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生命的火种
来源:文艺报 | 李勇  2016年07月27日07:06

大山沟沟里的后方油料仓库门口,一条写着“热烈欢迎毛强参加阅兵保障胜利凯旋”的红色条幅迎风招展。

“嗨,来啦来啦!快,放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仓库的1号车顺着小路开进了库区。

车上坐的是这次被点名抽调去保障国庆阅兵用油的油料仓库军士长毛强。

毛强是全军油料系统有名的“问不倒”。油料方面的任何问题,只要问他,就准能得到满意答案。

坐在小轿车上,看着那山那路,还有库区里一闪而过的油罐,毛强的思绪回到了他新兵下连的那一天。

只听一阵锣鼓响,新兵毛子赶忙和战友们一道,跟着班长下了军用大卡。看啥都新鲜的毛子尚不知,因为当兵前读过油料专科,他早已成仓库重点关注的新兵。

“希望你能成为油料系统最棒的‘问不倒’和‘一嗅灵’。”老班长重重地拍打毛子的肩膀,双眼流露出十分期许,牙缝里蹦出一句话。

想想他那些专科的同学,当他们还在苦苦挣扎于找工作的时候,毛子已经喜滋滋地参了军;当他们找不到工作只能卷着铺盖离乡打工的时候,毛子又幸运地分到了这个全军都出了名挂上号的油料仓库。

每看一眼仓库,再想想兜里揣的知识,一种大有可为、舍我其谁的自豪让毛子的眼里闪动着憧憬。当一个好兵,这想法是那么自然地扎根在他的心里。

毫无悬念,以优异成绩结束复训的毛子被分到了油料化验室。

保管队长笑眯眯地把毛子领到仓库有名的“一嗅灵”王政长跟前,让老王传帮带,收徒弟。

要知道,正是老王那手光凭鼻子就知道油料品质的“一嗅灵”绝活儿,给仓库捧回了不少的荣誉。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龄渐大的老王就要面临去留,而他的独门油料监管技术则可能失传。

这当口,天上掉下个毛弟弟。

毛子喜滋滋地站在师傅面前。

基地重点建设的油料化验室,先进的化验设备,还有一群在全军各类比武中连连获奖的技术大拿指导帮带,虽然置身山沟,但能在这儿开始军旅生涯,毛子感觉自己每根头发丝儿都透着舒坦。他心里的绿色军旅梦,大大地鼓胀起来。

现实却让毛子“肝肠寸断”。

虽然入伍前在技校学的是油料,可到了仓库,面对成串的油料供应管理标准、法规、制度,外加油料测量、决算编报、指标传递、方案制定等项目,“高才生”毛子犯了难。还有一事儿让毛子心烦,他师傅“一嗅灵”老给他安排边角料工作。诸如打扫一下场所卫生,给罐室通通风,收发油料时转转阀门手轮什么的。

“一嗅灵”把毛子的长吁短叹都看在眼里。他没吭声,只给毛子抱去许多仓库编写的油料管理小册子,还有一些他写写画画用得毛了边的笔记本。

毛子也是个妙人。他认为一定是自己过于深藏不露。于是,毛子就经常一边搞卫生一边故作不经意地凑上去跟老班长们“专业切磋”,可人家几句就问得毛子大汗淋漓,败下阵来。为这事儿,毛子没少挨“一嗅灵”批评。

毛子也觉得丢脸,闷声听“一嗅灵”数落。

顺口气,“一嗅灵”的眼神透过毛子,想起当年的自己。记得那年新兵蛋子“一嗅灵”刚被分到仓库,初入军营的他一副愣头青的样子,对什么是好兵没有任何概念。当时负责带他们的老班长就把他们带到营区树立的“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标牌前,让他们反复诵读。“一嗅灵”还是找不到当一个好兵的感觉。直到一次表彰大会上,看着仓库的业务骨干又是绶带,又是红花披挂身前,“一嗅灵”像是突然找到了人生的奋斗支点,觉得仿佛骨干们胸前的红花在等他。班长看年轻的“一嗅灵”是块儿值得栽培的好苗子,适时鼓励他“你年轻,脑子活,记得快。多看看书,准能早出师”。得到老班长的鼓励,“一嗅灵”更是在当一个好兵的路上信心满满地奔跑起来。无论是训练场上还是日常工作中,他总是见红旗就扛,遇第一就争。还自我施压,超时超量的坚持训练,努力钻研,加班加点刻苦学习油料知识成了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夫不负有心人,仓库复训结束时,他以单兵科目全优的好成绩受到仓库嘉奖,还通过自己努力当上了班长,入了党、立了功。现在更因为出色的油料业务水平,成了全基地有名的油料系统“一嗅灵”。

