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镜头讲述历史的内在逻辑
来源:文艺报 | 张德祥  2016年09月21日07:14

看张军锋的纪录片令人惊异,近20年来,他大致就做了一件事:寻找历史走向新中国的内在逻辑。《开端》《晴朗的天》《八路军》《大转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平山记忆》等,实际上就是发掘那一条历史线索,回答历史为什么如此走来。历史本来就是这样走来的,本来没有什么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应当“不忘本来”。但这“本来”,近年却遇到了种种说法,形成了莫衷一是“问题”:历史虚无主义无视历史规律,随意曲解历史、戏谑历史、娱乐历史、恶搞历史甚至恶意颠覆历史,一时间,真假莫辨,是非颠倒,中国革命历史的面目模糊不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张军锋的文献纪录片显出了独特的还原历史、澄清历史的价值,显出了历史自身真实的逻辑,用事实告诉后人历史为什么会如此走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影视行业热的是谍战、仙侠、奇幻、神剧、雷剧、怪力乱神、小鲜肉,影视人大多都在收视率的指挥棒下兜圈子,为产业利润也为自己的名利奔忙,而张军锋却游离于这个潮流之外,居然十余年静静地做一件与时尚潮流无关的事情。这,非有定力不可,非有静气不可。是的,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随波逐流的。张军锋的作品告诉我们,他宁愿去寻找历史的真谛,为历史留下一份影像信史,尤其是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显得珍贵。

《开端》对“一大”代表人物一个个的命运展示,重走了一遍每个人走过的足迹,采访了无数见证者,重现了当事人的心路历程。既使人看到当年的历史曲折,又解开了每个人的命运之谜。归根结底,还是信念决定一个人的道路,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很有史料价值,很有人文价值。

《晴朗的天》《大鲁艺》揭示《讲话》给中国文艺带来的变化,表现新的文艺的精神境界。为什么有那么多文艺工作者来到根据地、解放区?这里并不富裕,这里非常艰苦,他们能适应吗?他们克服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人民的文艺从这里走来。

《大转折》聚焦历史大势的转变。从开端到大转折,20多年的孕育、发展、形成。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部纪录片好就好在具有国际视野,不仅从西柏坡、根据地着眼,而且是从国际形势、多种政治力量的角逐来看中国大势所趋,清晰、明了、必然,历史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实现了大转折。

《平山记忆》之平山,太行山麓的一个区域,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一个区域,真正展现共产党、八路军是如何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发芽,如何发动人民大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与人民鱼水情深,血肉相连,人民群众是如何被唤醒的,人民群众是如何自觉的,是如何与民族、国家命运连在一起的,民主政权建设,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的推动者。戎冠秀,一个农村妇女,是人民大众的一个代表。那么多烈士,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参与了历史的创造,是他们的力量形成了历史的大转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政党兴衰决定于人心向背。综览张军锋这一系列文献纪录片,再看他撰写的书籍,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勤于思考的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者,只不过他是用镜头来表达与阐释的。

民族、国家、人民的需求,文明发展的要求,几方面的合力形成历史趋势。政党在历史趋势中的选择、代表什么人、代表什么力量在历史中发挥作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个人的信念、意志、性格决定个人在历史中的命运。

历史趋势、历史细节、人物性格,这些都是张军锋作品中的元素;影像化的、形象化的表达,注重纪录片的故事性、逻辑性、艺术性,是张军锋在叙事上的追求;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前因后果的逻辑链条,逻辑就是从客观世界抽象出来的事物变化的形式,所以,思维的逻辑是为了解开历史的逻辑,在这点上,张军锋的镜头语言就是他思维的表达,用镜头讲述历史的内在逻辑,有广阔的思想含量。

文献纪录片,贵在呈现事物的逻辑性、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