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城庙的香火(民间故事)
在南昌市瑶湖东岸一隅,麻丘村境内,有一座刘城庙,建于东汉。此庙炉烟缥缈,钟声悠扬;庙宇建筑古色古香,风格独树一帜;中间有三根红石支起的三角亭,亭上架有一大鼓,刘城暮鼓就源于此。此庙庙脊尤为独特,飞檐翘壁。传说整个庙宇由正中立的“坐脊佛”和旁边两个小人“东拉”“西扯”牢牢立住,此结构堪称一绝,俗称刘城古庙。
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说:南昌是东庙西宫,东有刘城庙,西有万寿宫。当年的刘城庙与万寿宫是一东一西,遥相媲美,香火都特别旺盛。西山万寿宫是纪念许真君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那东边的刘城庙又是为纪念谁而建呢?而如此风格的建筑,建造人又是谁呢?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而又久远的传说。
自从天降瑶湖以来,这附近的乡民就一边耕着良田,一边守着这浩瀚的瑶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话说这有一老农,年龄也不大,可村里人无论老少都管他叫老庚。这就怪了,一般在邻里帮友之间,同年生之人才称之为“老庚”。为何村里无论老少都管他叫老庚呢?其实还是与该老农没名没姓有关,他为人热情,开口就喜欢套近乎,逢人就是叫“老庚”,年龄大的他叫一句“老庚”,把别人叫小了别人高兴,年龄小的把别人叫大了别人觉得好玩也高兴。于是,他出口闭口“老庚”,“老庚”也就成了他的代号,成了他的名字。
这老庚不仅没名没姓,而且没结婚就有了女儿。
一次从镇上回来,见路边有一个女婴饿得哇哇直哭,善良的老庚就把她抱了回来,用米汤喂着她。有人说:“你这不是给自己结婚添堵吗?”他笑笑说:“啥叫添堵?说反了,这叫添丁,添喜!”
事情也怪,老庚好像有先知先觉似的,他结婚后,老婆的肚子就一直是瘪瘪的,鼓不起来。有人说这是好人有好报,事先就给了他一个女儿,两人就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女儿拉扯大了。女儿从小也没个正名,他一直就叫她丫头,长大后“丫头”就成了她的名字。
老庚平时除了种点租来的田地之外,其余的时间全用在下湖打鱼捞虾上。
丫头长到十八岁,如出水芙蓉,格外漂亮,特讨村里人喜欢,谁见了都要叫上两句“丫头”,好像丫头是他们家的人似的。
这天丫头回家,见父亲一脸愁容。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见父亲这般模样,丫头猜到一定有什么不好的事。一问才知,原来他们家欠村里胡霸的租金和下湖捕鱼的鱼税还有三天就到期,如交不出租金和鱼税,就要把丫头送到胡霸家里去打工抵债。
一说到这个胡霸,村里人都对他恨之入骨,仗着家大业大,处处欺压百姓。本来村里人租的田是他家的,可当他看到村里很多人都弃田下湖捕鱼捞虾而且收成不错时。于是,他把手又伸向了湖里,凡是下湖的捕鱼者都要向他交税。他本姓胡,名叫胡来,后大家背地里都称他为胡霸。
见家里这个样子,丫头安慰着父亲说:“爹,去就去吧,我去他家打工,把咱家欠的帐全还清了不是更好吗?”
父亲看了看女儿,他也别无选择。三天后,丫头去了胡霸家。
岂知,一进胡霸家,胡霸既不要丫头做外面的事,也不要她做家里的事,让丫头好生纳闷。心想,这样怎么能还清家里欠他的债呢?
这天,丫头找胡霸要事做,胡霸笑着说:“你这么好的身段,这么嫩的手,你能做什么事?”丫头说:“我什么都能做。”胡霸说:“那是在你家,我这里的活重得很。干脆,我养着你,保你吃香喝辣,穿绫罗绸缎,使奴唤婢,享荣华富贵,你就答应做我的小吧!”
“啊!”丫头一听这话心里直感呕心,原想只要多吃点苦把自家欠的债还上就可以回家了,没想到这胡霸没安好心,霸田霸湖还要霸人。丫头说:“死了你这条心吧!想我答应你,除非这瑶湖的水干。”
一听丫头的嘴硬,胡霸恶狠狠地说:“你如不从,我就让你下湖去喂鱼!”