看着眼前在努力寻找奋斗目标的毛子,“一嗅灵”越发觉得毛子和自己当年那么像。一样迫切地想证明自己,一样有浑身劲儿却又使不上力,老兵决定寻找机会和毛子谈谈。

11月的深山仓库,风像狼一样狂嚎。

“一嗅灵”叫上毛子,和他一起去巡查输油管线。

钻沟、入洞、爬罐……虽然已深秋,可洞库内外温差近20摄氏度。有时还得钻到地下3米的管线沟里,有时又要爬上18米高的油罐。油料接收完毕,“一嗅灵”的迷彩帽已沾满汗碱,毛子也冻得牙齿“打架”。

就在高高的油罐上,“一嗅灵”缓缓和毛子聊起来,把他不久前才回忆了一遍的兵心往事说给毛子听。

毛子听得很认真,表情上也是似有所悟。

“我给你的书,你看得怎么样了?”

“还在看着。”

“那里面,都是仓库这些年油料方面的精华,你好好消化消化。”

毛子神色严肃地点头。

“千万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离开油罐前,老王重重地拍了拍毛子的肩膀。

这话锤子一样砸在毛子心上。

想到自己分到仓库以来的表现,毛子也很郁闷。他不是不想好好干,就是因为太想干好,不愿辜负官兵对自己的期待。可自己老不受重视,这咋整?他急,急得抓耳挠腮。

“你年轻,脑子活,记得快。多看看书,准能早出师。”

“一嗅灵”把当年他师傅跟他说的话,给毛子也说了一遍。他说的很慢,语气也轻,但毛子已经开始能读懂班长的心。

毛子是爱琢磨的人,师傅的一席话,确实让他茅塞顿开。

也就几个月时间,毛子变得不一样了。他已经能和化验室里的老班长们对上话,碰上头;有时候,要个啥数据,毛子不用翻书就能对答如流。

一起分到仓库的兵,说起毛子却隐隐有了怨言。

“都在拔草,凭啥他揣个小本子一心二用?”

“说他学历高,我也没看他整出啥动静呀。”

这些关于毛子的议论,毛子全然不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师傅给他的资料上,白天看,晚上看。好几次,要不是“一嗅灵”强制关灯睡觉,毛子又得熬通宵。

“一嗅灵”看得欢喜,可表面上并不多说,只是更尽力地向徒弟传授他的多年绝活。

“毛子哪儿像个新兵。”

“就是,他简直像是来蹲点搞研究的。”

基层的声音飘进了保管队长的耳朵。他找来“一嗅灵”商量。他对毛子真是又爱又无奈。这毛子,用好了就是个小能人;要是用不好,那可就太浪费人才了。

“老王,你看这怎么办?大家的议论可不能忽视。”

“队长,我觉得毛子爱钻研肯吃苦,挺难得。”老王说完就再不吭声。

这段时间,毛子已经把给他的资料熟记在心,目前正琢磨着再加码。想到毛子,老王的心里很是高兴。

保管队长看关于毛子的话题无法继续,只好说点别的。

“这次有一个去重庆学习的机会,我们推荐你去。学半年。”

“一嗅灵”没吭声。

这次举办的全军油料计量鉴定员资质考证培训,参加的都是油料系统的专家。学好了回到仓库,后续的评功评奖留队提干都不在话下。对于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化验室里的其他老班长都有意向。

可谁也没想到,“一嗅灵”竟然把机会让给了毛子。

幸福来得太突然,毛子自己也是不得其解。思前想后,毛子最终还是打消了去找“一嗅灵”解惑的想法。

“一嗅灵”却主动找到了毛子。

“你放心大胆地去学,年轻,能学就多学学,只要肯吃苦,就能干出动静。仓库里能人是不少,但还没有‘问不倒’的名号。”

毛子很认真地看着师傅的眼睛。他感觉,自己在缓缓读懂这个老兵。毛子对自己的目标,悄悄在心里做了修改。他不仅要当一个好兵,还要当一个像他师傅“一嗅灵”一样的好兵。

在重庆学习的半年,毛子感觉自己就像在仓库里,就像在师傅身边。他劲头十足地向前奔跑。他觉得师傅“一嗅灵”就在终点等他的好消息。

年底,因为没有留队指标,老王脱下了军装,离开了仓库。临行前,他给毛子留下了几大本记录得极为详细的工作日志,此外,还专门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了一句话:“毛子,希望你能成为油料系统最棒的‘问不倒’和‘一嗅灵’。你的老班长。”

