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三晋新锐”作家群研讨会举行
新世纪以来,山西文学事业继续保持繁荣发展态势。老作家们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活力,“60后”作家陆续成为主力,“70后”、“80后”、“90后”作家也相继步入文坛,佳作频出,亮点纷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创作集群——三晋新锐作家群。8月1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山西省作协、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新世纪“三晋新锐”作家群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悦娥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主持。
铁凝在讲话中说,山西作家总是以“群”的形象站在一起,这更多是来源于山西作家作品的气象与品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的山水、风云、河流汇聚到作家们的血脉里,山西的历史、传说、地方语言生长在他们的骨骼中,这一切无不潜移默化地流淌到他们的文字里,共同形成了我们所感知的山西文学精神。读了他们的作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世界有了直接的认识,对于他们之所以如此看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地方,他们着眼的是中国、是世界,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与梦想。
铁凝谈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然成为山西作家十分珍视的传统,这一传统必将成为他们创作的不竭动力。此外,山西作家始终坚持求变创新的文学精神。他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又在不同时期进行具有时代特色的探索,使文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丰富了文学的主题、样式、表现手法,使文学的可能性得到了拓展。他们的努力体现了当下中国作家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中国作家在艺术表达上的自觉及创新精神,为中华审美的再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铁凝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学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今天我们研讨山西新锐作家群的创作,就是总结创作经验、鼓舞干劲、开拓文艺新天地的具体行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山西文学将收获累累硕果,也将有更加美好的前景和未来。
李悦娥在讲话中说,山西作家们的创作始终继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新文化运动以来革命根据地文学的传统、新中国以来“山药蛋派”文学的传统,坚持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理想与追求,题材选择由过去注重农村题材向其他生活领域拓展转变,表现手法由过去注重写实白描等向多样化拓展转变,呈现出新的活力。她希望山西作家们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深入火热生活,潜心创作优秀作品,续写文学事业的新辉煌,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为民族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
此次研讨会以“再造中华审美”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地域、审美、传统、现代等多种维度,结合具体作家和作品对山西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山西作家比较典型地接受了民族审美传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赵树理等创作精神与人格操守的影响。同时,他们吸收了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使文学表现的空间大大拓展,具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品格。他们的文化之根是民族的、中国的,他们的艺术表达是多样的、丰富的。他们脚踩坚实的大地,心向广袤的天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优良传统,关注现实生活,不断开拓创新,既拥有深厚的传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血脉,又不封闭、不保守,结合时代精神探索创新,在民族审美的传承与再造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会上,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介绍了新世纪以来山西文学创作情况,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刘慈欣代表山西作家作了发言。据悉,为促进山西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山西省作协推出“晋军新方阵”丛书,连续3年共出版30部山西青年作家的作品集。同时,《穿越·乡村与城市:“晋军”小说新方阵扫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集纳了山西15位评论家对山西15位新锐小说家作品的研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