哪知丫头比他更狠,倔犟地说:“喂鱼就喂鱼,我现在就去,总比喂你这头猪要好!”说完,就直朝湖里跑去。丫头敢这般言语与他对话,让胡霸好生惊愕。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丫头却一头扎进了瑶湖。
惊闻丫头跳下瑶湖后,老庚和村里人都赶到了湖边,“丫头、丫头……”的喊声此起彼伏。可不管你怎么喊叫,湖面上平静得没有一丝儿动静。有会水的人立马就脱衣跳进了湖里,可在湖里面打捞了半天,连丫头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于是,大家就来找胡霸要人。
胡霸见来人多了,现在又惹出了人命,只有躲在家里不出门。并让下人传话给老庚,说他也很喜欢丫头,来几天也没让她干活。丫头一时想不通跳湖不是他推下去的,是她自己跳下去的,与他无关。他说他看在丫头聪明乖巧的份上,他就把老庚家欠的债全免了,此事从今以后就两清。
这话似乎在给老庚下最后通牒,听是这样,不听也是这样,老庚无可奈何。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胡霸是个什么人,可又能咋样?
胳膊扭不过大腿——渐渐地,此事就这样过去了。
现在,老庚能做的,就只有每天来到丫头跳下去的地方望着湖水发呆……丫头虽不是他亲生,可比他亲生的还要亲。他坚信丫头不会死,她还会回来的,她绝对不会就这样与他不辞而别就走了。可他担心的是,丫头虽自小在这湖边长大,可她一直不会水,也不敢下水,更别说游泳了。奇怪的是,不会水的丫头跳下去这么久不露头,就是会水的人也会被闷死。丫头这么长的时间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她又去了哪里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话说这不会水的丫头一气之下跳下瑶湖后,瞬间就像一个秤砣似的,直溜溜往下沉。她一闭眼一憋气,打心里最后叫了一声“爹、娘……”就顺其自然下坠了。
岂知,她刚闭上眼的霎间,只听见耳旁“啪”地一声,紧接着,有一团闪着亮光的圆珠在她眼前方不停地闪烁,这亮珠又似乎有着很强大的吸引力,使她整个身子很轻飘飘地随她而去……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待她再浮出水面时,自己也不知道是来到了什么地方。外面是一片漆黑,惟有半浮水中的亮珠还在熠熠闪亮。她好奇地伸手捞起一看,果真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有了它,丫头的眼前顿时变得亮堂堂的,她马上意识到这是一颗宝珠。
果然,正是有了这颗明珠,在这茫茫黑夜中把丫头引领回了家。
黑暗中突然来了亮光,老庚一看,原来是丫头回来了,他欣喜若狂。丫头不仅回来了,而且在这突然降临的黑暗中给大家带来了光明,村里人一个个高兴得奔走相告。
丫头问:“什么时辰了,天怎么这么黑?”
老庚说:“不知咋的,干活干得好好的,太阳突然变得没有了,天也立即变得黑了下来……”
有人在骂:“肯定是这黑心肠的胡霸做多了恶事。”
现在丫头回来了,还带来了光明,村里人都欢呼雀跃,说丫头是大家的救命星。有人问:“丫头,说你跳湖了,可我们连个影子都没有捞到。告诉我们,这些天你上哪儿去了?”
丫头把明珠捧在手上说:“还得谢谢这颗宝珠啊!是它救了我。”
有人问:“这是颗什么宝珠?”
只见老庚从丫头手上接过明珠说:“这就是颗夜明珠啊!”
老庚话刚说完,只见黑幕渐渐收起,太阳又重新冒了出来。
“哦!有夜明珠喽!太阳又出来喽!”乡民们高兴得在狂叫。
很快,丫头回来而且给大家带来了夜明珠带来了太阳的消息就传到了胡霸的耳朵里。胡霸也好生奇怪,一是丫头回来了,他是亲眼见她跳下瑶湖的,而且几天没露头,他猜她必死无疑,怎么又突然回来了?二是丫头回来还带来了光明和宝珠、而且把太阳又带出来了。因为刚才太阳没有了他知道是让天狗吃掉了,可丫头的夜明珠能让太阳重新出来,这可就不是一般的宝贝了。于是,他带着一帮人即刻来到了丫头家,一见面便假惺惺地说:“丫头你咋这么大的脾气,动不动就跳湖,都吓死我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推你下去的。现在回来了就好,你们家欠的债我也给你全免了!”
丫头默默地看了他一眼,也不哼声,他知道狗嘴里是吐不出象牙的,看他还有什么表演。果然,没一会,胡霸笑道:“丫头,你带来的那个宝珠也给我看看吧!”
丫头心想,既然宝珠是属于她的,她就相信别人也拿不去,见胡霸那求她的样子,丫头心头特喜,她大大方方地把宝珠递给了他:“看吧!”
胡霸接过一看,那透着莹莹光亮的宝珠确实让他爱不释手,喜不胜喜。接下来,他就很自然地往回走了,边走还边说:“丫头,这宝贝是从我家的湖里捡来的吧?那就先借我玩几天罗!”
