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永留世间——评曹操
在东汉朝政日益腐败的时期,出现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中朝廷执政的奠基人曹操。我认为,东汉朝政如此大乱,只有曹操才当之无愧地称得上乱世英雄,因为曹操看得透过很多。
曹操在任何方面做过哪个事,出现的结局是精彩,也是糟糕,引得后人议论不少。我已经关注曹操这样做法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他做过一件精彩的事,做过一件糟糕的事,做法方面存在得失的问题永远留给了后世 —— 文姬归汉、华佗宝典。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原来他向来和蔡邕交情好,痛心他没有后人,因此想到了老师蔡邕只有一个女儿蔡文姬,才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后来立即派人做一个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表示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他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梁武帝对此赞赏蔡邕:“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蔡邕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据传《曹娥碑》是蔡邕亲手撰写的,他的章法格外自然,笔力十分劲健,结字跌宕有致,露出无求妍美之意,具有古朴天真之趣。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气氛里,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董卓进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对他十分敬重。董卓将蔡邕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是高阳侯。董卓被杀后,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一口气。这样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蔡邕死在了监狱里。全面观望一下蔡邕的才学,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他的才学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占了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蔡文姬的父亲死后,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这一去就是十二年,蔡文姬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匈奴兵看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蔡文姬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和一些异族的语言,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蔡文姬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
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音乐天赋自小过人。蔡文姬九岁时在大厅中,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夜间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当面立即说:“是第二根弦断了。”她的父亲惊讶不少,说道:“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他故意弄断了一根试问文姬,她说是第四根。后来,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传说了。蔡文姬长大后,更是琴艺超人。蔡文姬这样被掳掠是十分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蔡文姬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蔡文姬的心头,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从而留下了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田校尉董祀。蔡文姬含着满腔的悲愤,挥笔作了《悲愤诗》诗词,全诗一百零八句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文姬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因此,《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擅长书法,她的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特别是蔡文姬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了《续后汉书》,这不能不说是她对祖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中可见,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她在文学、音律、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个好女子的命运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使得世人感到悲凉与叹息。
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经全部遗失。曹操流露出了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当面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蔡文姬凭着惊人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曹操看了后,十分满意,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记载蔡文姬的事迹并不多,但是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传为美谈,以曹操赎回蔡文姬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连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出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华佗的名字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他的医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弄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如一位因少有才名而为学者蔡邕所赏识、称号“建安七子”的文学家王粲在《七哀诗》里描写了这样的两句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华佗一切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老百姓解脱疾苦。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的名声,征召他做官,但是华佗都推辞不去。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曹操一直患有头风病,痛得受不了,后来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便很快离开曹操。曹操亲自处理国事时,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曹操不肯放他出去,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再三拒绝,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派了一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曹操告诉这个使者,如果华佗妻子确实生病,就要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华佗谎言搪塞,就要逮捕押送他回来。
当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华佗觉得自己遭到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临刑前一天,华佗把狱吏请来,对他说道:“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人。”那狱吏如此胆小,很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书一把火烧毁了。
曹操屡次催促华佗回来但是他都不肯,派人把华佗抓到许都。曹操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谋士荀彧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自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渐渐儿有点骄傲起来;再说,曹操正在气头上,哪肯听荀彧的劝阻,气呼呼地说道:“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说完,一怒之下就派人把华佗杀了。
华佗死后,曹操再次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道:“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曹操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道:“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他和曹操都是同乡。直到曹操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华佗曾经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然而死于曹操之手。此书将华佗的毕生心血、行医经验一一记载,然而传说由于徒弟保护不利,当时只抢救出来几页,此书最终被焚毁。显然,华佗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可惜没能流传下来。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术,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很多,据说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经过他一诊断,就说道:“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华佗的医术高超,当世无人能比,医德高尚,不重名利,不慕富贵。华佗料病如神,预知生死,治疗神奇,手到病除,但是一代神医最终死在曹操的监狱里。
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 曹操,这一证明是陈寿的《三国志》里描述这样的内容:“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作为如此杰出的声名,早已为世人所公认。曹操面对混乱世事,他展露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天才,尽管如此,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处理了得失两事的问题,给后世留下了天下绝唱而又永无休止的传说。
曹操已经是一个历史人物了,我不由从心底感到敬佩他。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谢忠民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