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中国艺术家的“忠诚”之心
作家文能的长篇报告文学《用生命记录生命》出版之后,得到社会的关注,受到读者的好评。这部作品以影视艺术家李亚威为主人公,描述了她身居深圳这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却心系边远的云南楚雄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以一个艺术家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用纪录片的形式,抢救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感人事迹,表现了中国一代艺术家的思想高度和精神风貌,突出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民族文化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思想主题。近年来,以艺术家为主角的报告文学作品比较稀缺,因此,文能这部作品值得一读。
《用生命记录生命》强调了李亚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她本可以在现代城市中挣很多钱,过着富裕舒适的上层生活。她也可以高高在上,利用自己的各种文化优势,对现实生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把自己打造成时尚的文化精英。但是她没有。她反而选择到经济还很不发达、条件还非常艰苦的少数民族地区,用生命作为代价,真实记录这里的人民的真实生活,记录这里的人民真实的奋斗历程,记录这里的人民创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热情和力量。同时,用自己的艺术能力参与到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业之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走出了个人生活以及时尚生活的小圈子,走到人民生活的大天地之中,感受着真实的生活,获得创作的灵感,找到了正确的创作道路,践行了一个艺术家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与承诺。我们更愿意说,这是一个艺术家对人民的爱和忠诚,对民族和国家的爱和忠诚。
作品生动描写了李亚威艰苦工作过程的许多细节。一部纪录片的拍摄,劳动量相当大。因为要真实,就得付出辛苦;因为要有思想,就要更追求真实。要在云南少数民族山区完成拍摄,其艰苦的程度真是难以想象。读到《用生命记录生命》,我们才知道,许多困难是事先无法估计的。比如,文化上的隔阂、交流的困难等,有时比摄制组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更让人无奈。李亚威是一个对文化有深刻认识、艺术态度非常严肃、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艺术家。她知道,就是这种文化,在今天才特别有价值,只有真实准确表达出这种文化,才能体现出这种文化的价值。正是出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敬畏、对文化保护的自觉,李亚威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部厚重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当代纪录片中独树一帜的创新作品。从《用生命记录生命》描写的细节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李亚威的创作道路,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真正优秀的作品,来自现实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来自艺术家辛勤的劳动。她的作品,正是深入生活的结晶。她的作品是被我们时代生活所照亮,是我们民族丰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美丽的花。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用生命记录生命》主题蕴涵着鲜明的正能量和时代精神。作品表现了主人公向艺术高峰的艰苦攀登,还表现了主人公具有先进文化含量的艺术思考和文化思考,对人物形象品质的提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势头来势凶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不少人也认为文化也应该在走全球化的方向。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走这条路,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甚至会加速民族文化的瓦解消亡。李亚威以一个有人民和民族立场的艺术家的敏感,看到了问题的症结,看到了文化的危机,所以能够自觉投入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抢救事业当中。在她看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越突出,世界更应该多极化,文化更应该多样化。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机。保护和抢救弱势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使命重大。她的文化思考被文能完整体现出来。而文能也以自己的文化思考,把主人公的思想阐释得非常到位,走向了时代思想的高地,形成了作品主题的正能量。
当今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化调整,让我们对文化的多样化有了更深的思考。民族文化并不是弱势文化,而是可以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重大作用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的聚集,会形成不可估量的力量,催生着新的时代、新的文明的诞生。所以,保护每一种文化,就是保护人类文明的未来。《用生命记录生命》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记叙了一个听从时代召唤、勇向艺术高峰攀进的文艺工作者。人民需要这样的艺术家,时代呼唤这样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