一看胡霸没安好心,要夺走宝珠,老庚就要上前去抢,村里人闻声也都围上来帮忙。这时,胡霸带来的打手们蜂拥而上。
当胡霸拿着宝珠正要扬长而去的时候,突然,空中传来一炸耳的声音:“胡霸,放下宝珠,饶你一命!”
话音刚落,只见一身高马大的汉子从天而降,立在了胡霸面前。胡霸不知这是从哪里跑来的疯酒汉子,忙叫众徒弟把他拿下。可是,胡霸二三十个徒弟岂是这汉子的对手,还没交上几个回合,一个个都倒在了地下。胡霸见来者不善,马上夹腿就跑,此汉子一个箭步跨上去把他摁倒在地,一手夺回了宝珠,随后一手把胡霸抓起又朝空中抛去。然后对着在场所有的人说:“以后谁再敢夺丫头的宝珠,欺压村里的乡民,这胡霸就是他的下场!”
老庚、丫头和村里人一见来了救命恩人,一个个都跪了下来,叩首即拜。
大家这边要问了,来者到底是何人,竟有如此大胆敢对胡霸下手?
此人说出来吓你一跳,他正因功绩深得当时朝廷重视,封其为扬州刺史的刘繇。
大家都知道,刘繇是后汉皇室的远亲,东莱郡牟平人(今山东省潍坊市一带),在他19岁时因为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其堂叔,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后而出名。由于其表现深受乡民爱戴,因而推举刘繇官拜郎中。当官之后的刘繇由于铁面清廉而深受好评,甚至当时的乡亲之间亦流传只要能得到刘岱(繇的亲兄长)与刘繇,就等同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
原来,刘繇带兵路过此地,见瑶湖一片浩瀚,连夸这是练一方水军的好地方,于是,他决定屯兵于此。他正在村里访民时,听见胡霸在抢人宝贝欺压乡民。其实他在走访乡民时就听说了胡霸这个人,现在果真见他在抢乡民的东西,他怒不可遏,便出手相救。
乡民当闻听此人正是武将军刘繇,一个个长跪不起。当听说他要在此操练水军,乡民们个个拍手叫好。刘繇说:“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我决定还在此修筑一城墙。”乡民们一听说要修筑城墙,纷纷都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在刘繇的亲自带领下,乡民们修筑城墙的场面颇为壮观,加上有丫头的夜明珠的照明,他们日以继夜,挑灯夜战,仅一年的时间,他们就筑起了一道绕城的土城墙。此城墙城基宽约10米,城墙面宽7米,高8米。这就是传说中的刘城。
刘城修好后,百姓们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乡民们的日子过得是一帆风顺,富庶殷实。再加上刘繇在屯兵之时,纪律严明,不伤害百姓;且又杀富济贫,深得当地百姓的好评。尤其奇怪的是,刘繇把城墙修好后,就有好几个女人,像老庚不怀孕的老婆一样也怀上孕了。于是大家都非常感谢刘繇,称他为感公公,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员大福将。
公元197年(建安三年),刘繇因病去世,享年42岁。孙策后来将刘繇安葬在其故乡东莱郡牟平。
刘繇去世后,第一个想给他立庙的便是老庚。
这日,老庚在刘繇曾经屯兵居住的地方转了几个圈,然后,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一块空地上画了起来。画着画着,也不是什么时候,旁边突然多了一个人,也用一根树枝同他一道在地上画了起来。
原来老庚画的是想给刘繇在此地建庙宇的图形。
岂知旁边那人在他画的上面又画了起来,并说:“这里差根柱子,这里差根梁……”老庚一听觉得奇怪,抬头看了看这衣衫不整的不速之客,见他这样一副认真的样子,他心里觉得好笑,便问:“你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吗?”
哪知他却反问道:“你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吗?”
老庚见他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真不知说什么好了,便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只见他又说:“既然你我能在一块画画,就说明我们有缘。”
“有缘,有什么缘?”
“嘿嘿!”他笑道:“你要给刘繇在此建庙,非我不可。”
一听到这,老庚心里大惊,他不仅知道他是想在此建庙,而且还知道是给刘繇建庙,“你……你到底是何人?”
那人笑道:“不必紧张,我就是一个打工的,木匠。”
“木匠?”老庚奇怪了,正想建庙,又来了木匠,这不是瞌睡碰到了枕头?看了看眼前这木匠,老庚也看不出他有什么很大的能耐,可一想到他刚刚在地上与他比画,便笑着说:“你这木匠,我要把此庙交给你,你要建到猴年马月?”
“十天。”
“十天?”老庚听了大吃一惊,故意说:“我可什么也没有。”
“我只想借你家丫头那夜明珠一用。”
“夜明珠,你也知道夜明珠?”老庚心里又是一惊,心想:“他莫也是冲着夜明珠来的?”
