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勇立潮头》
 | 叶建华  2015年01月20日10:40


作者:叶建华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书号:9787507342017

定价:48.00元
  内容提要: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央企,任建新总经理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中国化工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因为有一批像任建新一样开拓进取、勇立潮头、廉洁自律、勤奋敬业的中国化工人。本书是作者在“创先争优”活动时,深入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集团公司、江西有机硅厂、北化机公司、沙隆达集团公司、昊华骏化集团公司、四川丹齿公司、海南航天公司等10多家企业进行深入采访,倾心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他们中有的人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使濒临倒闭的地方小企业起死回生快速发展;有的人为了企业的利益六亲不认不惧威胁;有的人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的人积劳成疾坚持岗位;有的人长期两地分居愧对家人;有的人在灾难面前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有的人带领企业走向世界受到尊重……他们以品格、智慧、行动为央企争得了荣誉、赢得了人心、发展了企业。
  这些作品不仅全文在《信息早报》和《化工管理》杂志发表,还有一些文章在《中国报告文学》、《神剑》、《中国商报》等纸质媒体和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央党校网、新浪、百度、中化新网等几十家网络媒体发表,先进人物的真善美和正能量深深地感染着广大读者。
  作者简介:
  叶建华,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信息早报》社总编辑、蓝星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蓝星清洗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监事部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公益论坛学术指导专家、凤凰网财经评论、中国经济网、《现代企业文化》、《中外企业文化》、《化工管理》等媒体专栏作家。
  单独出版《贤文与股市》、《品贤文谈做人》、《品贤文谈管理》、《品贤文谈知识产权》、《大爱中国—抗震救灾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人生幸福来源于自我和谐》和《清廉的官员最平安》、《赢在人生终点》等专著和《近悦远来》诗集,全国新华书店和网上书店均有销售,深受读者喜欢。
  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研究生学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干部管理学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石油天津大港油田、中航国际集团公司、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研修班、广州军区总医院、山东省国税局、机械工业出版社、大庆石化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美国激励学院长江俱乐部、贤文书友会等单位做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管理专题讲座,受到听众好评。
面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叶建华书序
李炳银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人们对于学问和文章追求过程中的一种经验总结。这个看起来浅显精炼的总结文字,实际上是道出了所有真学问和好文章的真谛的。人世的大学问,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在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留心观察和思考总结,就会有很多的学问收获;文章者,人的发现和感受认识表达也,唯有真诚自然的生动表达方才会有好文章出现,所以质朴简洁和从容的人生态度,亦是产生好文章的重要基础。我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些感慨,全是因为读了叶建华的一些文章之后引起的。
