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父与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6年07月25日09:06

书名:《父与子》

类别:漫画.经典

作者:【德国】卜劳恩 著

定价:26元

ISBN: 978-7-5399-9167-2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内容简介】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的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满满地承载了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浓厚父爱,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颇广的亲情漫画。

《父与子》书里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幽默,把人与人之间朴实纯真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沉而真挚,深入人心,表达了人类永恒的情感。第三帝国时期,战火不断,硝烟弥漫,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笼罩整个国家,《父与子》犹如荒漠中的一片人性绿洲,温暖了德国。

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父与子》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传入我国,当时鲁迅、丰子恺等大家都对其推崇备至。

【作品看点】

1. 作家毕飞宇以亲身经历暖心力荐:特别适合把孩子抱在膝盖上一起看的书;

2. “心情随手记”亲子互动桥梁书,每页可随时写下想说的话;

3. 书后特设互动填色页面,全家人一起为经典漫画填色;

4. 全球销售过亿的传世经典,亲子读物的不二之选

【作者简介】

卜劳恩(1903—1944)

1903年3月18日出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的一个小村庄,1907年随父亲迁居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17岁进入莱比锡绘画学院学习。在5年的学习中,卜劳恩的绘画作品屡屡获奖。1921年至1933年间,卜劳恩发表了大量幽默画作,并为作家卡斯特纳绘制插图。1930年,卜劳恩和玛丽嘉尔德结婚,次年生下儿子克里斯蒂安,他与儿子的相处成为《父与子》的灵感之源。

【名家推荐】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父子共读《父与子》的场景。孩子就坐在我的膝盖上,我呢,只能把我的下巴搁在他的肩头。他的脖子上依稀还有乳臭。那时候我的孩子还不识字,但是,他稚嫩的、弥漫着乳臭的理解力给他带来了无边的欢乐。他开心哪。

他不允许我翻书,他要亲自翻,一边翻,一边笑,肩膀都耸动起来了,咯咯的。光看书还不过瘾,他命令我把他的小身体翻过来,他要我打他的小屁屁。这一来我们也就是“父与子”了。我打一下他就笑一次,一直笑到他岔了气。我能体会得到,他品尝到了“做儿子”最纯正、最天然的乐趣。

——毕飞宇

【目录】

【精彩选摘】

生日的惊喜

加工照片

汽车出了毛病

糟透了的家庭作业

【书评】

《父与子》与我

文/毕飞宇

时常遇上一些年轻的父亲,他们总要抱怨,小东西(孩子)烦啊,小东西不好带啊。是苦不堪言的意思。带孩子当然不轻松,可每一次我都又要勉励他们几句,不要怕烦,这是你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一定要好好珍惜。

之所以这样倚老卖老,完全是因为我个人的体验。我曾经做过一道功课,问自己“知天命”的人生里最幸福的时光到底在哪里,想过来想过去,我认准了还是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幼儿园的那段时光。我的《青衣》和《玉米》就是在那个时段里写的,可以说,这个结论是有诗为证的。

我喜爱的时光总是和我的膝盖有关。我喜欢把我的孩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我估计所有做了父亲的人都喜欢这样。但是,我的喜悦偏于形而下,我喜欢抚摸孩子松软的小肚皮。在沙发上,在汽车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孩子困了,在我的怀里睡着了,我就要把我的手伸到他的小肚子上去,一点一点地搓,一点一点地揉。妙不可言的触觉给我带来了人生的美满与圆融。是大幸福,是大宁静,是大祥和。在那样的时刻如果有什么不测,我想我可以不要命的。

当然了,我同样也喜欢把孩子放在膝盖上读书给他听。想起来了,有一本书我没有“读”,而是我们父子俩一起“看”的,这本书就是伯劳恩的《父与子》。说起《父与子》,真是惭愧了,作为一个乡下人,我在1987年的冬天才第一次看到这本早就风靡全球的杰作。那一年我刚刚工作。有一天的下午,就在一间办公室里头,我的好几个同事聚在了一起,不时爆发出了欢乐的笑声。我挤过去一看,嗨,原来不是看蚂蚁,是在看漫画。我是一个骄傲的人,心里头想,幼稚嘛,就一本漫画,你们何至于呢。至于。当天晚上,在一位女教师的胁迫之下,我终于把那本破旧的《父与子》借了过来。我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这本天才的画册给翻完了,迫不及待啊,我只能吞枣。吞完了,我即刻刷牙、洗脸、洗脚、上床,把自己裹暖和了,把阅读的架势端足了,然后,一页一页地反刍。我是一头年轻的、懒散的、暖洋洋的公牛,我得含英咀华。是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父爱,而是父亲的失措与癫狂。在父亲黔驴技穷的时候,他动不动就要把他的孩子拉过来,对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顿暴揍。然而,我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暴力,更不是家暴。在骨子里,它恰恰是平等。父与子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在平等这个大前提的底下,儿子蛊惑了父亲,父亲又“玩不过”儿子,除了打孩子的屁屁,他又能做什么呢?《父与子》告诉我们,父亲与儿子,就是大鼠与小鼠,就是大猫与小猫,绝不是猫与老鼠,绝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能导致肃穆与铁血,它滋生不了幽默。幽默还能是什么?它是轻松,它是理解,它是幸福,它是会心,它是喜乐,它是莞尔一笑。黎叔没生气,后果不严重。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父子共读《父与子》的场景,可以说历历在目。孩子就坐在我的膝盖上,我呢,只能把我的下巴搁在他的肩头。他的脖子上依稀还有乳臭。只有我知道,这是现场,同时也暗含着历史,它是感人至深的。那时候我的孩子还不识字,但是,他稚嫩的、弥漫着乳臭的理解力给他带来了无边的欢乐。他开心哪。他不允许我翻书,他要亲自翻,一边翻,一边笑,肩膀都耸动起来了,咯咯的。光看书还不过瘾,他命令我把他的小身体翻过来,他要我打他的小屁屁。这一来我们也就是“父与子”了。我打一下他就笑一次,一直笑到他岔了气。我能体会得到,他品尝到了“做儿子”最纯正、最天然的乐趣。

我孩子现在在读大学,比我高,比我壮。我还有机会让他坐在我的膝盖上么?开什么玩笑呢。他现在的背脊差不多就是一面墙,一屁股就把我坐死。我已经是他嘴里的“老帅哥”了。我再也不能做一个“那样”的父亲了,“老帅哥”我完了。我只能等。等他再生了孩子,我再来过这把老瘾。

都说爷爷格外疼爱孙辈,所谓的“隔代疼”。是真的么?未必。哪一个做父亲的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些许歉疚?多少有一些。可是,机会失去了,永远失去了。是生活提升了业已失去机会的父亲,他站得更高,领悟得也更深。他的父爱提纯了。他会爱了。可生活的遗憾就在这里,你会了,不等于你还有机会。你只能把你的父爱一股脑儿地奉献给孙辈。爷爷一定是爱孙辈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本质上,“隔代疼”依然是父爱,是追逝的、伴随着一丝遗憾的、被放大了的、代偿的父爱。

所以呢,我很想对年轻的父亲说,不要抱怨,你要把握好。带上《父与子》,把你的孩子放到你的膝盖上去,把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你的记忆力聚拢起来,把你的感受力调动起来。相信我,这个日常的、普通的画面它不可能恒久。它的动人发生在未来。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说说的。什么也挡不住孩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