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传锋(土家族)丨 获奖作品:《白虎寨》创作感言

来源:文艺报 | 李传锋  2016年09月20日17:34

我出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吃过草,挣过工分,我体会过“饥肠辘辘”、“身无分文”的无奈,我深深懂得贫穷对国人的伤害。所以,我对“三农”问题有着天然的敏感。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几十年,党和政府使几亿人走出了贫困,千百年来困扰中国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我65岁退休之后,回到山村老家,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今昔对比,感慨良多。于是有了长篇小说《白虎寨》。“白虎寨”地处武陵深山,“敲梆岩”成了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它既是天然的交通阻隔,也是思想观念的因循守旧。以幺妹子为首的新一代打工青年,回到家乡,借着改革的春风,全力追赶时代的步伐。他们“抢”科学家、搞良种试验;大闹交通局,修路通电;他们当家做主,“抢班夺权”,搞土地流转;他们敢怒敢言,甚至“聚众闹事”。这些有知识有文化又见过世面的青年人回到乡村,一改父辈的做法,以全新的方式向贫困发起挑战。这从根本上动摇了白虎寨的传统生活,由此触动了农民与土地这根最敏感的神经,引出了几代人在乡村与城市、改革与传统、亲情与爱情、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突围。

我不赞成当下一些小说把村干部写得很糟糕。我自己当过村支书,也见识过不少很优秀的乡村干部,他们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艰苦的工作。我在作品中塑造了覃建国、“都无队长”这样的老一辈共产党员形象。我着力写了几个新女性,她们都曾随着潮流外出打工,但为了父母、为了儿女毅然回到故乡,她们身上有着往日的印记,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人生遭遇,有着不同的爱情生活和性格特征,但都有着新的追求与梦想。当下的农村,实在需要更多青年来创业,这里大有作为啊!

我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多角度聚焦贫困山村,近距离体察鲜活农事,思考社会变革。我尽量使作品有着丰富的“三农”信息,让作品跳动着强劲的时代脉搏。我没有过多地关注写作的技术,而是将心血灌注于鲜活的物事。就像唱山歌一样,激情一来,就高兴地吼几嗓子。《白虎寨》就是我为中国扶贫事业献唱的一首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