  叶建华是个在工业部门做中层领导干部的人。可他业余时间酷爱写作,几年时间内,就陆续出版了多部文化随笔和诗集。像《品贤文谈做人》、《品贤文谈管理》、《人生幸福来源于自我和谐》、《清廉的官员最平安》、《赢在人生终点》、《近悦远来》和数篇报告文学等,其中《人生幸福来源于自我和谐》被翻译为蒙文出版。这些作品,看似专业学术性特点不很明显,但都是叶建华在担任《信息早报》报社总编、不同单位党委书记、经理、专家、主任时的社会实际生活感受和认识,具有十分浓厚切实的生活环境消息和精到深刻见识,似浅非浅,富有社会人生意蕴。像《品贤文谈做人》、《品贤文谈管理》,就很好地将自己的传统文化阅读和现实的人生方式及管理经验结合起来了,具有很好的文化质地和实际参考价值。像《人生的幸福来源于自我和谐》,就像娓娓道来的老者,用非常通俗和温情的讲述,将幸福的来龙去脉和与人的关系说得很让人信服。这样的讲述,对于如今浮躁的社会环境和焦躁的人们,无疑像是一幅良药,使人们沉静和清醒,然后好好地去寻找和体会自己拥有的幸福,在和缓的状态安度人生。像《清廉的官员最平安》,也是这样,有些官员,一方面贪腐作风成性,一方面却企图通过站队,入圈子,找靠山等方式寻找自身平安,岂不知,所有的人为庇护安全保障,都不如“清廉”来得简单和有力量。这些通过历史故事和现实人物情节,晓义利,说是非的诚恳交谈般的文字,比起那些板着面孔,总以教育者的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干枯说教不同,叶建华的文章对人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很容易使人领会和接受。
  世上的道理其实并不很多,只要将真实、诚信、公平、是非、无私、勤勉等一些基本道理搞明白并坚守就够了。并不需要像书店里出现的那种种教人如何讨得领导的看重,讨得女人的欢心,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玩机巧,耍心眼等等所谓道理的。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提问他的学说核心是什么,人该如何处世对人时说,方法很简单,用两个字就是“忠恕”,用一个字就是“恕”,那有现在人把问题搞得这么复杂。前些日子到山西临汾走访,在尧庙前,阅读尧时的农人《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真有很多的感触。如果今天的人们都能够像当时的人们那样的纯粹、勤勉、悠闲和满足,何须这样那样的权力管控和花样不断翻新的教育活动。道之愈深,理之愈浅。把事情搞得过于复杂的时候,往往是却道少理的时候。叶建华就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上寻找现实的人生答案,往往在看似简单的评述言说中,就把道理说透了。只要你是个正常的受众,读他的书,你就会受益!
  近两年,叶建华陆续创作了一批真实表现中国化工领域的人们,在新的时代潮流下,勇敢的革新观念,改变管理方式,勇敢智慧地创新发展,分别获取很多重大突破和辉煌成果内容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作家的激情表达成分,时常给人以很强的催动和感染。像沈阳化工集团的王大壮、像中国化工蓝星东大的杨勇、像航天化工事业的开拓者韩福龙、像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的女当家李嘉等等人物,其作风,其作为,其成功,就是现实的英雄壮歌,就是在不同的单位和地方助推中国飞升的动力之源,自然也是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和行动榜样。叶建华在自己的报告文学中,最看重的就是人在时代环境下的观念、创新和家国情怀自觉。正是这些内容的存在,而使得人的形象性格得到凸显,使作品不再是简单的工作业绩总结和汇报,带有不少文学的特点。
  自然,就如今的书写内容和表达对象看,叶建华的写作是缺乏专题对象的。似乎还处于比较随意的观察感受表达过程中。这样的没有明显定型的写作选择,既为他今后的写作留下很大的空间,也会使他的写作在相对集中单一性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没有宽阔的幅面,不足以包含更丰富的社会人士内容,但总是在很宽阔幅面的地方耕耘,又可能会影响在某一个点上的深入个性开掘。我因为和建华有简单而诚朴的情谊,所以,愿意将这些好的和不足的阅读感受说出来,或许会有利于建华今后的写作。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主编)
2014年10月5日
自     序
叶建华
  每个时代都需要记载和报告者,汉朝司马迁克服重重困难记载和报告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他笔下的《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丰碑,开拓了一条先河。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任建新总经理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中国化工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因为有一批像任建新一样开拓进取、勇立潮头、廉洁自律、勤奋敬业的中国化工人。
