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会说话的枫树
来源:文艺报 | 杨怡  2016年09月07日07:16

我在婺源赋春镇居住的时候,乘一辆小小的巴士,到达一个小村的村口。村子有些偏僻,沿山间公路,完完全全地身处山林中。这个村庄有“千烟无耕牛”之说,傍山傍水,道路逶迤,却没有耕田。这个村叫长溪村。

关于它的很多说法,集中在长溪上村水锥岭头的5棵大枫树上。村子里枫树很多,而这5棵枫树单独形成了一个小世界。1000多年来,献媚的小伙儿、邻家的女孩、朴素的农妇、乡村的老师在这5棵枫树下偶遇、说笑、谈情……这些枫树是特殊的,它们用不断延续的人类故事,颐养着无边的土壤和无尽的天穹。

村始祖宋明经大学士戴匡德路过这儿,从山上俯瞰长溪水,俨然山水八卦的格局。戴匡德想在此居住,又不确定这方水土是否能生养衍息,于是倒着栽下5棵枫树苗。他把树梢埋进土里,心想倒栽的枫树能存活,这儿就真存着一种秘密的风水,渗透进生命,使之兴旺。结果他第二年回来一看,5棵枫树生机盎然,长势喜人。5棵枫树,使村庄成形、使戴氏繁衍。

村人尊5棵枫树为神树。

看似郁葱、平静的树,承担了太多的历史波澜。在盛世,看见人们生活富足;在乱世,看见人们的荒诞暴戾。不过逢到太大的事件,它们不禁哑然。1779年,婺源人王大蕃因为清文字狱被发遣伊犁,给种地兵丁为奴。1939年,婺源的西南边成了新的游击根据地,但由于中心交通员的叛变,敌人驻点搜捕,残害了长溪村不少村民。1948年,国民党军队进驻长溪村,硬是把村里的书院、庙宇拆成砖石去筑碉堡。文化大革命时期,村里的很多祠堂和牌楼被破坏,很多古建筑上栩栩如生的镂空雕刻图案靠石灰盖着,得以保存。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人都变得庸俗和胆怯了,它们还巍然不动。我有时会担心,它们的性格和灵魂随着这些经历越加复杂。但到秋天,它们就开始为山间小径铺满红叶,营造一个宁静的童话世界。看枫叶的形状、数枫叶的颜色、闻枫叶的清香。看一遭,好像人的温柔、浪漫都回来了。踩在枫叶上的人,说起童年说起爱情,寻着根源。你一步、我一步,我们都在想着:啊,当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

再过几年,很多年轻人都不会相信,仅凭一个村庄、一条小溪、一棵树能照亮心灵。我们讨论文学、研究科学,都是学校里教的文学和科学。我们能懂,那棵沧桑的树,它不只拥有一个梦想,它拥有过的梦想加起来可以构筑一个梦想博物馆吗?

说一棵枫树有梦想,对一般人而言,有点小题大做。不过它们身上贴满了时代的徽章和历史的符号。它们磨损、腐朽,内里却有了更深的累积。倘若有机会让这5棵枫树开口说话,它们也许会放弃。它们的意义丰厚、浩阔,但它们习惯于沉默。孤独是它们最重要的事。它们在秋天安安静静地营造一种咏叹调式的意象。它们在秋天,铭刻红色,试图用颜色告诉你:应该有一种东西让你的心燃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