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风下之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08月02日11:38

作者:艾格尼丝·凯斯 (Agnes Keith)  穆青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6年5月1日

书号:9787108055545

定价:31.80元

 

《风下之乡》介绍:“风下之乡”专指沙巴,马来西亚东部度假胜地,这一称谓即源自《风下之乡》。艾格尼斯用细腻而诙谐的笔调,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末的沙巴海滩、丛林探险和土著逸事,乃至“二战”前夕的南洋氛围。1939年,《风下之乡》获美国《大西洋月刊》非虚构类作品奖。

 

编辑推荐

《风下之乡》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艾格尼斯·凯斯(Agnes Keith) 译者:穆青

艾格尼斯·凯斯(Agnes Keith)(1901—1982),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橡树园,出生后不久随家人迁居加州好莱坞。青年时期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一度任职当时很具影响力的《旧金山观察家报》。1934年与大英帝国北婆罗洲林业长官哈里·凯斯(书中的哈里)结婚,隧随夫远行,旅居当时的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生活写作。其主要作品为其自传体三部曲:《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万劫归来》(Three Came Home)(好莱坞1950年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以及《白人归来》(White Man Returns),叙述了她所经历的“二战”前、“二战”期间以及其后在南洋的生活及感悟。

 

目 录

婆罗洲的喃喃细语01

第一部外乡人

第一章“拿事实说话”002

第二章帝国前哨017

第三章女人们048

第四章总督府059

第五章访客069

第二部各自的路

第六章男孩儿降生090

第七章苏禄海119

第八章魂归故里141

第九章小男孩159

第三部吃风

第十章探险者的准备178

第十一章一百颗牙和一百只耳朵202

第十二章一把蓝雨伞213

第十三章丛林中的泥泞244

第十四章探险者归来278

第四部故园的风

第十五章一颗闪亮的星星300

第十六章朋友的家303

第十七章两个可爱的人316

第十八章风寒325

第十九章故园334

译后记344

序 言

婆罗洲的喃喃细语

《风下之乡》中文版译者穆青邀请我向华语世界的读者说几句话,我既兴奋又惴惴。能借这本书将我们连在一起,是一件神奇又关好的事。沙巴与华人世界从历史到当下都有着柔软而千丝万缕的联系。感谢穆青提供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如此近地面对华语世界。

作为沙巴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人、保护者,我们沙巴博物馆珍惜、珍视艾格尼斯·凯斯(Agnes Newton Keith)夫妇对沙巴(旧称北婆罗洲)所注入的深情,他们对这片土地、这里的人和一切生命的爱和观察、描述,以及对动植物保护的推动,在我们博物馆里有诸多记载。包括她丈夫哈里·凯斯,在任北婆罗洲林业官、农业部长、野生动物保护会长期间所做的大量林业保护工作,以及收集编撰的土著人濒临灭绝的“穆鲁特语”(Muruts)字典。他们的故居也已修复完好,并以“凯斯故居”命名,于2004年向公众开放。

艾格尼斯细腻、敏感、纪实般的笔触,以及在那个年代下并不多见的西方人视角,对东南亚,尤其是北婆罗洲的感性而详尽的观察和了解,使得原作一出版就在欧美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西方人去婆罗洲旅游的热潮。我们期待穆青的译作,能够让华语读者了解沙巴,喜欢沙巴——这片让我们自豪的土地。

婆罗洲(Borneo),中国古称“渤泥”“婆罗”,它所在的位置,就是近现代中国文献里常常出现的“南洋”。早在5世纪,中国就和婆罗洲建立了多方面的联系,正式出现在官方文献中,有据可查的是在6世纪。此后的岁月中,随着航海、贸易的扩大,华人移民也不断增多,现在华人族群已成为沙巴仅次于马来人和原住民之外的第三大种族。

比较遗憾的是,有关华人在婆罗洲的生活情状,见诸笔端的文献远不如现实世界的精彩和丰富。希望穆青的译作《风下之乡》在华语世界的面世(以及已经在计划中的艾格尼斯其他作品的翻译),将作为一个开端,激发起更多深入、广泛的关于华人与沙巴地区历史、文化、考古、旅游等领域的研究、写作以及合作。

美丽的“风下之乡”沙巴,欢迎全球华语世界的朋友!

Joanna Binti Kitingan

沙巴博物馆馆长

后 记

对这个地方起意,是看大卫·阿滕伯罗(David Attenborough)在BBC自然栏目里忽悠婆罗洲,文绉绉的英国腔加上婆罗洲这个地名,到了我这儿,就被意淫出天地洪荒、宇宙尽头的一幅图画来。

自幼崇洋,对殖民文化因之有天生的兴趣。说要去婆罗洲,便开始研读南亚殖民史。奥地利商人从文莱苏丹国王手中将海盗猖獗的婆罗洲买下使用权和管理权,再转手倒卖给英国人,英国人设立大英北婆罗洲渣打公司,开始经营。渐渐地,日本的歌伎、中国香港的木材商在当时的婆罗洲首府山打根富甲一方,办学行善,使得这块弹丸之地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百万富翁最密集的地方。“二战”中,日本人毁掉了婆罗洲所有的繁华和富足,战后仅凭一个渣打公司无力修复,这才移交给大英帝国,正式成为英属殖民地,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亚非拉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1963年北婆罗洲自治。

英国人本性萧简,治下虽百余年,于生灵无扰。直到今天,沙巴岛上的几个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群的丰富仍数世界前列,丹农谷(Danum Vailey)是其中一个,枝繁叶茂,鸟兽欢腾,那里是我们爱上沙巴的起点。

美国女作家艾格尼斯·凯斯的三部曲Land Below The Wind,Three Came Home(这部书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银幕,中文名《万劫归来》),The White Man Returns,更让这天尽头的洪荒孤岛在战后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传奇,一时轰动。我在丹农谷的雨林度假村里读到,拿起便放不下,起意将它分享给中文读者。艾格尼斯的文笔和视角放在今天,非但不过时,在习惯了高亢宏大的中文语境中,反而清新、诙谐、独到而真实,如旱地甘露。

旅行也好,居住也罢,往往是存在于想象中、记忆或意念里的风景,成就了十之七八的美感。是我的丈夫和两个孩子的陪伴与分享,组成了我的婆罗洲风景,更要感谢翻译过程中,丈夫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指导及帮助。

是Chinamama.us论坛的朋友,因为与你们在一起的那些美好岁月,萌生了分享此书的初心;好友凌岚、北京的韩晓征女士、杨虹先生以及美国枫香书局张西女士在我翻译过程中的鼓励和支持,更是此译著最终面世的动因。谢意难以言表。

穆 青

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