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题材的绘画创作与专题展览要有所突破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题绘画创作中的“建党”题材是一个特别的内容,因为建党是中共革命史的源头,所以,画家们不断有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去表现,而且与时俱进,几十年来累积了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不同的选题角度,也有着不同的构思立意和表现形式,它们丰富而多样的表现填补了历史图像的缺失,是今天用以回顾和观瞻的重要图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党”题材创作,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与建党事件直接关联的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二、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与建党相关的革命活动。其相关的创作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建党”题材的绘画创作一直没有间断,表现出了这一题材在主题绘画创作方面的经典性。其中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建党题材,而且也表现出‘文革’之后党史研究工作的拨乱反正,因为画家在选择题材方面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其表现也更加多元和多样。
“文革”刚结束的那段时间是个过渡时期,许多创作还是受到“文革”的影响,比如画面中那种类似于舞台造型的时代特色,还有创作的观念以及表现手法等等。“建党”题材的创作和其他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一样,都经过了这一过程,所不同的是与“建党”相关的历史只是根据有限的回忆,因此,画家的猜想就难以脱离现实氛围的影响。因为1921年中共建党时没有遗存文图资料,这就为建党题材的美术创作带来了实际的困难,所以,1949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直接表现一大会议题材的作品出现,反映出主题性绘画创作实际存在的禁区。无疑,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画谁与不画谁,与如何画,都有着基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的考量,许多画家都选择了绕着走。直到1977年,才有了邱瑞敏、陈逸飞大胆创作的油画《在党的一大会议上》。虽然是历史性的突破,虽然没有“红光亮”,但“高大全”仍然是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纵观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建党”题材的绘画创作,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建党的历史图像,虽然它们是和画家的认识与理解相联系的艺术创作,但所弥补的历史上影像资料的缺失,则表现了它们在图像学上的特殊的意义。由于在这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在创作上所反映出的问题,又是研究新中国以来主题绘画创作历史的重要个案,其中很多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提示我们:历史画创作要尊重历史,要客观地表现历史,要有着不同于其他创作的严肃和严谨。只有这样,它们在图像学上的价值就能依凭历史而获得超于艺术之上的意义。“建党”题材的主题绘画创作在20世纪后期的延续与发展,得力于像纪念建党80周年、90周年等特别年份里所组织的创作,而在全国美协以及上海和浙江两地美协组织的创作中,也都不断有新的“建党”题材作品的出现。应该说表现的深入、形式的多样,尤其是新人的加入,都将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带入到与新时代相应的新境界。显然,作为个案,这一题材的绘画创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对历史的理解、对形式语言的把握,尤其是新人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兴趣,都会影响到革命历史主题绘画创作的发展和深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没有了禁区,也就没有了风险,所带来的自由表现虽然改变了观念与模式,也改变了方式与方法,但失去了谨严与对题材的精雕细琢,又与那些历史上的经典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尽管新的创作不断涌现,而能够被人们记住的作品少之又少。新的创作很难挤进经典的行列,老调重弹就成为许多纪念展、庆祝展的一大特色,5年前、10年前的同类展览中还是那几张画。显然,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中显现出了式微的迹象,但由纪念和庆祝所激发的创作仍然在一些年份中形成热点。本年度由中国美协组织的纪念建党95周年专题创作,收到了1661件作品,依然表现出了主题创作在业内有着深厚的基础,显现了后继有人的景象。可是,专题性创作的专题特色并不是很明显,实际上也可以将它们放在其他全国美展或其他专题展之中。如果有一天人们发现庆祝建国70周年展览中的作品与庆祝建党95周年的作品相似,人们不知道如何看待这种相似性,是展览策划的江郎才尽,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方式使然,这都是需要具体研究的问题。面对经典作品而审视新的创作,面对新的创作所带来的新的问题,贴标签的方式正在沿袭老的模式而引导了一种新的模式在扩散之中,许多画面在一个原本很自然的环境中,放一把旧藤椅,放几张老照片或旧茶缸,就成了应景的专业定制。这种模式化的创作所对应的怀旧和憧憬经历了几代人,过去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却是为了组织的创作与展览有意为之,如此何以能够产生优秀的作品?
至于专题展览,中国美协责无旁贷,而嘉兴市也连续20年举办了四届“红船颂”专题创作与展览,都推动了“建党”题材的美术创作,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在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的问题。这既考验嘉兴市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也考验与之合作的中国美协。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就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建党”题材的创作与展览要在时代的发展中让人们感觉到前行,感受到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