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郝景芳入围雨果奖的启示

来源:新华网  | 萧星寒  2016年07月08日23:22

北京时间2016年4月27日,世界科幻协会在其官网上公布第74届雨果奖入围名单,中国女科幻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入围“最佳短中篇小说”。这是继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后,又一位中国科幻作家入围雨果奖,虽然最终评选结果仍需到8月20日方能揭晓,但仅是入围已值得庆贺。

 

首先,郝景芳入围雨果奖让社会各界欣喜地看到,中国科幻不仅刘慈欣一面大旗。《三体》大获成功之后,刘慈欣被誉“中国科幻第一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科幻写作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刘慈欣而言,这些荣誉可谓实至名归。然而,对中国科幻而言,却略显尴尬。所有关注都只聚焦在刘慈欣本人和《三体》这部作品上,这无益于中国科幻产业的总体发展。事实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科幻已经培养出数十名优秀的科幻作家,他们风格各异,才华出众,只是不为外界所知而已。郝景芳入围雨果奖,提振了科幻创业界的信心,让科幻作家们为之振奋。

 

其次,《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再一次证实,中国式科幻是中国科幻创作的出路。科幻本身是舶来品,科幻迷和科幻作家都是读着外国科幻作品长大的,这导致科幻作家无法想象中国人出现在科幻场景中,而科幻迷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场景。然而,一味地模仿国外科幻作品如何创新发展?在中国,近几十年里,但凡成功的科幻作品,都是依照某种方式,将科幻进行了中国化,讲述中国人自己的幻想,中国人自己的科技,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而《北京折叠》正是这样的科幻作品。

 

第三,回溯历史,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并非首次获奖。该小说最初于2012年12月发表在清华大学学生bbs水木社区科幻版上,当时就以其细腻的语言风格,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合二为一,逐步引起了读者的注意。2014年2月,《北京折叠》发表在最世文化旗下的纯文学刊物《文艺风赏》上,随即被国内发行量第一的主流文学大刊《小说月报》选中,发表在4月号上,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同年11月,《北京折叠》获得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北京颁发的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银奖,并入选科幻小说集《想象力的盛宴》。此外,《北京折叠》还获得了一个民间科幻迷组织颁发的首届“坐标奖”短篇类冠军,70多名匿名评委不约而同地给《北京折叠》打出了最高分。

 

由此可知,《北京折叠》的优秀,早就在中国科幻届达成了共识,入围雨果奖,只是进一步证实它的优秀。这些年,中国科幻界曾出现过不少奖项,有的一闪而过,有的在坚持中不断向前发展。华语科幻星云奖已经连续颁发了6年,殊为不易。今年的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期望能获得更多同仁与社会各界的关注。

 

第四,《北京折叠》的英文版发表在《看不见的星球: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中,于2015年11月在美国上市,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Tor Books出版。该选集一共收录了13篇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和3篇科幻方面的论文,囊括了包括:刘慈欣、马伯庸、陈楸帆、夏笳、糖匪、程婧波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一篇名为《看不见的星球》的作品亦是郝景芳文章。需要强调的是,该选集由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刘宇昆翻译。在获知《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后,郝景芳在新浪微博上第一时间对译者刘宇昆表示了感谢,说“宇昆兄在帮助华人作品推广方面居功至伟。”这话并非单纯的客套话,而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去年获得雨果奖的《三体》,也是刘宇昆翻译的。毋庸置疑,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科幻迫切需要走向世界,而翻译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幻翻译,将我们的科幻佳作,源源不断地推广出去。

 

《看不见的星球》

 

距离8月20日还有近4个月的时间,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祝愿《北京折叠》最终斩获雨果奖,同时,也祝愿中国科幻越来越好。(萧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