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隆重展示
来源:文艺报 | 明江  2016年08月22日07:16

《木卡姆印象》剧照

《花山》剧照

《马可·波罗传奇》剧照

《丝路天歌》剧照

《六弦情缘》剧照

8月16日至9月14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京举行。来自35个代表团的43台节目将同台绽放,一场场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艺盛宴充分传达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日前,连续几天的多场次演出及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的成功演出,在京城掀起了观看少数民族文艺演出的热潮。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国家法定的全国少数民族大型文化活动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少数民族的关爱。

此次开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开幕式总导演丁伟介绍,去年11月即投入了开幕式的准备工作,在全国范围采风,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收集各地优秀的民族节目,和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一起创作节目。此次开幕式包括歌、舞、乐、情景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艺术样式,是历届开幕式演出形式最丰富的一次。晚会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共14个节目,新创作11个节目,也为历届最多。晚会演职人员约1400人,涵盖全国56个民族。

本届会演在继承前几届会演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包括5台属于少数民族独有剧种的戏剧:西藏和青海的两台藏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傣剧以及江西的畲歌戏,数量为历届之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数民族艺术门类如侗族大歌、维吾尔族木卡姆、朝鲜族长鼓舞等也将登台亮相。

除了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本届会演同时努力进行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43台剧目包括21台戏剧类作品和22台歌舞类作品,包括歌舞诗、舞剧、歌舞剧、芭蕾舞剧、音乐会、少数民族剧种、汉族地方剧种、话剧、歌剧等。题材方面内容广泛,既有历史题材,也有现实题材;既有讴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也有展示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和前几届相比,歌舞晚会的数量明显减少,舞剧、歌剧、话剧、少数民族戏剧和汉族地方戏的占比则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在舞台创作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对剧情和故事有了更高要求。

可以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经成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一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隆重展示,是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的集中呈现,也是一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在会演期间专门召开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五个自治区蒸蒸日上的文艺创作正代表着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一体多元”的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文艺精品持续涌现。2014年,原创电影《真爱》、电视剧《阿娜尔罕》、纪录片《走进和田》、舞台剧《情暖天山》、广播剧《马兰谣》、图书《援疆干部》等六部文艺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歌曲《我的乡村生活》获得第十届金钟奖优秀作品奖;散文集《在新疆》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由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设立的新疆文艺最高奖“天山文艺奖”目前已成功举办5届。

西藏自治区近年来也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创作推出了长篇小说《文成公主》《天堂上边是西藏》《祭语风中》《昨天的部落》,报告文学《国旗阿妈啦》,大型民族歌舞《天上西藏》《魅力西藏》《再唱山歌给党听》,民族舞剧《太阳的女儿》,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解放!解放!》,新编藏戏《金色家园》《六弦情缘》,电影《西藏天空》《德吉的诉讼》《守望天湖》《无枪》,电视剧《西藏秘密》《雪域雄鹰》,纪录片《西藏》《天河》《第三极》《喜马拉雅天梯》等4000余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近百部文艺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华表奖、梅花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等全国性文艺奖项。

内蒙古自治区的艺术创作和演出也日益繁荣,以原创剧目为重点,相继推出了《北梁》等100多部彰显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优秀剧目。集中打造了《草原情·中国梦》等30多部主题晚会,《草原记忆》《呼伦贝尔大雪原》《拓跋鲜卑》《花落花开》等一批优秀剧(节)目在国家各类演出比赛中频频获奖。《国家的孩子》等24个项目获得了2014年、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全区文艺院团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7000场。《马可·波罗传奇》赴美国等地驻场演出560多场,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无伴奏合唱团等在保利院线进行全国巡演。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着力挖掘广西民族艺术资源,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类舞台艺术作品荣获全国性大奖100多项。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等4部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壮剧《天上恋曲》等5部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等7部作品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同时,彩调剧《刘三姐》、舞蹈《骆越先歌》、广西文场《莲花雨》,歌曲《月亮湾》等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儿童剧《魔豆》进入2015年度中国儿童剧票房10强,杂技剧《百鸟衣》、民族经典名曲音乐会《灿烂广西》等相继创作、上演。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艺创作也精彩纷呈,立足于区域特色文化进行开掘和创新,已创排了舞剧《花儿》《月上贺兰》《西夏轶事》、秦腔《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京剧《萧关道》《庄妃》、话剧《回民干娘》《闽宁镇移民之歌》、交响组曲《黄河金岸》《美丽宁夏》、史诗纪录片《西夏》等30余部弘扬中国精神、具有宁夏特色、艺术水准精湛的优秀作品,获得了全国各类文艺大奖90余个。

此次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五个自治区共带来了10台优秀剧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大型歌舞剧《情暖天山》,西藏自治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太阳的女儿》、藏戏《六弦情缘》,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大型民族舞蹈剧《马可·波罗传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型回族舞蹈诗《九州花儿美》、大型史诗话剧《丝路天歌》。这些作品代表了近年来五个自治区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的最新成果,将生动展现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