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毕志飞:《纯洁心灵》拒绝怀旧,直面现实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李博   2016年08月01日12:46

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剧照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醒来,发现如今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场梦而已,自己又回到了大学课堂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你身上,未来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

“或许这才是你曾经的青春。青春不只有伤痕,也不只有虐心。青春应该代表着阳光,代表着奋斗。 ”作为青春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下文简称《纯洁心灵》 )的导演,毕志飞自言十分熟悉校园与大学生——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考入北京大学拿到影视学博士,随后又留校任教,十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大学校园。

与以往很多国产青春片通过逃课、打架、劈腿、堕胎等“虐心”方式来诠释青春之残酷不同,毕志飞试图让《纯洁心灵》跳出窠臼,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即将踏上演艺事业的表演系学生,真实地讲述他们追逐梦想的励志故事。

12月8日,筹划长达10年的《纯洁心灵》将在全国公映。在不久前曝光的先导预告片中,毕志飞用混剪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18位演艺新人在逐梦演艺圈时所经历的一系列痛苦挣扎。短短一分半钟,梦想、希望、坚守、纯洁、阴谋、堕落、丑恶纷纷跃然银幕之上。

毕志飞并没有按照一般青春片惯用的套路,将象牙塔里的爱情当作重点描绘对象,而是着重展现了年轻人如何在初入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并通过自身的拼搏与努力实现梦想。同时,他也没有回避演艺圈的“潜规则”“灰色交易”等不良现象,展现了坚守、纯洁与堕落、丑恶的激烈碰撞。

在影片中, 18名青年才俊怀揣自己的梦想,踏上了表演这条看似光鲜,却也坎坷重重的道路。在毕志飞的镜头里,性感的冷成枫总希望用美貌换取拍戏的机会,但几经受挫最终重归正途;自尊心极强又险些酿成大祸的成曳,在与死亡擦肩而过后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彝族姑娘俸艾依不羡慕大城市的繁华,不奢求成名后的光环,似一朵美丽的荷花,在灯红酒绿的娱乐圈中独自安静绽放……

这些主人公有的曾经彷徨过,有的甚至走错过路,但他们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又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娱乐圈内幕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揭露黑暗,而在于展示年轻人跨越障碍、寻回自我的过程。 ”毕志飞说,“因此,‘纯洁心灵’不仅是片名,更是主题——当纯真的梦想遇到现实的利益,在这种博弈间,每个人都必须作出选择。 ”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让国产青春片一度称霸电影市场的原因,是其“怀旧”的内核。如今,“80后”已进入而立之年,有的“90后”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面对现实的残酷和工作的压力,他们对于美好青春的回忆步入旺盛期,穿梭于过去时空中的校园生活和现在时空中的成人世界之间的青春片,为这些主流观众提供了获得情感共鸣的良机。

面对种种成功的先例,毕志飞却选择另辟蹊径,毅然撇开对过往的追忆,坚持聚焦当下,着重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中小成本电影必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毕志飞认为,青春片应当在剧烈的竞争中产生“迭代”变化,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在创作中,我没有回避事实,因为真实是电影创作的要素之一,真实的电影能够触及观众的心灵,更是中小成本电影与大片抗衡的法宝。 ”毕志飞表示。

对话

记者:据悉《美丽心灵》中的18位主要演员都是由表演系在校生本色出演的,您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毕志飞:如今明星对于很多商业电影而言,已成为不计代价的必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断上涨的巨额片酬,以及电影制作预算的下滑。我觉得今天的观众不缺看明星的机会,我没有必要跟风。 《纯洁心灵》虽然是一部青春片,但我遵循的是现实主义创作准则,希望它能够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反映社会现象,不矫揉、不造作、不人工拔高,一切就如同生活的本真。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觉得非职业演员是最符合影片风格的选择。想当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崛起的年代, 《偷自行车的人》等影片都是采用非职业演员。

记者:启用毫无经验的新人,您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毕志飞:为了给影片选角,我查看了全国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资料,反复研究、修订角色性格,用了一年时间跑遍全国20多所高校,最后选中的18名演员分别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八所艺术类高校。然后我又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对演员们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更加贴近自己的角色。从数万在校生中选出18人,这样的选角工作远比坐在酒店里看大牌演员资料困难得多。

在选角期间,有的演员认为我是在“作秀” ,甚至在进组后又离开了。在如今的电影产业环境下,我很理解这些离开的演员,他们对于新人导演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信任。但最终留下来的演员,都认为我是个真诚搞创作的人,相信我所描绘的蓝图能够为他们带来学习的机会。

对于这种全新人模式,有些业内人士会觉得很可笑。的确,年轻演员中的任何一个可能都不具备票房号召力,但就读于艺术类高校的他们是在演绎自己的故事,这种真实感会释放出打动人心的能量。我坚持认为大片要靠视听震撼,中小成本影片要靠真实震撼,正是这18名新人,成就了《纯洁心灵》最本色、最精彩的演出。

记者:据悉《纯洁心灵》中共有11条线索,您是如何在增强叙事复杂性的同时,又不至于让观众如坠五里雾中的?

毕志飞:时下主流商业片大多采用单线叙事,至多不会超过三条。单线索叙事的优点是事件有明确的发展、高潮、结尾,缺点是缺乏新意。在设计叙事线索时,我参考了《落水狗》 《爱情是狗娘》 《低俗小说》等影片,采用了独立群像式的网状叙事结构,多线索交叉、多人物展示,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每条线索都有关联。多线索影片可能在开始阶段显得有点“散” ,但到了最后各条线索融汇在一起时,高潮便会一个接一个出现。

记者:您刚才说过《纯洁心灵》追求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内核,然而在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各个叙事段落之间大多没有必然的戏剧性关联,而是遵从生活的自然形态,这似乎与戏剧性较强的多线索叙事相悖,请问您是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的?

毕志飞: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是非常激烈的,并不是说遵循现实主义风格就意味着要舍弃戏剧张力。例如《偷自行车的人》表现的就是生活中的激烈矛盾——身为家里顶梁柱的男人丢掉了赖以为生的自行车,他内心的惊心动魄完全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视听震撼。我试图在《纯洁心灵》里挖掘出生活中最具戏剧矛盾的元素,这些矛盾源自生活本身,庞杂而多样,非常适合多线叙事模式。

记者:不知您是否关注过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这部影片同《纯洁心灵》一样,也是“十年磨一剑”式的作品。眼下《大鱼海棠》票房已经突破5亿元,这对您有何启示?

毕志飞:单纯地作为一名观众,我能够看出《大鱼海棠》是一部用心的电影,是一部投入了创作者大量情感的电影。很多影片拍摄周期拖得很长,是因为主创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而这正是他们用心创作的佐证。 《大鱼海棠》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让我相信自己付出多年的心血,终有一日能够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