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6中国科幻创意与创新方向年度报告》出炉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6年09月08日10:2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做报告陈述

2016年9月,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世界杂志社等承办的“2016中国科幻季”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科幻季以“科学创想 智遇未来”为主题,旨在激发中国科普科幻创作潜力,推动科普科幻产业的发展,为诸多相关领域提供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

作为“2016中国科幻季”的重要活动之一,“2016中国科幻大会”于9月8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大会以专家专题报告的形式探讨科幻文学创意、科幻产业发展、科幻与科学的关系等主要议题。其中,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首次发布的《2016中国科幻创意与创新方向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6中国科幻报告”)备受瞩目。

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召集国内24位专家学者、一线科研技术人员,和近30位高校学生共同完成。报告主体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追梦的中国,科幻中的创意和创新、科幻创意的提取方法、年度科幻创意创新概述、对年度科幻创意创新的评估和最终的总结。报告认为,中国科幻文学在未来的创意创新方向,会随着作家的来源泛化而变得更加多样。这其中对技术创意的创造性供给和对社会发展影响的蔓生化描述,将主宰今后两年的科幻创意方向。

“2016中国科幻报告”在梳理与整合中国科幻文学的基础上,尝试性地从其中扫描提取科技创新和创意设想,提纯加工,以年度报告的方式发布给社会各界,旨在为正在从事各类创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启发,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促进作用。

从科幻作品中提取创新和创意,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科幻是有关科学和未来双重入侵现实的叙事性文学类型,这其中饱含着技术、社会和文化创新。中国的科幻文学已经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科幻文学承载着有关科学的中国梦。在过往的100多年里,科幻文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鲜明的未来形象和全新设想。从科幻文学的愿望到科学和社会变迁的现实,中国科幻文学跟社会的关系得到了鲜明的表达。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科幻文学的发表数量平稳上升,但文学质量和创意创新内容却没有大的变化。通过对重要作品的扫描,发现2015年中国科幻创意围绕着五个大的方向集中展开:追梦的中国,航空与航宇技术、生物医学与后人类技术、电脑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战略发展和武器技术。对这些方向的细致分析表明,中国科幻作家对特种航天器、社会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网络化人工智能和战略性新武器的关注更加集中。从细节上看,2015年科幻文学对技术细节的呈现较为缺乏,而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则提供了更多详细的描绘。这一状况也与中国科幻文学在最近20年中大的发展趋势具有紧密关系。

考察2015年中国科幻创新和创意方向跟中国科学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极大的吻合性。这既反映出科幻文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也说明科幻文学本身缺乏对创意和技术的推演与重视。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科幻文学未来创意创新想要发展,必须通过人才更新和观念扩散才能够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对过去一年科幻创意创新发展的研究和回顾上,既能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力,同时也发现,面对这一趋势的强烈涌动,科幻文学还有许多可以发挥创造力的空白区。

“2016中国科幻报告”认为,在未来,科幻创意创新的发展能够引领更多科技和社会发展方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需要科幻文学。而科幻文学的发展,也会极大程度地反馈到中国梦的追求中,带动强国建设的努力。

(文中部分内容摘自《2016中国科幻创意与创新方向年度报告》)

(摄影: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