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鸣沙流年

来源:甘肃日报 | 余秋雨  2016年08月25日08:30

夜晚到来的莫高窟是这样的。

来莫高窟的人很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有几人能与这样的莫高窟相对?参观的游人回去了,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里去了;莫高窟不再有游人探寻的目光,枕一壑流沙,时光回转,千年一梦。

最初的时刻,也就那一瞬间。瞬间的一个愿望,便成整个事情的开始。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四方,走到了三危山前。这时正是傍晚,恍惚间,乐僔看到三危山上佛光灿烂,与身后鸣沙山上的晚霞,遥相对映。乐僔跪下身来,发誓要开窟造像,让这里成为真正的圣地。乐僔在鸣沙山陡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随后,一个叫法良的僧人,开了第二个洞窟。这件事被刻在一块重修莫高窟的碑记上,但这时,离乐僔开第一窟已过去三百多年。

时间就像流沙,掩埋一切,只留下一点蛛丝马迹,任凭后人打量揣测。学术界认为,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4世纪。

莫高窟开凿的时候,位于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上的敦煌地区,往来着东西方各国商人和使者。各式各样长相的人,操着不同的语言,来了,又走了。

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敦煌学成了一门世界性显学。亚洲、欧洲等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敦煌学研究机构。在中国,敦煌学研究也日新月异。敦煌学在今天,已经拓展出十几个研究领域。

目前莫高窟编号已到492号。莫高窟和东千佛洞、西千佛洞,还有榆林窟等,一起组成了敦煌石窟遗址群。

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遗迹,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的遗迹被保存下来;而中国的许多文化遗址,常常带有历史的多层痕迹,总是一代接一代地修建,一代接一代地拓展。

1994年,在莫高窟东侧,建起了一座“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开阔的展厅,似乎要把整个敦煌石窟的历史都装进去,这段历史,上自公元4世纪,下至公元14世纪,整整一千年。

陈列中心按照原来的大小复制了这一千年里敦煌具有代表性的8个洞窟,同时展出古代写本和大量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临摹壁画最高的艺术追求是忠实原作,或完整复制,或原样复制。原样复制,就是分毫不差地表现古代壁画的现状,即使残破的地方,也照搬不误。这种照相机似的临摹,是后人对历史的一种虔诚的追念和怀想。

面对这些壁画,总能让后人生发出对前人生活的许多想象。

十六国时代的塑像多以弥勒菩萨为主尊;

北魏时期的说法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到了西魏,壁画上头画满了佛像;

隋代在敦煌石窟的开凿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壁画中的经变故事画开始丰富起来;

唐代壁画充满了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幻想,无论男女,都神采奕奕;

随后的五代时期,女供养人的服饰,鲜明表现出各民族的特点;

元代的密宗画,充满神秘恐怖,与现实生活相差很远。

脱落的墙皮也泄露了一点儿秘密。莫高石窟的开凿前后历时一千年,有的是跨代建成的,有的经过后代一再重修,一些壁画多达三四重之多。

268窟西壁龛下,表层是北凉人画的供养人像;下面露出一层,画的是另一组供养人像;再下面,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岁月给今天留下了些东西,但毕竟,它带走的更多。

年年岁岁,戈壁沙漠掩去了这条古丝绸路上层层累累的生命痕迹。

敦煌是古代驼队商人和各国信使、僧侣穿越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莫高窟是他们的精神驿站。旅途中,他们会停下来,看一看,拜一拜。他们曾经想过些什么,我们不会知道。莫高窟还在,莫高窟前停留过的生命,早已湮灭。

这样的黄昏里,一个人独自在沙漠,天地流沙间,身心两隔,不知今昔是何年?

在鸣沙山上,曾经隐藏着一个洞穴,这就是藏经洞。藏经洞高不过2米,面积不过一丈见方,却密藏着从魏晋十六国到北宋的经卷文书手稿约五万卷,都是印刷术发达以前的手写本和早期刻本。有人推测,封闭洞穴的时间是在公元1036年,或更早的1002年,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乱带来的破坏。但战乱过后,也就没有人知道洞中的秘密。年久日深,藏经洞就被人遗忘了。

1900年的5月26日,藏经洞在被遗忘了大约九百年后,偶然被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这天,王道士在16号洞窟里清理积沙,墙壁破裂开一条缝,揭开了藏经洞的秘密。王道士是个文盲,藏进洞的发现,没给他带来多大的欣喜,只是拿经卷文书从英国人、法国人那里一次次换来些银两和日用品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这些发现给他带来的实惠。王道士往外倒腾了10年,1910年残卷被运往京城时,已经不足一万卷。

藏经洞封闭的,是中国几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和千头万绪的文明线索。藏经洞开启的,是人类文化的又一座宝库。对于中国来说,不幸的是,这么一个藏经洞,偏偏就让王道士发现了;这么大一片莫高窟,偏偏那时也只有这么一个王道士看管。

自莫高窟开凿以来,就受风沙雨雪的不断侵蚀,对它的保护早已刻不容缓。每天,流沙都会从平缓的窟顶上流泻下来,每年,莫高窟需要人工清除大约六百辆卡车的流沙。

1990年代以来,通过对风向风速、沙丘活动规律、窟内温湿度的观测和研究,陈列中心对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精确的测算,反复的实验,人类小心翼翼地呵护它,千方百计地延续它的生命,要把它留给百年、千年以后的人看。

一千年,一万年,它们永远活着,血脉通畅,呼吸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