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故事54.光武帝封禅
建武三十年的农历二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春天的开始,朝廷也有了新的动静。
“陛下万岁万万岁,功高长天,德厚打的。如今风和日丽,正好去泰山封禅。”群臣一片呼喊。
配角热情,主角却漠然。光武帝摇了摇头,没有答应。
下去后,他又下旨,说道:“朕即位三十年来,百姓怨气满腹。爱卿们说得好,朕去欺骗谁?难道欺骗天吗?孔子曾经讲过泰山的神灵难道不如林放的吗,这样的大道理,朕又凭什么去玷污记载七十二代封禅贤君的编本?齐桓公当时想要干这事,也遭到了管仲的反对。从今以后,如果地方上再天远地远派人来祝寿,大力称颂不实际的事,一定法办,实行髡刑以外,还要屯田。”
很有道理,很有正义,很有气势。这道诏书说得这么深刻明白,臣子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他们都有心子脑子,做起了哑子。
过了一个月,是阳春三月。光武帝在山东巡幸,经过了泰山。
春风浩荡,皇恩浩荡。“太守听令,去祭拜泰山附近的梁父山。”光武帝又下达圣旨。
“陛下,书上说,齐国将要去泰山封禅时,先去祭拜给它作陪衬的山林,因为后者才是诸侯的礼节。黄河与其它山岳,只能等同公侯的级别,让做王的前去祭祀得了。陛下既然没有封禅的意思,就应该防微杜渐,不要派人去祭拜泰山的陪衬梁父山了。”光武帝的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顺着他前面的主张,趁势劝道。
“好,好,好。”光武帝连连点头,“了解朕的,还是梁松啊!”
过了差不多两年,到了建武三十二年。时间在变,人事在变,一切都变了。
正月的一个晚上,六十岁的光武帝还是很勤奋,他仍在看书。这本书叫做《河图会昌符》,是有关谶语的。光武帝刚登基时就对谶语感兴趣,至今未减。现在他对那本书里面的一句“赤六之九,会命岱宗”,极有兴致。后面还有“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这样的好结果,太令人振奋了。
有了最高兴的事,光武帝了无困意。这本书怎么不早点出来?让朕早点看见。先前朕还说封禅无益,原来不是这么回事。现在看到也不算晚,难道注定朕要去泰山一次?梁松最明白朕的心意,把他叫来问问。
想到这里,光武帝突然站了起来。他叫过近侍,让他连夜去叫来梁松。
一眨眼,梁松一溜烟似的到了。他先行过礼,然后急忙问道:“陛下这么晚了还找微臣,有什么大事情?有什么大任务?”
“朕刚才看到了《河图会昌符》,里面有关于朕要封禅的预言。朕决定了,应该去泰山。爱卿替朕想想办法,怎么改变主意,才不会出尔反尔,让人信服?”
“这事好办,陛下放心,为臣连夜去将它办好。”光武帝变得快,梁松也变得快,他又紧跟着他去了。
梁松说完,赶忙告退了。看着他的背影,光武帝仿佛看到了泰山。秦始皇、汉武帝有那样的壮举,朕也将有了。他带着满意,带着理想,渐渐入睡了。
第二天到了,太阳升起了。梁松的阳光也送来了,好温暖,好灿烂。他给光武帝呈上一件东西,里面编造出了好多代封禅的好多故事。这么多,这么做作,这么好的果,让光武帝不相信都没奈何。
天子当真了,臣子也都当真了。光武帝将它公诸于众,期待着完美的答案。他们本来是赞成封禅的,立刻选出司空张纯为代表,前去提议。
张纯和梁松差不多,也会来事。他接到重任后,立刻担当起来。凭着一颗忠心,写了一篇奏章,递了上去。
光武帝收到后,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这一开头,就惹得他开始笑了。
汉文帝不乐意,他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朕是“文景之治”中的开创者和主要者,“治世”算不算“隆”?那为什么朕没有去封禅呢?
光武帝没有听到,他继续往下看。到了最后,笑得更美了。只见张纯写道:“宜及嘉时,遵唐帝之典,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报天神,禅梁父,祀地祇,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
啪地一声重响,光武帝敲响了桌面,一锤定音了。他批准了张纯的上奏,命令臣工们赶快准备封禅大典。
封禅的故事虽然编得多,真正可以参考的却只有汉武帝那一个。依葫芦画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臣很有办法,很快弄出了一个样本,同好大喜功的汉武帝的差不多。
有了模式,挑了一个吉日。在二月的一天,光武帝带着张纯等许多人,浩浩荡荡向泰山开拔。
许多人,许多马,许多脚,许多蹄,路上的灰尘遭殃不说,到了泰山,这儿的土石也受罪了。
泰山很生气,自己被炫耀的人玷污了。它憎恨这种封禅,把矛头对准了张司空,要给光武帝一点最耀眼的颜色瞧瞧。
到了三月,封禅刚刚结束,准备回去时,张纯不行了。他突然口吐鲜血,无法可治,转眼一命呜呼了。
大喜事变做了大悲事,光武帝也没了大兴致。他这个东汉大帝,大郁闷地凯旋了。
过了一年多,光武帝也归阴了。他去了地下,慰问早已在那儿的张纯。他们是否会谈起封禅的丰功伟业,不得而知。
又过了四五年,汉明帝时,梁松也没宠了、没救了。他虽然开始被汉明帝升做了太仆,却仍然不为公家着想,只顾营私,向地方上索取贿赂。结果被汉明帝发现,免了官。受到这么小的处罚,这么大的教训,梁松本该深思反省、悬崖勒马,可他不,还朝前走。梁松对于免官满是怨望,发展到诽谤朝廷、诬蔑中央的地步,等于谋逆,被汉明帝下旨处决了。
到了地下,梁松还是不满。他找到光武帝,说自己有支持封禅的巨大功勋,不该落到如此下场,让他给他讲讲理、平平反。
面对梁松,光武帝一脸苦笑,他也奈何不得。没想到,封禅的效应这么大啊!
谁说官场多清醒?好听也为贤君疼。
正言滚开直舌病,花沫喷扬佞嘴哼。
青青泰山灰去玷,赫赫大臣屑来扔。
莫数明主亦糊涂,权柄一向喜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