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玉鸟红梅寄相思——世界艺术大师张大千在都江堰青城山
 | djyzhou  2016年08月15日10:22

   内容提要:张大千先生为联合国宣布的,两位世界艺术大师之一,另一位为毕加索。解放前他曾经在都江堰市的,青城山上清宫居住过。有关方面的文字介绍很多,报刊上曾发布过大千先生的,在上清宫依古松的自画像,这篇文章仅仅补充拾遗而已。

   世界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于1938年至1943年;先后两次共四年时间,居住在都江堰的青城山练习创作绘画。史称:1938年大千居家在北平,驻北平的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氏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入桂林途中会见徐悲鸿。后回到家乡四川,隐居青城山上清宫。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画已价值连城,平常人连见一面的机缘都很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都江堰市(前称灌县)的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曾组织力量寻访他遗留在青城山的画迹。据统计他在青城山(包括都江堰市其他地方),共留下各种绘画、书法作品400多幅(件)。由于当地气候潮湿,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等几个方面的原因,这些画大多数都没有保存下来。青城山现在保存的,几幅大千先生绘画作品;也是上个世界60年代初,交到县文管所才留存下来的。

   据当地人回忆,大千先生很谦和,与山民关系也很好。有些人送碗山菜,送些干果,或特意烤制一块玉米馍。都可以如愿以偿得到大千先生,随手画下并赠与的画稿或书法作品。但达官贵人政坛显要,想得到一幅则十分不容易。因为先生有众多家眷子女要生活,他学习创作的同时也必须挣到钱才行。据书籍载先生在内江的家,曾经有田产万亩房舍若干。因为先生几兄弟学习绘画,上述家产都被耗尽。其中先生去敦煌临摹历代壁画,为莫高窟编号尽自己保护历史文化之责。时间几年随行人若干,耗金条千根左右。在四川驻进青城山上清宫之后,为了养家活口他必须挣钱!

   政要或富贵人家,是怎样向先生讨要书法画作的?笔者因地位悬殊不可能知道。但知道都江堰市胥家镇(原为灌县胥家乡),一教书先生得到张大千的一幅画,其过程颇具传奇色彩。1943年他当时30多岁,执教于胥家小学,家境比一般人好过些。到青城山上清宫大千先生寓所求画,一连几次都被不与理睬。他灵机一动经常在青城山附近的,小沟小河中捉拿一些黄辣丁、石爬子等小鱼。穿成串提到上清宫,又托烧饭炒菜的厨师,做成菜肴给大千先生送去。

   大千先生一尝美味可口,也就笑而纳之受用他捉来的小鱼。(此类鱼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川西坝子大规模渠系改造后逐渐绝迹。)就这样几乎耗了一个暑假,大千先生才答应给他作画,以《归山图》一幅相赠。笔者年少时曾于1965年见过这幅画,上面一个长发飘逸的老者扶着一根拐杖,朝一处悬崖壁立的山间小道走去……。

   解放后大千先生去了台湾,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绘画展览日。他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画泰斗毕加索齐名,尊称为“东张西毕”。他荣获过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美国纽约世界艺术家协会,推选张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世界舆论称之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

   1978年大千定居台北,1981年先生托当时,在四川美术学院工作的小女儿和女婿。代他到青城山去看看,当年栽种在上清宫的红梅,和放养在山上的天水玉鸟现在怎么样?因为是大千先生的子女,又是先生所托,其时灌县相关部门和领导都参加了接待。

   在县委的接待室(曾经为陆海苑),时年都已50多岁的先生小女儿和女婿。象证明身份似的,拿出几十幅大千先生的绘画草稿。一幅一幅地摊在一长串茶桌上,很是吸引大家的目光。懂行的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曾介绍说,当时这些画稿就价值不菲!成都文物商店的收购价是,800元人民币一平方尺。那时人们的工资一般才30~40~50元一个月。她(他)们还拿出本像册,展示的大千先生生活照片。我们见到一个长须飘逸,又红光满面的老者;十分健康地生活工作在,一处田园山水风光中。

   在市上接待人员的陪同下,大千先生的女儿、女婿,又在青城山、上清宫等地拍下一些照片。特别是先生栽种的红梅树,和啾啾鸣叫在青城山上到处飞翔的天水玉鸟。它们黑绸缎似的身躯,红嘴白头和黄颜色的脚爪。常常是一阵啾啾声之后,从这棵树梢窜到那棵树梢,当地群众称之为富贵白头翁。后来听市外事办的同志说,先生拿到那些照片,十分高兴和激动,曾为兹泪流满面。此后又过了一些时候,都江堰市还收到,大千先生寄来的手书黑体毛笔字,《青城山•上清宫》。这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保存在都江堰市青城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玉鸟(又叫红嘴玉鸥),当年大千先生从甘肃天水,带上青城山时才十对20只。而现在从青城山环四川盆地西部,经过崇州、大邑、邛崃、名山、雅安、洪雅、峨眉山一带,笔者都见到过它们的倩影。仅青城山一处就有好几百只!这些美丽的红嘴黑身小鸟,仅比我们当地白头翁大一点。小精灵们已经适应川西的生长条件,正大量的繁殖并装点着这片美丽的山川。

  这正是:

   仙风道骨一髯翁, 上青宫前倚古松。

   种好红梅开竹笼, 天水玉鸟舞长空。

   暂借青城第一峰, 扎根画坛建奇功。

   如今世界艺苑众, 毕加身边并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