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到来,献上“北方情思” 北京民族乐团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京津冀联合音乐会
9月的北京,已有浓浓的秋意。在中秋节、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北京民族乐团、河北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及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联合演奏的大型民族音乐会9月10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奏响。这场名为“北方情思”的民族音乐会是京津冀三家民族管弦乐团首次联手推出彰显三地风格的音乐会,三地乐团组成近百人的强大阵容亮相,既有京腔京韵的京味音乐,也有诙谐幽默的天津音乐,另外还有具有浓郁燕赵风格的河北音乐,所选作品的可听性强,而曲目旋律对于北方观众来说都不陌生。
开场的民族管弦乐《节日序曲》由作曲家施万春创作于1960年,以民间唢呐曲牌《陶金令》为素材,用奏鸣曲写成,乐曲表现了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节日气氛。民族管弦乐作品《连年有余》是作曲家刘锡津创作的天津本土音乐文化特征十分浓郁的一部佳作,画面感很强,有着杨柳青年画的喜庆与幽默。板胡与乐队作品《河北花梆子》具有典型的河北音乐风格,河北板胡名家张帆担任独奏部分,板胡奏出富有戏剧性的导板强腔调,尤其是梆子与板胡的对奏竞奏,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绪,也将全曲推向高潮。一首小品式的作品《童真》取材于北京童谣《水牛儿》 ,乐曲通过细腻淳朴的音乐表现手法将听众带入童年的美好时光。上半场压轴的大作《霸王别姬》由关峡作曲,张列改编,此曲是为古筝、洞箫、女高音与乐队而作,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作曲家通过新的音乐形式表达了对梅先生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敬意,作品充满了京腔京韵,其中虞姬唱段由青年女高音崔蕊担任。
音乐会下半场开篇的关迺忠创作的双打击乐协奏曲《太阳》可看性很强,其中一人演奏西洋打击乐器,一人演奏民族打击乐器,曲中民族打击乐由北京民族乐团打击乐首席宋艺博担任,西洋打击乐部分则由著名打击乐演奏家、任职于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的吕政道演奏。随后登台的竹板与乐队《丰收喜悦》 ,天津快板名家李少杰带来独具天津流派风格的竹板花式击打,富有情趣,让观众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乐队还演奏了由观众耳熟能详的三首歌曲《北京颂歌》 《北京的桥》 《故乡是北京》为素材改编和重新演绎的合奏作品《颂北京》 (首演) ,以及著名作曲家刘文金2009年为迎接国庆60周年而作的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 ,此次演奏的为大乐队版,也是通过优美熟悉的旋律在中秋国庆即将到来之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演出博得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和掌声,在指挥家杨春林的执棒下,京津冀三家乐团又一并加演了《好汉歌》 《射雕英雄传》 《花好月圆》等曲目。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北京演艺集团,为北京市重要文艺表演团体之一,前身为北京歌舞剧院民乐团,有着近30年发展历史。谈到这次“北方情思”京津冀联合音乐会的策划,北京民族乐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经济改革新征程的“一号工程” ,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动机。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燕赵大地上既有风格各异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有着一脉相承的音乐传承。北京民族乐团在立足北京的同时,也面向全国,希望着力创作及演出具有北京特色的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把乐团打造成为北京民族音乐文化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