如磐石,他们会带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迅速走上国际化的轨道,逐步成为与美国星云奖、日本星云赏并驾齐驱的国际科幻大奖。
主办三方代表甘伟康、姚予疆、董仁威、姚海军、吴岩五人手拉手上场(图/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