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提供坚守“原创”的平台
一年一度的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是中国原创话剧剧目进行集中展示的重要窗口,在全球化语境下,该活动对鼓励创作更多具有中国原创精神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于3月18日拉开帷幕,在为期107天的活动期间,汇集了全国国有院团、民营院团、社区戏剧团体的28部大剧场剧目和22部小剧场剧目,分别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天桥艺术中心、首都剧场、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等地演出180余场。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更加丰富了原创作品的题材,有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下人民群众生活的《小平小道》《北梁人家》《秦岭深处》《叩问》,有描写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抵御外辱、讴歌民族气节的《中华士兵》《故园》《朝天门》《图云关》,还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宅门》《杜甫》《孔子》《大先生》等。此次邀请展着力加强了文艺评论功能,营造说真话、讲道理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的良性互动。展演期间主办方召开了两次主题论坛,邀请戏剧界专家学者及相关参演剧目主创人员,共同分析当前中国原创话剧的创作态势,讨论了推动原创话剧繁荣的创作方向、基础环节和发展路径,从而将其转化为专业优势和学术优势。
舞台的节奏跟上生活的激流
此届邀请展上,现实主义题材剧目的比例有所扩大,占到了全部演出剧目的八成以上。中国原创话剧不仅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应深入表达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思考,此次展演剧目中,不乏《幸福年》《蠢蛋》《又见老爸》等一批小剧场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人对生活现状的反思。
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化所副所长高音认为,艺术创作者是时代的喉舌,要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要准确地把握社会情绪,并将之转化成一种戏剧表达。创作者要不断修正自身对剧场的认识与对戏剧的认识,戏剧创作应随着技术的提高、创作者世界观或认识论的改变而改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蔡体良认为:“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贴近百姓,就有了生命力;贴近生活,也就是贴近了这个时代。”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张先以本届邀请展上的《北梁人家》与《老张哲学》为例,指出这两部戏中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皆能引发观众共鸣。对于宏大叙事作品而言,如果也能从贴近百姓的视点出发进行创作,我们的剧本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戏剧创作者应明白,作品不能成为政府政策的代言,而应以贴近生活与人民的文本为核心内容。
认识、尊重、激发原创
互联网时代艺术创作面临平庸和衰退的真空期,在商业资本的裹挟下,一些创作者染上了浮躁心理,话剧也不例外,真正沉下心来搞原创的人越来越少。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办以来,始终秉持“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为话剧创作者提供了坚守原创阵地的勇气。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薇认为,原创话剧邀请展一方面能够重新激发戏剧创作热情,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各地剧团创作良莠不齐的问题。当下中国戏剧需要的原创是高级的原创,重新编排同样需要原创性,原创的定义不该被过度窄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认为:“我们所说的‘原创’正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现在我们的艺术形式包括话剧在内,依然还是在虚构艺术的层面不断衍生,这种衍生在原创上的收获是甚微的,而不突破这条路的话,我们无法更进一步提高,重视非虚构艺术是解决原创动力不足的一剂良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冯俐表示,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最大的价值在于形成了中国当代原创话剧的巡礼。每个参与的剧团都是在自己的区域里、在自己熟悉的合作者当中相对单打独斗,而通过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他们看到了别人的原创作品,就会反观自己应该如何做。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姬沛认为,就原创而言,最重要的核心角色是编剧,导演所承担的是二度创作工作。重视原创,就要重视编剧的原创作品。姬沛建议,在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上应考虑将编剧推出来,加强对于编剧群体的保护和帮助。编剧群体只有从幕后走向台前,人们才能更多地了解编剧、尊重原创,也才能拥有更多的空间去寻找合适的编剧进行合作以激发原创。
地方院团的赴京之旅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作为中国话剧界的一项品牌活动,自开办以来,一直强化“央地合作”理念,力图通过戏剧文化与区域发展的有机结合,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全面提升区域内文化氛围与文化品质,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央地合作”的美好愿景下,话剧邀请展中各省区话剧的生态面貌却不尽如人意。有专家指出,央地如何合作,才是关乎地方院团出路的命脉所在。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龙吟认为,外省市剧团非常重视这项活动,都希望能够参与进来。此次展演吸纳了不少民营剧团的好作品,国话对民营剧团的关照令人感动。评论家梧桐认为,不少省区话剧团的生存状态不佳,与当地观众接触少,戏留不住也传不开,这种模式值得反思。“央地合作”现阶段的问题在于,过度追求强强联合,而忽视了本地区的年轻创作力量、有个性的创作力量,尽管主创团队大牌云集,但由于过度依赖全国少数知名编剧、导演等致使剧目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地方院团的风格也逐渐被蚕食。梧桐建议,原创话剧邀请展平台需要演出有个性的剧目,尤其应当鼓励年轻创作者,哪怕剧目看上去不圆满,也应冲破命题作文的藩篱。本届邀请展上,西安话剧院的《白鹿原》与重庆话剧院的《朝天门》赢得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深的赞赏,他认为地方戏剧院团就应该演属于自己的剧目,演出地方特色,而不是为打造精品戏就慕名选择外地的主创人员。部分地方院团的戏苦于没有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可能在舞美、灯效等方面还有欠缺,但如果剧目本身还不错,有修改的空间,国家话剧院便可以召集专家研讨这个剧目,帮助他们修改剧本。
中国话剧人在反思与修正中不断积蓄前行的力量。7月3日,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已落下帷幕。明年,中国话剧将迈入第110个年头,在前两届邀请展的基础上,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展将在剧目创作与选择上下功夫,通过专题性或主题性剧目的设置来引导邀请展上原创话剧的创作方向。 (徐 健 许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