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少白儿童文学创作:不老的童心在歌唱
来源:文艺报 | 龚爱林  2016年09月14日07:19

“我是读着少白老师的作品长大的。”我时常听到身边有作家、读者这样说。李少白在长达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勤奋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童诗、童谣、童话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少儿文艺创作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是全国儿童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一茬茬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就是读着他的作品长大的。

湖湘大地,童心灿烂。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的时空版图上,湖南的儿童文学作家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期的黎锦晖、沈从文、丁玲、萧三等的儿童文学作品各具特色,张天翼的童话立起一座高峰。文化的积淀和延续,催生了当代湖南儿童文学的美妙之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谢璞、邬朝祝、萧育轩、李少白等老作家的带领下,汤素兰、牧铃、邓湘子、谢乐军、皮朝晖、周静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作家承继传统,锐意创新,创作了许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也深受孩子喜爱的精品力作,从而形成了一个立足湖湘、享誉全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群体。毫无疑问,李少白是湖南儿童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李少白童诗童话系列”中有4本是诗歌,近800首诗作,短小隽永,朗朗上口,幽默风趣,从内容到形式充满童趣,是一颗灿烂童心的七彩折射。《蒲公英嫁女儿》《会跑的音符》《童心的歌唱》《看小鸟上课》,仅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种阳光的味道、清新的气息、童心的无邪、想象的飞翔、幽默的奔跑。

李少白作品中的童心,既有儿童的天真无邪的心思,又有成人的思想,气韵绵长,趣味十足,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受到启悟。好的儿童文学不仅是给孩子阅读的。在这一点上,李少白的作品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从写作上说,他的童诗童谣里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借鉴传统童谣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白描、比兴、顶针等。我在读《门框上有首奇怪的诗》时,就像看到一幅有趣的画面:(注意:这首小诗有点奇怪,要倒着读才行,像上楼梯那样,从最下一行读起。)/你是不是也想站近比一比/哈!读到这里,/多么有趣/瞧,这没写完的小诗//……——这样高,我读四年级/——今天,我九岁了/——二〇一〇年“六一”/——二〇〇九年春节/——入队了!我一米一/——二〇〇八年九月一日/我这样高//门框上写着这样一首小诗/在一个孩子的家里。

一个孩子的成长,以量身高的方式进行了真实生动的记录。这首诗本身就像图像诗,你要从下往上读,正好符合孩子从矮长到高的成长特点。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领悟到,有细腻真切的童心,孩子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细节一句话语,都能帮作家推开诗意之门。

今年77岁的李少白是地地道道的小学教师出身,在基层学校工作过20多年。这20年与孩子的亲密接触,给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善于从儿童生活中捕捉有趣的东西,经过巧妙的构思,写出让大人和孩子都喜爱的诗句,流露出一种生活与艺术兼融的真、善、美。你再细读,又能发现,李少白的诗大都有一定的情节性,每首诗都似乎是在写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而无论是写给哪个年龄段孩子的作品,他都十分讲求通过有趣的诗篇对小读者传递某种哲理的、情感的、品德的、知识的教育。求真朴素、尽善尽美、幽默风趣成了李少白儿童诗风格上的显著特色,他的作品不尚词饰,以大量口语入诗,语言轻松、幽默、诙谐,作品构思新颖、奇巧,让人感受到形象的清朗美和鲜明美、语言的凝练美和音乐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关怀、鼓励和力量。“孩子给他诗,他又把诗还给孩子。”李少白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一点:一个作家要出好作品,离开生活,不深入生活,是不会成功的。

童话是孩子们的另一扇知识之窗、启蒙之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一个人终生都要回望的精神家园。李少白的短篇童话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个中国字在国外》,这是他上世纪90年代末创作的一篇想象奇特的作品。他以一个中国字“笑”为拟人形象,让她远走异国他乡,给人们带去快乐和爱。这与以往以动物或实物为拟人形象相比,立刻显示出构思上的巧妙。作品把原本无生命的“笑”字变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之躯,并赋予她神奇的力量。在“小笑娃”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笑,具有神奇的魅力;笑,是表达友好和爱心的无声语言。这个明显演绎生活哲理的童话,原本容易写成概念化的作品,由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善解人意的童话形象——小笑娃,并以她的活动为轴心来构筑故事,从而使整个作品变得生动而鲜活起来。在李少白的其他童话作品中,以开放的视野创造了许多孩子记得住的童话形象,他们有善良的心地、诚善的品格,有活泼的个性、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独立好奇的精神,而在文本上又有着独特的想象力和另辟蹊径的构思,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别具一格、心中一亮,仿佛听到一曲不老童心的歌唱,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罗丹说:“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从另一个侧面说,李少白是个真诚的作家。我们清晰地看到,他是真诚地面对写作然后不断成熟的。从他早期作品中存在的概念化倾向,到后来的愈发儿童本位化、文学艺术化,这种创作上的变化恰恰印证了李少白的与时俱进,他把生活经年累月的积淀和体悟,以及对童心童趣的体察,融入到对文学本质的深度把握中。那些充满真善美和爱的明亮光色的诗歌,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孩子们在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的斑斓生活以及水晶般的心灵世界,为所经历的时代和在不同年代生活成长的少年儿童绘出多维度的精神画像。总之,在50多年创作中追求作品与人品完美结合的老作家李少白,以没有杂念的写作姿态,以为孩子们的倾心歌唱,为年轻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立身立言做出了榜样,也在中国儿童文学王国里悄然耸立一座值得敬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