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小品不创新则消亡
近年来,因为赵本山在小品界的突然销声匿迹,宋丹丹也再无全新的小品作品演绎,兼之潘长江、范伟、巩汉林等小品演员也渐渐地淡出综艺舞台,所以小品界开始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发展态势。虽然后期小品表演舞台上也曾出现了小沈阳、宋小宝这样的黑马,但是前者因为混了个较高的知名度便逐渐向演艺界靠拢,后者也因为作品创作的黔驴技穷而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于是小品表演节目一再断档。由于喜剧小品表演与创作人才的匮乏,中国的喜剧小品艺术发展不光没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与传承,而且大有急剧衰退之势。
想来一些喜剧大咖们也不希望喜剧小品这类艺术形式在自己这一代断了香火,于是在电视上创建了一档喜剧选秀节目《笑傲江湖》,由宋丹丹、郭德纲、冯小刚等三人担当评委,希望在后一辈中选拔出新的艺术传承人,以延续小品艺术未来之发展。只可惜笔者在看了几期《笑傲江湖》节目之后,不免还是为喜剧小品的发展前景担忧!
难以脱离二人转的“俗”
毕竟小品表演曾经一夜成名了许多新人,一些东北二人转演员看好了喜剧小品表演出名快、与二人转艺术表演形式相近的这类特点,逐渐转型加入到小品表演队伍中来。虽然二人转演员的表演比较接地气,而且他们也尝试着像赵本山一样,将平时二人转表演中的荤段子剔除出去,但是只可惜在他们加入的同时,也将二人转表演中的“俗”带到了小品表演中来。
于是《笑傲江湖》节目中有些小品作品又充斥了对结巴、智障等特殊人群的调侃和嘲讽,插科打诨中也时不时有些暗隐的露骨台词出现。另一方面,过度的口语化、方言话,和直白粗俗的二人转表演语言不光没给小品表演注入新鲜的活力,反而让喜剧小品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就只剩下了“俗”,却痛失了“雅”!
缺乏创新表演形式雷同
因为近年来小品作品的创作缺乏新意,所以这些小品表演中更多的则是抄袭模仿!你翻跟头我也翻跟头,要不就是好多节目都有劈叉、踢一脚摔个跟头等情景重复出现!更有些小品表演你学宋小宝我也学宋小宝,你学小沈阳,我也学小沈阳,赵四、刘能也成了演员们竞相模仿的对象,既然全员模仿,我们干脆办个模仿秀表演算了,又何必非要用小品的形式一再展示出来呢?
另有一些二人转演员用在《笑傲江湖》上的小品表演节目也不是完全创新,譬如有些人的脱口秀或小品表演,如果我们有心去网上搜一搜,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这些作品都是二人转演员在地方演出中经常表演的段子,只不过来到《笑傲江湖》后,去除了荤段子生搬硬套地照抄罢了!
小品创作应当海纳百川
在《笑傲江湖》这档节目里,笔者发现反倒是一些外国演员的表演比国内这些小品演员的演出节目更为丰富、精彩!譬如日本的“嘎玛鲁乔巴”组合的滑稽表演,澳大利亚的脐带兄弟表演的默剧和口技,俄罗斯小伙卷弗关于异国文化困惑的述说,还有乌克兰的夫妻组合的机械舞表演都盖过了小品的风头,给观众留下了欢乐而又新奇的印象!
而再来看看我们的小品表演,除了翻跟头、劈叉,或者继续来一段被人听厌了的小帽、扭个大秧歌,也或者互相之间再来点调侃、贬低外,其余再无新意可言,与其说这是小品表演,还不如说是东北二人转走上了综艺的舞台。
不管一些所谓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们怎么样护短,喜剧小品艺术发展正在走向衰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我们的小品创作遇到了瓶颈,为什么我们的小品创作人员不肯开拓思路,去广为吸取国际喜剧节目中的优点、特长,将脱口秀、滑稽表演、哑剧、舞蹈、口技等一系列曲艺表演种类拆分揉碎了加入到自己的小品创作当中去?而不是翻来覆去地老是打二人转的主意,重复那些早已被人听腻了、看烂了的无聊包袱!
如果喜剧小品的艺术创作再不创新,我想这种艺术形式将会成为中国的文化历史,从此以后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