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红脸儿》研讨会在京举行
7月10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共同主办的肖复兴长篇儿童小说《红脸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蒋达德、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林彬、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陈效东以及束沛德、樊发稼、海飞、张之路、王泉根、刘海栖、刘绪源、陈福民、牛玉秋、李东华、安武林、刘琼、庄之明、王林等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参加了研讨。
《红脸儿》以散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院里几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和故事。与会者从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教育意义等不同角度对作品展开研讨,认为该作蕴涵着作家对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回忆。书中年少的主人公以纯真的心灵,带着正义感和青春迷惑,在成人世界建设着自己的价值观。作家有意识地将儿时记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实现了“纯真”与“深刻”之间的艺术平衡,使小说的趣味性和思想性相得益彰。可以说,《红脸儿》既是作者的童年自传,也是一代人命运的真实写照。有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不仅很好地处理了“成人书写”与儿童认知的分寸感,同时也在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张弛有度、饶有新意。
与会者还讨论了作家如何书写自己童年的话题,认为书写苦难、书写重大事件和孩子们生活、把虚构和真实结合起来,给作家写童年增加了难度。肖复兴的《红脸儿》采用了两套叙事笔墨,为读者搭建了一组彼此观照的双层艺术空间——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前者欢快明丽、天真烂漫,后者则阴郁苍凉、神秘莫测,在晦明变换的叙述中,同步激活了同一时代两代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记忆。
对于儿童文学的写作,肖复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比成人文学要难。原因在于儿童文学书写的内容和对象一般是儿童,这种制约使其写作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儿童文学难写,还在于作者大多已是成年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年龄差异和代际矛盾。因此,作家要重视并思考面对童年经验,提炼出什么内容以及如何讲述。他认为,他所书写的童年和今天孩子的童年年代背景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各自童年中所包裹的心是一样的。 (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