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六户底》诚信的代价
王祥夫的短篇小说《六户底》(《黄河文学》2016年2-3期)用白描样的文字和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一个攸关生命的沉重话题:如何诚信经营?怎样对待生命?小说叙述角度新颖,通过玉米秸回收,揭开令人震惊的假酒内幕。
小说开篇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将一个叫六户底的小村子推了出来,又将视角转到四如家的玉米地上来,别人的玉米秸都收回家了,惟独四如家的还留在地里。作家插叙了四如以前在玉米地里和媳妇的浪漫事情,文字中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息。然而笔锋一转,村民们将四如抬到玉米地旁的祖坟中安葬了。原来,四如看到玉米丰收都卖出去了,很高兴,就到村长开的小卖铺买了许多烧酒,喝了一次就咽气了。村里给四如办后事,一些村民喝了从村长小卖铺买来的烧酒,又有四个喝这酒的村民也被安葬在山上。
“喝酒能把人喝死吗?这种事谁都没有听说过”。老村长的“小卖铺忽然关门了,人们忽然到处都找不着村长了”。直到春天来了,村民在玉米地边看到他坐在那里,身边有几个酒瓶,“大雪把他埋了整整一个冬天,他是永远也醒不过来了”。小说虽然没有点破村长卖的是假酒或有问题的酒,但因喝他的烧酒接连出了几条人命,这事实是明摆着的。他带着酒到玉米地自绝离世,说明他还是有道德和良心的。最后以命偿命,这就是造假要付出的代价!
王祥夫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微中藏巨。探索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美学表现形式。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揭示出一个重大的问题,其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杨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