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儿童本位 引领原创繁荣 《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迎来创办400期
为进一步建设好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阵地,推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原创精品的新发展,7月29日,“从高原到高峰——《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创办400期座谈会暨李少白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仲池,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文艺报》副总编辑崔艾真,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等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由文艺报社、湖南省作家协会、长沙市文联、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联合主办。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历程,今年4月,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更增强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信心,迎接繁荣发展的下一个黄金时期。与创作的蓬勃发展相比,当代儿童文学的理论与批评稍显沉寂,从理论建树、批评成果和研究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文学理论批评的成熟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因此,会议以“繁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推动原创精品新发展”为主题,与会者围绕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现状分析、如何繁荣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阵地与队伍建设的问题、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创作发声等议题展开研讨。
《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版创设于1987年1月24日,由冰心题写刊名,至今年7月已发刊400期。从创立伊始,《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版就立足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现状的研究,重点关注作家的最新创作成果,秉持立足现场发现精品、梳理现象把握流脉的办报理念,积极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发声。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版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认为《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版以具有深度的内容和对文学热点的敏锐反映,成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特别是文学评论和理论探讨的风向标。
高洪波曾在《文艺报》工作10年,经历了儿童文学评论版创设初期,并见证了儿童文学评论版从第一期到第400期的发展。他说,儿童文学评论版的创设是对儿童文学这个特殊文学门类的尊重、支持和指导。它是一个重要的平台、窗口,更是一个园地,不仅推出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家,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家,目前活跃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界的很多学者,都是从儿童文学评论版开始创作起步的。伴随中国儿童文学的强劲发展,儿童文学评论版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理论批评家的良师益友,可以说中国儿童文学黄金十年的到来与儿童文学评论版的坚持密不可分。
30年,400期,《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版在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成绩的同时,更不敢忘记所肩负的责任。展望未来,与会者谈到最多的就是“不忘初心”。大家建议,儿童文学评论版要坚守“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理念,更加重视理论批评,对儿童文学创作发出新的声音、新的评价,提出新的目标。谈到理论批评,刘绪源表示“文学理论要防止走入中世纪烦琐的哲学领域”,不能陷入僵化和狭窄,与文学越走越远,理论批评的“不忘初心”就是要和创作相结合。王泉根希望儿童文学评论版能加强对当下作家创作和出版市场的美学导向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针对创作现状和动态组织有深度、有规模的评论文章,对作品作更深入的文本分析,体现儿童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新气象、新门类给予特殊关注。海飞、朱自强等认为,要重视理论争鸣和对不同意见的讨论,这样,儿童文学评论版才能充满活力并真正对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徐鲁提出,优良文学生态并非只有单一品种,而一定是百花齐放,儿童文学版在关注大家、名家的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创作活跃的新生代作家;不仅要重视小说、童话等主流文体,也要兼顾儿童诗、儿童剧等“小而偏”的小文体。与会者还谈到,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既要有全球视野,加大国际儿童文学评论的比重;更要有文化自信,儿童文学理论评论也要特别讲求中国风格,用中国人自己创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来对作家作品展开理论批评。
推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必须落实到对具体作家作品创作的批评探讨上。当天下午展开的对李少白儿童文学创作的研讨,即是一场务实而针对性强的学术讨论。李少白从事儿童文学创作50多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童诗、童谣、童话和儿童故事。与会专家认为,李少白的儿童诗与童谣独具特色,善于抓住生活细节铺陈诗思,生活气息和诗意同样浓郁,写出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与会研讨的还有韦苇、王宜振、李东华、汤素兰、安武林、刘颋、徐妍、陆梅、李学斌、李利芳、李红叶、吴振尘等儿童文学作家、理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