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评罗秋红长篇小说《雪儿,你在哪儿》
雪儿,1962年出生,一出生母亲就难产离开了人世,年迈体弱的奶奶把她抚养到六岁时,她的爸爸又出车祸离开了人世。虽然之前雪儿的父亲没有时间天天陪伴雪儿,但至少每隔个把月就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雪儿。毕竟雪儿的父亲是某管理区的行管人员,每月还有点活钱拿给奶奶。这次车祸直接把雪儿的命运改写。就在雪儿父亲离开人世不久,她的爷爷也因“破伤风”离开了人世。奶奶不得不忍痛割爱把雪儿送给别人去抚养。
八岁的雪儿聪明、美丽,惹人喜爱,刚进入养父母家备受关爱。可是好景不长,半年后的某一天,趁家里无人,她那个人面兽心的哥哥(养子)将她强奸。由于年幼、胆小,她被他恐吓吓倒,选择忍让,从此为人生埋下了祸根。随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忍受陷害与摧残。
在经历高考失落,经历亲人离去等一系列磨难后,她突然看清自己人性弱点,于是鼓起勇气离家出走。
她在广州打拼获得了自信,也获得了爱情的结晶,她生下了一个聪明的儿子,从此那段阴影逐步从她心里变淡。儿子的到来给她驱走了阴霾,仿佛是上帝赐予她至真至美的作品,她发誓把所有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她甚至觉得儿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把抚养儿子当成一种信仰来看待。
可是命运却在拐弯处重重击打她,正当她尝到生活甜蜜时,她的宝贝儿子却得了白血病。
为了筹钱,她向当了海林镇一把手的多发哥求饶,不仅没得到帮助,反而又遭蹂躏,最后为了掩人耳目,她那个靠卖乖、弄虚作假一步步向上提升的哥哥居然将她谋害……
《雪儿,你在哪儿》,为我们描绘了雪儿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令人痛心疾首,伤感万分。
1925年2月,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悲剧的定义,也是他关于悲剧本质的一个直接的表述:“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关于悲剧本质的见解,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说明悲剧的对象是“有价值”的人,一个是说明悲剧的基础应当敢于真实的“毁灭”给人看。
罗秋红小说《雪儿,你在哪儿》中的雪儿是个有价值的人,其毁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肉体的毁灭,二是精神的毁灭。
我觉得她成长过程中遭受的阴影,造就了她太过善良的性格;有时她选择忍辱负重、选择委曲求全,完全是自己没有娘家人做精神支撑造成的。有时候也不完全是这样,尤其是现在她觉得她能忍受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完全是一种责任。为了这种责任,为了避免争吵,她觉得春珍姐给她的方法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比菊儿那种直接对抗的方法更顶用,更安全一些。
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雪儿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说,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的发生……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个人面兽心、野蛮、扭曲的李多发终于抓捕归案。坏人终于得到应有的惩处。昌辉终于给雪儿的灵魂一个交待,雪儿终于可以安心地去天堂与她儿子相聚了。
雪儿的母爱情结,善良天性值得称赞。
罗秋红用了较多篇幅和笔墨,揭露了野蛮扭曲的李多发丑恶嘴脸。使人们在善与恶的对比中,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值得深思。此小说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也许就在于此。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金麻雀提名奖获得者,监利作协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