  2010以来,在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时,建华作为中国化工 “创先争优”采访报道组成员,承担了采写系统内先进人物的任务,先后深入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集团公司、江西有机硅厂、蓝星化工机械公司、沙隆达集团公司、昊华骏化集团公司、四川丹齿公司、海南航天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等10多家企业进行深入采访,撰写了10多篇长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不仅全文在《信息早报》和《化工管理》发表,还有一些文章在《中国报告文学》、《神剑》、《中国商报》等纸质媒体和人民网、中央党校网、中国经济网、新浪、百度、中化新网等几十家网络媒体发表,得到读者好评。
  建华在采写先进人物时是一个心灵洗礼、道德升华的过程。那段时间常常被先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被他们的精神世界所震撼。王大壮的勇立潮头、李嘉的铁肩柔情、张建军的忠于使命、王建军的乐于奉献、汤文斌的骏马驰骋、李作荣的为了丰收、贺圣国的浴火重生、向平的不屈脊梁、韩福龙的飞天梦想、杨勇的碧血丹心……他们以忠诚、道义、智慧、奉献、清廉、责任、果敢、勤奋谱写了一曲曲时代赞歌,奏响了时代强音。当一些媒体肆意污损央企之时,我在许多场合发自心底地呐喊:我们央企的许多企业家和职工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他们的真善美,传递他们的正能量。
  他们中有的人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使濒临倒闭的地方小企业起死回生快速发展;有的人为了企业的利益六亲不认不惧威胁;有的人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的人积劳成疾坚持岗位;有的人长期两地分居愧对家人;有的人在灾难面前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有的人带领企业走向世界受到尊重……他们以品格、智慧、行动为央企争得了荣誉、赢得了人心、发展了企业。
  几年来,先后有几百人接受过建华的采访,对每个先进典型的采访时间都在一个星期以上,每篇文章的成稿都在一个月以上。那段时间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探索这些先进典型的品德基因、生存环境、成长轨迹,建华还深入到他们的祖籍老家,与他们的长辈、族人、儿时伙伴围坐长谈、寻根探源,从而丰富了写作厚度。
  每一篇文章的成稿犹如孩子诞生一般,感受了“十月怀胎”般的艰辛与喜悦。那段时间,建华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与创作,满脑子甚至做梦的时候,都在思考采访素材,文章结构、谴用词汇、斟酌标点。为了取好一篇文章的标题,常常苦思冥想、字斟句酌、多易其稿,有些文章的一二级标题需要耗费一天多时间,真有一种字字句句血凝成的感觉。建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标题都是“四个字”,所有的二级标题都格式工整、字数相当,也算是建华报告文学的一种风格。
  任建新总经理非常重视创先争优典型宣传工作,多次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早报》辟出大量版面刊发长篇文章,宣传力度空前。并且开设读者互动栏目,使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影响广泛。
  令建华欣慰的是有些文章得到领导的好评,在系统内引起共鸣。
  建华将《牛的精神》一文呈报给任建新总经理后,受到他的高度评价并作出长篇批示,其中讲到:“《牛的精神》记载了星火厂几代人坚忍不拔、艰苦创业,为我国的国防化工事业和有机硅产业发展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星火人所独有的牛的精神。要在中国化工系统广泛宣传,使牛的精神成为全系统共同的价值取向”。《信息早报》组织系统内100多名通讯员深入地处江西的星火厂实地采访,接受牛的精神洗礼,笔杆子们满怀激情创作了一大批读后感和体会文章,一段时间连续在《信息早报》刊发。星火厂党委、行政专门召开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会议,对深入开展学习《牛的精神》进行部署。他们还利用班前班后会组织职工学习,并在厂内OA平台开辟学习专栏、征集稿件,畅谈体会。
  2012年底,建华深入山东淄博、上海奉贤、兰州永登和西固多地采写的反映集团公司青年博士、硕士基层锻炼的《基业长青》一文,得到任建新总经理的好评。他指示《信息早报》社撤掉已排好的其他内容,将《基业长青》一文安排在2013年元月一日头版头条转版刊发,使广大职工尤其青年职工受到莫大鼓舞。
  本书所收集的15篇文章,篇幅多在20000字左右,《信息早报》基本上全文刊发,其中《牛的精神》、《勇立潮头》在每周一期八个版面的《信息早报》占用三个整版,其他文章大都占用两个整版,这在《信息早报》历史上是空前的,可见中国化工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高度重视。
  建华的这批报告文学无论在系统内还是在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效果,不仅对大批先进人物是一种肯定和鼓舞,而且对本企业职工也是一种激励和褒扬。一些社会媒体对这些文章也给了肯定。《中国商报》编辑徐秀梅说:“建华的报告文学太感人了,原打算《飞龙在天》发一个版,但不忍心删减,特请示领导,2013年7月12日破例发了两个整版。”《中国报告文学》编辑魏建军说:“编辑建华的报告文学是一种享受,不仅文字优美,而且事迹感人,在编辑中认识了中国化工人,吸取了正能量。”
