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边旅行边恋爱》
 | 李祺,梁璐  2010年07月06日14:19


作者:李祺,梁璐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7月

书号:978-7-80220-811-7

定价:24.80元
【本书特色】
  1、
  继《迟到的间隔年》后旅行随笔小说又一横空出世作品,感动千万驴行、自助游爱好者的出游经典及爱情指南。你的爱人一起旅行吗?担心你们的旅费和路途吗?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吧!
  2、
  质量上乘,文笔优美,文风幽默而随性,对沿途风景、人文的视点独特,爱情元素充盈,符合时下最受追捧和喜爱的旅行类读物风格。
  3、
  全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赶走工作压力,甩脱房贷、车贷,和心爱的人远走天涯。折射当今都市白领一族的渴望,体验前所谓有的浪漫旅程。
  4、
  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旅程,积累人生经验的绝好机会。三十多家网络媒体和近七十家传统媒体的推荐、连载、书讯、书评。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华盛顿邮报北京社长爱德华隆重推荐。
  【作者简介】
  李祺:生于1980年,兼有70后和80后特质,曾任深圳《晶报》记者,后离职与男友到云南丽江经营小旅馆,机会偶然之下开始周游中国,看遍各地美景,目前旅居深圳,受聘于清华大学《中国公关杂志》特约撰稿人。
  梁璐:从事传媒业多年,曾历任《江西商报》、《新京报》、《晶报》社会新闻记者,为爱情而毅然离职追随女友周游全国。回到深圳后创办鸣鹿时代媒体公关策划公司,致力于事件营销、新闻策划。
 【内容简介】
  这是一对思想前卫、开放的情侣的爱情旅程。他们年轻,没有固定职业、能自主掌握自己的工作和时间,干累了就出门游玩。他们认为,生活的本质就应该是一种体验,工作是为了快乐,否则就是白来世界一遭。他们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却承载着彼此的最重要的东西——爱情。
  本书依照行程顺序,叙述了一对情侣记者以2万元人民币游走中国14个省的6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历程。书中以景物为主题,人物、爱情为灵魂,实用信息为附注,用抒情游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一个内容丰富、语言幽默、感情真挚的爱情日记,字里行间也展现了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和明秀,对于那些荷包瘪、雄心大的年轻背包一族很有借鉴意义,书中的旅游见闻,旅游线路,人文风景让那些没有机会外出的朋友们通过书中的文字也能对美境身临其境。
 【精彩评语】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有约》
  鲁豫
  很羡慕你们的生活!
  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肖潜辉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过许多出来游玩的情侣,李祺和梁璐给我的印象最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生活的一种深层的感悟。他们淡然、平静、阳光地对待每一天,不图名利,纵情山水,而且在经历长途的旅行之后彼此的感情更得到了升华。
  开心广告网总编 吴学军
  一直想过洒脱写意的生活,却每每被琐碎的物欲所牵绊。这本书与其说是两个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回归,不如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至少它重拾了现代都市人渐渐消逝的自然梦想。眼下,他们正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每个人。
  广州电视台编导 郑红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融风情与思考于一体,集小我和大地在纸间。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人事,这是阅读的理由。行走是感受生命的方式,很多传奇由此产生,又通过行走流传,愿它给行走中或者即将行走的大家带来感动和温存。
  酷六网副总裁 陈峰
  生活本来就应该有不同的道路,只是我们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他们的想法很单纯,似乎不认为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事实上他们的确做了很多我们想过,但是不会去做的事情。生活本身就不应该是乏味的,他们把乏味扔在了背后。
  深圳晚报 丁开
  边旅行,边恋爱?金融危机了,很多人不敢投资了,但世界还是美的。爱情是不是也可以在危机中寻找出游的理由?
  阿里巴巴媒体公关部经理  肖海坤
  5年前我和李祺小两口在云南相聚时,我很羡慕他们,甚至有点嫉妒,但最想表达的是感谢!感谢有这样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带我的眼球和心灵去旅行,这是除了浮光掠影般的出游之外最好的心灵体操。
