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化自信与精神自立
来源:文艺报 | 白 烨  2016年08月05日06:58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的重要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提并论,并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对于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突出强调是前所少有的,也是恰逢其时的,更是发人深省的。

对于文化的自我反思和理论建构,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和思想文化界一直在努力寻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他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费孝通先生在他80岁生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而把这种文化自觉的运行历程描述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既是一个饱有文化底蕴和卓具文人情怀的文化学者对于文化自信的深层思索和着力建构,其自身也正是中国学者践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典型体现。

文化自信中,文化与自信紧密连接,文化和自信不可分离,文化和自信也同等重要。

我们借以立身、引以为荣的文化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里也以凝练的语言进行了精要地概括,那就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个元素的融汇与总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样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精神、文化血脉,滋养了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这样丰盈而独特的文化宝库、文明源流也必将支撑着中华民族克难攻坚,奔向富国强民的既定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文化,还得有自信。自信,首先是“自”字。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自信,是从我立足,以我为本,把自我的主体性凸现出来,把民族的主体性确立起来,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从他人,泾渭不分地盲从西方,使自我迷离倘恍,使主体随波逐流。在这里,需要以自知促进自省,以自省带动自修,以自修获得自尊,以自尊实现自立。由清醒的自我认知,充分的自我肯定,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赢得坚强的精神定力。由此也可以说,既要葆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气概,又要有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的路自己走的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与气概,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给世界文明增添卓尔不群的中华文明的独特色彩。

提出文化自信、认识文化自信、把握文化自信、高扬文化自信,还在于要超越狭义的文化范畴,从广义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文化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它化合了道路、制度与理论,串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因而具有一种整合性与总体性。正因为它积淀着民族的基因与血脉,连接着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人民的选择与意愿,所以,这样的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客观地说,我们在文化自信的认识与理解上,目前还比较多地囿于口号性的宣传,限于理论性的研讨,还没有做到面向社会和大众,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的学习、宣传与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重视起来、警觉起来、学习起来、行动起来。我们有许多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但这个最重要也最需要的学习和宣教的工作却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一个不应有的缺环。

说到文化自信,我联想到前不久有关报道中披露的两则消息,这从相反的角度告诉我们,建立文化自信、建构文化精神,对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迫切。一则是已故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即使中国快速的经济崛起,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但是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一则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列举了中国人重物质、轻精神,贪奢华、缺信仰等六条所谓的族群性的弊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2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唱衰中国,甚至蔑视中国,是一些西方政治家和西方主流媒体的惯用把戏。这不好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至少是人各有志,所规不同的典型例证。

来自西方的这样一些不怀好意的论调及其自以为是的姿态,其实也是一种文化,那就是由“上帝的选民”的自我认知衍生而来的西方中心论、西方价值优越论、西方话语霸权论,这种霸权主义文化横行无忌之后,至他们都认为自己就是主宰世界的上帝了。在他们那里,既没有世无常贵、事无常师的意识,更无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心怀。但撒切尔夫人、希拉里女士两位西方上层人士却从另外的角度给我们敲了警钟,上了一课:那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依托,没有自己的精神创造,既不会持续的繁荣和发展,也会让人藐视和小看。

因此,文化自信,事关重大。它关乎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与内在竞争力的提升,更关乎到民族精神的建构、文化教育的深化、自觉意识的启蒙、自立精神的确立。而这需要长期的努力与艰苦的奋斗,因而更需要抓紧、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