  以上举例说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报告文学,读者需要报告文学。作为报告者,自己采写的文章能够得到读者尤其编辑的认可,能够为企业为社会传递正量无疑是莫大的欣慰、巨大的鼓舞。
  这本报告文学集,对中国化工来说,将起到留存史料、记载足迹、褒扬先进、鼓舞职工、展望未来的功效。同时相信读者能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正能量的浸润,能够开卷有益。
  建华自小爱好文学,心中曾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几十年来出版过十多部专著,写过不少文字,多以散文为主,报告文学集这是第一本,肯定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锤炼,希望读者、专家不吝赐教。
后  记
  一个人付出了情感的事总是铭刻在心、难以忘怀。时间的车轮尽管运转了几个春秋,但为建华采写提供帮助的领导、同事、朋友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建华每一家企业采访,都得到了周到安排、积极配合、全力支持。星火厂的工会主席兼办公室主任杜燕青、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宣传部部长助理王俞德、科长杨雪莲;沈阳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忠臣、党办主任金方;骏化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闰小利、办公室主任徐博;沙隆达集团工会主席江成岗;海南航天公司副总经理熊贤和;蓝星东大化工公司党办主任孙卫民、宣传科长赵明华;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于伦;中蓝大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杨德昌等几乎全程协调或陪同建华在本企业的采访,并为建华的后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由于建华在采访时走进了这些先进典型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也成为了建华的好朋友。采访虽已结束了多年,但与他们的联系与交流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年过去了,有的企业隶属关系和业务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志得到了晋升和调整,但他们的先进性、典型性一如既往、熠熠生辉。事实证明,这些先进典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无论时光如何任冉,岁月如何流传,人事如何变化,都将无法否定那一刻的记载和报告是客观真实的。
  文章不怕千回改。唐朝诗人白居易虚心请邻居老太帮助改诗的故事流传久远。建华的这些长篇报告文学是经过许多人认真修改而出炉的,因为建华觉得发表文章中的每一个错字,读者就会像吃了苍蝇一样的感觉。建华的这些报告文学都要经过主人翁本人、所在单位、专业公司领导、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主任周方、党委副书记傅向升、总经理任建新及《信息早报》编辑等层层修改审核。除了以上固定程序外,凡涉及国防化工有关的文章,还特请集团公司军工办主任晋工、副主任李春雷、鹿长荣和牛静处长进行脱密审核。为了力求长篇文字的准确无误,几乎每篇文章都邀请部门同事郑进、缪许荣、郭琼、王大鹏等帮助修改。他们尽管工作繁忙,但都拨冗认真修改,有时为了一字一个词而翻阅辞海辞源,力求精准,令建华十分感动。缪许荣的认真劲令人敬佩,常常会提出创造性地修改意见。帮助建华修改文章的还有一批文友,如哈石化的姜禹、晨光院的杨雪莲、星火厂的王志兰、余心等,他们都为文章的精准奉献了精力和智慧。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郑进,他是大家公认的文学功底扎实并且特别认真的人,他对建华发表在《信息早报》的每一篇长篇报告文学都要逐字阅读校对。他给出的评价是:“很难在建华发表的文章中找到错误。”之所以有这的评价,是因为建华的态度是谦虚的,对待文字是认真的。不仅自己多易其稿,而且有十多道关卡在帮助纠错防漏。
  这本报告文学得以付梓,要感谢集团公司宣传部和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要感谢周传荣主任的协调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李月兰老师的指导。还要感谢中国报告文学常务副主席李炳银先生为本书作序。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徐金凤、儿子叶晨、儿媳刘倩对我写作的理解与支持并且每篇文章都帮助我修改校对。
  希望与所有给予建华帮助支持的人一起分享报告文学集出版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