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音乐剧《黄四姐》展现土家族风情
来源:文艺报  |   2016年09月09日07:15

“有首歌叫黄四姐,有道茶叫六口茶,昨天唱哒今天唱,去年采哒今年发,好歌好茶在土家”。9月6日,随着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主题曲在北京天桥剧场唱响,湖北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的演出拉开了序幕。

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根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典民歌“黄四姐”及其传说改编而来,充分结合“六口茶”“抬工号子”“闹五更”“哭嫁”“赶乡场”等土家族民歌、“女儿会”“撒叶儿嗬”“滚龙莲湘”“喜花鼓”等民间舞蹈,以及清江画廊、风雨桥、吊脚楼、大峡谷等景观,立体地展现了“原汁原味原生态,土风土语土家情”。这部剧采用恩施方言,悠扬动听的旋律、风情浓郁的舞蹈和幽默风趣的土家俏皮话令不懂方言的现场观众也随着剧情哈哈大笑。

该剧讲述了生长在恩施清江河畔、人美歌甜的土家姑娘“黄四姐”与出生在“掌墨师”家庭的汉族货郎的爱情故事。黄四姐与货郎因修桥、借茶而相恋,却遭到黄老爹的坚决反对。因为大女儿的丈夫是“离家出走”的外地商人,所以黄老爹坚决不同意四女儿再与外地货郎结亲。黄四姐为了方便乡亲们出行,带头修桥。机灵的货郎暗中相助,一面解决了建桥石料的问题,一面又找回了大姐夫,解开了黄老爹心中的疙瘩。就在幸福来临时,货郎却遭遇意外……全剧通过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彰显了土家人的真善美;通过土汉联姻,彰显了民族大团结的时代主题;通过架桥开路,彰显了人们共建美好生活的中国梦。

主创人员介绍,此剧采用了“原通唱法”(原生态和通俗唱法融合),创造了新的音乐表现语言。作曲家在凸显民族、地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贴近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将民族、地域传统音调与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予以混融,特别是在音乐节奏上予以多样性的变异,给传统民歌音调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表现力。(明江/文 赵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