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偶遇》
 | [法]让-马·居·勒克莱齐奥 译者:蓝汉杰 蔡孟贞  2012年04月17日14:27


作者:[法]让-马·居·勒克莱齐奥 译者:蓝汉杰 蔡孟贞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3

书号:978-7-5327-5549-3/I·3255

定价:28.00元
   内容简介:
  小说集,含《偶遇》、《安格利·马拉》两篇。
  《偶遇》主角是一个混血女孩娜希玛,她和母亲被白人父亲抛弃,一次偶然的机会,娜希玛乔装成男孩,偷偷登上过气电影制片默格的大帆船“阿扎尔”,被发现后受到船主的照顾。蔚蓝的大海、炙热的空气、强劲的海风,两人渐生情愫,一同展开了一段追寻自由与自我的航程。
  《安格利·马拉》源于巴拿马的印第安古老传说。印第安青年巴维托从小在城市长大,十八岁时决定重回出生地寻找生命源头,重新适应了故土。后因爱人被杀,他杀死仇人,遭到警察和走私犯追捕而躲到森林里,成为野人。
  两篇小说写作间隔十五年,但都表现出寻根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企盼。作者在为我们描绘高度文明的世界种种幻象的同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灵魂的国度,在痛苦、失落与渴望间,涌动着隐秘的温柔,追寻绝对、追寻自由。
  作者/译者简介:
  让-马·居·勒克莱齐奥(J.M.G. Le Clézio,1940- )
  全名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法国作家,“新寓言”派代表人物。曾出版五十余本著作,作品有小说、随笔、翻译作品等,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和《沙漠》等。
  出生于法国尼斯,八岁时举家搬往尼日利亚,直到1950年才返回出生地,青年时期在法国尼斯和英国求学,曾在美国、墨西哥、泰国等多国任教。异国文化的熏陶使得他的作品既不乏哲思,同时充满诗意。
  创作初期受到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致力于将文字从日常的平庸状态中释放出来,使之重现本质现实,这一时期锐意创新、手法大胆,主题上关注的是现代社会问题,对后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持反抗态度,希望重新回到大自然。创作后期转为探索童年、旅行等主题,风格趋向于平和稳健。
  1963年发表第一本小说《诉讼笔录》,探讨西方社会面临的困扰和恐惧,当年即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1980年,小说《沙漠》获得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著名文学月刊《读书》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
  2008年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蓝汉杰
  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巴黎第八大学表演艺术硕士,曾任教师、驻法记者,现旅居德国,译有勒克莱齐奥《沙漠》、珍·克罗威尔《必然的疯狂》等。
  蔡孟贞
  毕业于辅仁大学法文系,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应用外语硕士,译有贝尔纳·韦尔贝尔《蚂蚁三部曲》、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法兰西组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