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们的时代是文学工作者大有可为的时代
来源:文艺报 | 本报评论员  2016年09月12日06:4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急遽变革,实现从落后向进步、从贫弱向强盛、从传统向现代转折的关键时刻,同样需要也能够涌现出代表这个时代中华民族思想高度、精神需求、文化标志和现实必然性的巨人。这是历史的机遇,是人生的幸遇。广大文学工作者要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努力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已经为我们的创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中国社会的变革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更复杂。这种变革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变革,更是思想领域的变革;不仅是中国自己的变革,也将影响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民群众发愤图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建设美好生活,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社会生活表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复杂性,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题材,提供了可供我们深入思考、感悟的可能性。面对这一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广大文学工作者要有积极主动的意识,自觉地、深入地了解这种变革,把握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内核,感受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困惑、愿望和能力,捕捉那些具有时代深度的灵感,创作出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之作。

人民群众对文学艺术需求的变化为文学工作者提出了不断创新求变的现实要求。人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可以方便地欣赏到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欣赏方式由过去的被动型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型;由过去的半封闭型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型。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二者的融合正成为一种趋势,参与文学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大众的欣赏习惯、欣赏水平正在发生过去未曾有过的变化,普通民众的创作热情逐渐增强。这对传统的创作者形成了挑战,也为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家提供了可能,促使创作者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改变自己,不断地在求新求变中提升品质,更好地表达大众诉求,表现时代精神,使自己的作品得到欣赏者的喜爱,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艺术享受和心灵启迪。

文学艺术自身的变化特别是类型的日见多样为创作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了条件。社会生活急遽变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步。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同样也表现在文学艺术类型的多样性上。网剧、微电影、播客,手机摄影、随手拍,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技术的混搭,传统摄影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融合等等,使艺术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又如博客、微博、网络小说,以及在传统文学样式中的进一步细化如微小说等层出不穷。虽然人们仍然认为传统文学样式是主流,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新兴的文学样式就不会成为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学与艺术样式的不断变化、拓展,使各种艺术创新创造的可能性前所未有地充沛,也为创作者创造了发挥自己才干的平台。那些在传统样式中缺乏创造性的人可能在新的样式中做出突出的成就。新的不同的文学艺术领域将成为创作者大展身手、贡献才华的舞台,它们不仅为大众欣赏艺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创造着新的审美需求,同时,为创作者艺术创造提供的可能性,则可以使文学的星空更加绚丽。

在这样一个急遽变革、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历史性机遇摆在我们面前。这既是时代的,也属于广大文学工作者。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就绝不会辜负时代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