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拜华山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不仅有着深厚的民族渊源,而且景色迤逦,尤其以险峻著称,吸引着各地无数游客慕名前往。华山是全国著名旅游景点,也是家乡人最引以为傲的一个景区。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原为华县),距华山约一个小时车程。虽对华山向往许久,但因上学和工作常年在外,始终未能如愿。
近期,恰逢暑假旅游旺季。看着越来越多的朋友争相晒着去华山的照片,分享着去华山的感受,我终于也按耐不住。于是,趁八月初回家乡办事间隙,约上岳父母与妻儿同游华山,以了却多年来的夙愿。
我们一早坐车,为了赶时间,全程上高速。上午九点,我们到达华山脚下的游客服务中心。买了门票和车票后,我们就坐上景区的摆渡车赶往缆车入口处。
沿途山路盘旋崎岖,随处可见陡峭的山石和丛生的林木,一些路段的山石用铁网防护着。路上除了一辆接一辆的观光车上下穿梭外,几乎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偶尔可见几只鸟儿在花草林木间觅食,常会被接踵而来的车辆惊吓得四处飞散。这个季节其他地方很热,但在华山不仅不热,而且还能感受到一丝凉爽。我想,是因为山间林木众多的缘故吧。
从售票处得知,华山缆车有两条道;一条为西峰上西峰下,另一条为西峰上北峰下。前者路线稍长,车票也较贵一些。由于岳父母年迈,腿脚不便,我们选择了第一条路线。排队买缆车票的游人依然很多,可见景区的人气之旺,魅力之强。我们等了几条排队长龙散去,才终于买到了票。
这儿的缆车与临潼骊山的一样,也是全封闭式,里面有对面两排座位,可坐8人。我们一边欣赏车窗外的险峻山势,一边与缆车内的几位老者聊了起来。听口音才知他们是上海人,刚从西安玩回来。他们说,去过国内无数个景点,华山的门票、缆车票和观光车票是最贵的。
说起缆车票,的确是贵了些,至少比我去过的骊山、青城山的缆车票贵。我看着窗外,只见缆车在崇山峻岭间飞跃而过,人坐在里面甚至有点眩晕,而且缆车单程时长近三十分钟。不禁慨叹当年修筑缆车的不易和艰辛,花这么多票钱也值了。缆车行进途中还有一个中转点,估计是让索道缓冲一下。但游客并不下车,只是缆车开进服务点稍事停留,紧接着又启动了。
下缆车后,爬石阶不久,就到了金锁关。金锁关是通往东西南北峰的咽喉要道,只觉山路变窄,气温变凉。山路两边的铁链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平安锁,虽锈迹斑斑,但仍然挑起了不少游人的兴趣拿起端详把玩。每个锁具旁还系了红布条。据说写上名字的锁具和红布条可以祈福。游人都想沾染一下的华山的灵气,纷纷来了兴趣。
我们选择去西峰景区。西峰又叫莲花峰,因有巨石形若莲花而得名,海拔2086.6米。沿途有著名的“斧劈石”,史志对此奇异多有记述:“今石旁有一铁铸巨斧,斧柄上有诗:‘仙家宝斧,七尺有五。赐予沉香,劈山救母。’”几处山石上镌刻着苍劲有力的书法,还有宝莲灯和开山斧等道具,给景区增添了不少神话色彩。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它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此处曾留下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典故。
这是一条窄窄的斜斜的山坡,中间挤满了游人,两边是白茫茫的雾气,还有一些松木和巨石陪衬,简直是拍照的绝佳之处。此处的雾气飘渺,游人摸不尽其中的奥妙玄关;此处的松木雅致,游人看不透其中的仙风道骨;此处的巨石嶙峋,游人读不尽其中的文化底蕴。我想起了几年前去过的八达岭长城,不过这儿的景观之妙比八达岭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苍龙岭上令我们印象深的,除了山石、松木和雾气外,就要数蚂蚁了,而且是长着翅膀会叮人的那种。开始时我以为是蚊子或蜜蜂,细看才知是会飞的蚂蚁,而且成群结队的。人站一会儿满身爬的都是蚂蚁,连续拍打着都赶不走。不知这个地方为何会有这么多的蚂蚁?我想起了一个网名叫“飞翔蚂蚁”的军网编辑,不知取名是否与此有所关联?
我们到了西峰最高处,看到了写有海拔高度的标志石碑。这儿有摄影师别出心裁,让大胆的游客身挂安全绳,站在悬崖边摄影,真心佩服他们的“生财之道”!
下了西峰,我们又爬上了南峰。南峰又叫落雁峰,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南峰属五峰最高峰,海拔2154.9米。景色与西峰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岳父母感觉累了,在中途休息。我和妻儿爬到了南峰顶端。看到了“仰天池”,相传为太上老君炼丹之所。里面竟然长着一些睡莲,水面飘着大量不同面额的纸币。据说只要扔钱进去许愿,以后就可发大财。
站在南峰最高处,顿觉心旷神怡。明代书画家王履的《南峰绝顶》诗有如此描述:
搔首问青天,曾闻李谪仙。
顿归贪静客,飞上最高巅。
气吐鸿蒙外,神超太极先。
茅龙如可借,直到五城边。
时已下午两点,本想再去爬东峰朝阳峰、中峰玉女峰、北峰云台峰。可惜此时天下起了丝丝小雨,岳父母不想再爬了。于是,我们只好原路返回。
下山途中,我们觉得很是轻松,沿途小贩的东西依然很贵,幸好今天天气稍凉,我们五人连带来的几瓶水都没喝完,否则就只能“挨宰”了。山路上随处可见扛着扁担的华山挑夫,光着上身满头大汗地大声吆喝着让游客让道。我联想到青城山的滑杆,这是可以与此媲美的。
下了缆车,坐上摆渡车返回途中,我们去了玉泉院。相传此地曾为北宋著名道士陈抟隐居修真之处。陈抟仙逝后,他的弟子们在此建“希夷祠”以示纪念。这是步行登山的入口。景致与坐缆车会有不同。我们在山下顺道参观。只见一尊巨大的睡像映入眼帘,走进细看原为陈抟老祖,碑刻尽是一些有关的神话传说故事。附近有几家武术学校,练中华武术、跆拳道的孩子很多,招式有板有眼的,把华山的服务业进一步拓展。
记得电影《智取华山》上描述过华山的天险,真可谓“自古华山一条路”!如今,科技发达,旅游业鼎盛,华山打造的AAAAA级景区,可让游客游遍所有险峻景区,大饱眼福,大呼过瘾!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批次的各地游客前来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