正待老庚他在想着什么时,背后突然传出一个声音:“君子无戏言,夜明珠拿去吧!只要你十天能建好此庙宇。”老庚一回头,说话的正是他家丫头,而且正把夜明珠递给了那个木匠。老庚刚要开口说什么,只见丫头拉着他的手说:“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咱回家去吧!”
“那夜明珠……”
丫头说:“是我的,别人抢也抢不走。不是我的,咱想留也留不住。为了给刘繇立庙,我豁出去了!十天后见分晓吧!”
老庚觉得丫头说得很有道理,就听了女儿的。只是从这天开始,他天天往这儿跑……
七天过去后,这里一点动静没有。急得他又找女儿去说:“丫头,咱不是又上当了?”
岂知丫头说:“爹,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吧!十天还没到呢!”
已经是第九天了,再也憋不住的老庚这天晚上彻夜未眠。天刚一断黑,他就隐身躲藏在一暗处,观望着这里的动静。
果然,天一黑,这里却像白天似的亮堂起来,原来是丫头那颗夜明珠悬空高挂。倏然,从一口井中传出了轰隆隆的响声,声到之处,只见一根根木头从这口井中直往上冒。随即又见那木匠及徒弟一根接一根地把木头接上来之后,立马就做了起来,场面颇为壮观。天亮之前,两栋两进两拖的庙宇己立在了他的眼前。那徒弟们正要拍手欢呼庙宇落成时,这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旋风,只见这庙宇在风中摇摆不定,徒弟们用手指着大叫:“师傅、师傅,不好呐……”
岂知那木匠象没事一样,微微一笑:“为何这般惊慌?”说完,只见他左手一挥,一小木人落在了庙脊上;右手又一挥,又见两小人各立此佛两边,分别用螺旋状的拉线拉着中间那尊小佛。顿时,整个庙宇稳如泰山,也不见摇摆了。徒弟惊道:“师傅,这是为何?”木匠道:“这叫个‘东拉’,那叫个‘西扯’。”徒弟听后大笑,传说“东拉西扯”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其实旁边二小人是“保驾将军”,中间就是“坐脊佛”。
第二天,也就是约定的第十天——五月十八,两栋巍峨的庙宇立在了刘城内。掐指一算,这天还正是刘繇的生日,老庚和乡民们就把此庙称为刘城庙。
当乡民们纷纷赶着猪来此拜谢刘繇还愿时,老庚和丫头突然发现后面跪拜的一群人当中,就有那个木匠。当木匠把夜明珠还给丫头时,老庚高兴地说:“谢谢你了!请问大师姓什名谁?”
这时只见那木匠笑而不语,拂袖离去。后面跟着他的一帮徒弟边走边嘻嘻哈哈地唱着说:“我师傅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他姓鲁名班。”
“啊!原来是鲁班大师啊?”老庚朝着他离去的背影跪了下来,大声说道:“对不起了,我等班门弄斧了!再次叩谢!”
刘城庙建好后,香火特旺。特别是每年到了五月十八,十里八村的乡民都会赶着猪来到刘城庙还愿,那是因为大家在刘城庙求什么应什么,百求百应,就连没有孩子生的女人来到这里上了香,回去不久肚子跟着也就大了起来。
刘城庙的香火一直在往后延续……
可惜的是,刘城庙毁于日本鬼子放的一把火。
现在,刘城庙虽不在,可刘城庙的遗址还在。遗址总体呈不规则方形,东高西低,西面沿瑶湖岸约一公里地段呈条带状分布,且大部分伸入瑶湖水中。临湖断面可见灰土层,在靠水边的地面上,多见商周时期的红陶,灰陶及印纹陶堆积层和残片,无完整器具,另见少量石器。据第一次文物普查的资料记载,刘城庙遗址出土的石器类以斧、锛、镞为主。陶器类多为生活用具,多见高颈罐或其它罐形器。鼎足以羊角式为主,鬲足几乎未见。该遗址中混质夹砂红陶明显减少,多见灰色硬陶。陶器的纹饰主要有:勾连云雷纹,变体云雷纹,蕉叶纹,席纹,曲折纹,月牙回字纹,斜方格组合纹等,且能见间隔绳纹,弦纹,方格纹,云雷纹等较简易纹饰。2005年文物保护单位复查时,目测该遗址总面积约存15000平方米。
刘城的城墙还在。一段南北走向的、约100米、城基宽约10米、城墙面宽7米,高8米的明代土筑城墙风采依旧,坚实地盘踞在瑶湖边上。古城墙雄风不减,它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刘繇的故事,刘城的故事,刘城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