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生》:彰显共产党人坚定而执著的信仰
来源:文艺报 | 徐健  2016年07月11日07:19

专家热议纪录片《重生》——

彰显共产党人坚定而执著的信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陕西广播电视集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5集纪录片《重生》日前在央视科教频道以及多家卫视台、网站联合播出。该片从“使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以情景再现的形式,通过勾勒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维度,再现了我党在绝境中凭借信念和精神的力量,获得重生的艰难历程。在日前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纪录片《重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片以情境再现和原始资料相结合的影像呈现方式,深度挖掘中国共产党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体现了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自觉承担,既是对党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致敬,也是对中国革命历史进行的富有新意的呈现和开拓。

“这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未来对历史的叩问。”该片总策划、总顾问、空军上将刘亚洲表示,推出纪录片《重生》,不仅仅出于纪念和重温历史的目的,更要为当下提供经验,提供警醒,找到久违的崇高,见识信仰的力量。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该片以民族复兴之路这个中心带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历史,采取当事人体验当时历史选择的叙事视角,不仅表现了民族的重生、国家的重生,更展现了社会理想的重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李涛认为,该片的史实资料运用准确,历史细节开掘较深,没有用政论式、口号式的话语加以宣讲,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且紧紧围绕“重生”的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重生、中国共产党的数次重生和革命先辈的自我重生三个层面的内涵。而中国共产党在每一次的生死关头何以能够重生,每一次艰难的重生靠的又是什么?与会者一致认为,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定和信念的执著,而贯穿全片的信仰的力量也正是今天共产党人需要重新找回的精神动力。

如何处理纪录片纪实思维和审美思维的关系,实现纪录片叙事美学的创新?过去我们往往陷于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认为纪实片就是纪实,排斥审美思维,对此,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该片在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上实现了创新,它的纪实思维主要是通过解说词表现历史真实,并将其与审美思维的情景再现有机统一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互补生辉。《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刘玉琴认为,与以往文献纪录片等多采用史料、资料、采访口述等方式不同,该片更像一部电影。全片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借助情景再现的表达方式,严格、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一方面通过演员表演重现革命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解说为主,再配上旁白和音乐加以呈现。一部纪录片由143位和历史真实人物形象极其相似的演员,通过史诗化风格的画面进行历史再现,不仅创造了纪录片拍摄的新方式,也刷新了纪录片传播阵容的新纪录。 (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