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雨果奖之“不能说的秘密”
来源:科幻Cube  | 杨琼  2016年07月08日22:55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命名为雨果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成立多年来,雨果奖已发展成为一个面向所有科幻及奇幻作品的幻想文学艺术奖项。

 

马克·克罗斯著《应征的条件》

 

时值2108年,人类的境遇并没有好过多少。地球变得更拥挤不堪,人们像穴居人一样生活在混凝土浇筑的蜂巢般的小格子里,美其名曰“公寓集群”,而人类赖以为生的食物则是人造豆制品。在三十光年之外荒芜的地球外殖民地上,那里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在马可·克罗斯(Marko Kloos)的第一部小说《应征的条件》中,主角毅然加入了太空军以逃离这些地球贫民窟。

 

马克·克罗斯著《出发线》

 

而克罗斯的第二本部小说《出发线》中的主角更是在五年前卷入了一场与极其强大、拥有不死之身的外星物种之间的星际冲突之中。这就像是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的《星船伞兵》加上一点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异形》。

 

 

2015年3月19日,克罗斯在他小书房的电脑前坐下。这位现居美国新罕布什尔乡下的前德国军官正在赶写着他的第四部小说。此时,他的科幻系列作品第三部《攻击的角度》距出版还有一个月时间。

 

马克·克罗斯著《攻击的角度》

 

克罗斯此时没有奋笔疾书,而是紧紧盯着屏幕上的电子邮件。这封来自科幻小说大奖组委会的信件中这样写道:“我们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的作品《出发线》进入了2015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类的最终入围名单。”

 

艾萨克·阿西莫夫(左上)威廉·吉布森(右上)

厄休拉·K.勒古恩(左下)阿瑟·C.克拉克(右下)

 

他欣喜若狂。“这可是雨果奖,”克罗斯说道。“绝对的权威大奖!那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时刻。”虽然科幻领域还有星云奖、提普奇奖、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等其他奖项。但是自1953年首个银色火箭奖杯被颁发以来,雨果奖的赢家包括众多科幻界的大神,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厄休拉·K.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和奥克塔维亚·巴特勒(Octavia Butler)。这个奖项是为了纪念“科幻之父”,杰出的编辑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而命名的,被誉为科幻界的奥斯卡奖,但是形式上又像“尼克儿童选择奖”,因为它不是一个学院的成员投票选出的,而是任何一位愿意支付会员费的科幻迷都有权投票。克罗斯在2013年与亚马逊签约之前还需要自费出版首部小说,而第二部作品就能获得雨果奖提名,对他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肯定。

 

几只“小狗”掀起的“雨果奖风波”

 

然而几周后,这次提名在他的眼里变成了一个骗局。原来,一些右翼分子对越来越多的雨果奖获得者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感到愤怒。这些获奖作品中有对女性、同性恋及各种肤色人类和外星人的描写。于是他们操纵了投票系统,将主要由白人组成的候选人推入决选名单。身为白人的克罗斯对自己被提名感到恶心。“我知道我必须坐下来,立刻写一封信来拒绝这项提名。”克罗斯说。但克罗斯的出版商的旗下作者从未获得过雨果奖的肯定,所以克罗斯做这一回复,令出版社很尴尬。但他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污点,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未完待续)

 

(作者: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