这些年,毛子扎在油料岗位用心践行着老班长的期盼。在一次仓库组织的抢修演练中,检修所的同志正在进行管线焊接,为隔离管线中的油和气,他们使用的是“上夹板”和“缠纱布”的老办法。就在作业现场的毛子,却发现这种老办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存在安全隐患。面对疑难,爱琢磨的毛子查阅了不少军内外有关油气隔离的资料,并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得到的回答并不如人意:“目前军内外油料系统大多采用的是夹板、泥巴、纱布等隔离材料,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那么多专家学者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毛子不可能贸然搞试验,可一想到战友们对他的期盼,想到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再想到要是“一嗅灵”在,他肯定也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疑难,毛子就抱着这种坚定的信心动手干起来。

虽然不确定毛子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有工作激情,真的在动手操作,仓库就积极支持。毛子知道自己啃的是一块硬骨头,他就把自己关在工作间反复研究整个抢修过程,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论证,一种材料一种材料地试验。那时正是夏日酷暑,工作间闷热难耐,橡胶硫化时发出的气味,刺得他双眼不停地流泪,白天做试验,晚上还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图纸设计到电脑模拟,从材料选定到设备制作,送走了无数个夜晚,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仍然一筹莫展。

看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要付诸东流,毛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里非常着急。有同志劝他,“这个难题不太好解决,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项目上。”但那种面对挑战的极度亢奋感让他放不下这块“硬骨头”。

毛子有个习惯,遇到什么疑难,取得什么成果,他都会把老班长送他的笔记本从樟木盒子里拿出来反复看,仿佛想通过摩挲本子上的笔记再与早已退伍的老班长请教。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甚至付出视力由1.5急剧下降到0.8的代价后,让油料专家都望而却步的油气隔离难关被成功攻克。这成功,仿佛出膛的集束弹,飞射出一片关于这名山沟油料兵灿烂的军旅生活。

这些年,毛子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重大考验,实现了个人的一次又一次突破。个人撰写的论文获全军油料监督学术征文二等奖;基地“两全两大”比武中,他凭着过硬的军事和业务技能,取得油料化验员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油料监督管理正规化建设达标工作中,毛子认真对照标准,逐条逐项检查整改,和战友们同心协力助推油库油料监督管理正规化建设达到一级。特别是在仓库扩容建设的这几年,单位干部力量不够,士官毛子兼任了他们保管队的副队长,努力发挥队领导的助手作用,所带分队连续多年被基地和仓库评为“先进基层分队”。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考,毛子这一代军人到了“进考场、做考题、交考卷”的关键时刻。又到退伍季,一条消息,在宁静的山沟仓库炸出一片喧哗。

因为达到最高服役年限,早已是仓库油料业务“总教头”的毛子,还有一个月,也将如当年的老班长“一嗅灵”一样脱下军装。

毛子带出的那些业务能手听说毛子留不下,心里都酸涩得难受,可每次一面对他们的老班长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毛子把战友们的关心都看在眼里,他也没多说,只是对大家的业务要求更严格,工作日志写得越来越多。

离开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毛子却像是不知道眼前的分别一般,继续着例行的工作。大家看毛子非常淡定,都忍不住想他肯定是找到了留下来的门路。

星期一,照旧的行政例会。毛子先是认真听大家提一提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接着组织大家集思广益地解决。会议告一段落后,毛子轻轻告诉大家,他星期三就会和这批退伍的老兵一起脱下军装,没什么能给大家留的,就是一点工作中的笔记。

那些年轻的脸庞一时间不知如何反应,闷头不吭声,呆呆看着这个一点点把他们领进油料门的老班长。

毛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本笔记本,笔记本里有毛子写给大家的话。

毛子说,他学的,他教的,都是以前他的老班长留下的。如今,他也要走了,他想把老班长的话再次送给面前这些年轻的面庞:“希望兄弟们能成为油料系统最棒的‘问不倒’和‘一嗅灵’。”

骨干们小心摩挲着笔记本扉页上毛子留下的字迹,他们想,这本笔记本,他们将珍藏永远。老班长毛子写在笔记本上的话,他们也将让它如火种一般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