  搜狐旅游频道马莹莹
  率性地上路旅行,这是我想了多久却一直不敢做的事!像李祺这样的人,我相信她是自由的,也是快乐的。当她遇上了梁璐,一个愿意陪她走天涯的男子,又是何等幸福?这本书与其说是旅行见闻,不如说是他们的爱情见证。
  香港明报  梁海明
  我很羡慕这般无忧无虑的日子,得知他们上了《鲁豫有约》的节目,不由再羡慕一把。现在,读到书中他们两个恩恩爱爱的样子,我又一次羡慕。老天啊,干嘛便宜都让这两人占尽,还让不让人活呢?
 【目录】
  目 录
  上篇:云朵的天空 / 001
  孤僻者誓言 / 002
  告别 / 003
  两个成行 / 005
  到达 / 006
  雪山下的古城 / 007
  房东老头 / 015
  钦差驾到 / 018
  拉客 / 019
  泸沽湖隐退的阿夏 / 023
  “战斗鸡”和它的兄弟们 /037
  蜜罐子与婚姻 / 040
  柴米油盐 / 042
  房客目录 / 045
  “上帝”的意见书 / 050
  拔营 / 053
  惊奇大理国 / 053
  怪味温泉 / 059
  西瓜祸 / 061
  马走腾冲 / 064
  目 录 001
  002
  流浪地图 / 069
  妖· 女 / 070
  边境遇险记 / 074
  走进香格里拉 / 078
  神光降临 / 084
  中篇:偏向西土行 / 087
  蜀道难 / 088
  饕餮亚丁的人 / 092
  老驴的牛气 / 100
  美人· 大叔·
  尼姑 / 104
  勤驴懒驴进山沟 / 109
  卧龙山盗贼 / 114
  乐山大佛 / 116
  叛逃者的现代生活 / 120
  九寨天堂 / 124
  黄龙纪行 / 128
  秦始皇的房子 / 129
  华山夜半 / 133
  西藏血肉晶莹 / 145
  呼吸拉萨 / 147
  神湖闹剧 / 150
  藏地奇婚 / 152
  北疆奇团 / 154
  分房 / 157
  样板天堂 / 159
  喀纳斯动物传奇 / 160
  出家人的九死一生 / 162
  兵团故事多 / 165
  傻孩子的火车之旅 / 166
  喀什纪行 / 168
  和田旋风 / 172
  沙漠遭遇 / 174
  等待婚礼的葡萄干 / 177
  吐鲁番纪行 / 178
  艳遇物质 / 182
  寂寞火车人 / 183
  弹丸西夏 / 186
  羊肉泡馍之恋 / 189
  皇家梦园 / 193
  野长城 / 194
  赌具 / 196
  有海的城 / 197
  泰山风月 / 202
  梦周公 / 206
  目 录 003
  004
  下篇:曾忆江南春水绿 /211
  美人新冢 / 212
  乌镇当年 / 214
  雨中黄山行 / 220
  水墨古村捕鱼者 / 222
  乡土婺源 / 225
  列车上的早餐 / 229
  重返张家界 / 232
  宝贝女作家 / 235
  读书人的边城 / 237
  迷雾中的古老民族 / 239
  麻情花 / 242
  外国人的阳朔 / 244
  野洞游 / 247
  香火南普陀 / 249
  军事家园 / 251
  扬粪深圳 / 254
  后记 / 259
 精彩选摘:
  1.这里不仅景色美丽,还有让人神往的“女儿国”,以及摩梭人的婚恋风俗。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在组织结构上,是当今世上仅存的母系氏族社会,一切全由女性支配。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世界上最奇特、最具自由色彩的婚姻形态:阿夏异居婚和阿夏同居婚。
  阿夏异居婚得从摩梭女孩说起,摩梭女孩成年(12岁)时会举行隆重的穿裙礼,自此她可自由挑选如意郎君,其他人不能干涉。一旦选中,女孩会暗示情郎夜来闺房探访。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会,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家抚养,一般是舅舅担当教育的责任,成年行“成丁礼”后他也能知道父亲是谁,但和父亲只有道义上的联系,在情感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摩梭人没有明确的婚姻关系,双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全靠感情维系关系。
  一夫一妻制只存在于生活在城里的摩梭人中,或摩梭人聚居区边缘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摩梭村。泸沽湖周围及永宁地区的摩梭人主要实行阿夏婚(“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男女一生中都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能同时有两个“阿夏”。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访或由女方在闺房门口放双男鞋即可离散,无怨恨、无忌妒、无财产分割问题,外人更不可有异议。这就是阿夏异居婚。
  阿夏同居婚是在阿夏异居婚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男女双方共同居男家或共同居女家,但仍以双方感情为基础,不用履行仪式花费娶赘。如感情破裂,男女仍各回母家,不涉及财产分配,也不会遭到社会和家庭的非议,如有孩子,一般仍随母亲。
  这样的家庭有四个特点: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复杂关系;不分家,没有家庭经济纠纷,没有孤寡老人和流浪儿;特别能干而有威信的被选为“达布”,由她行使母亲的权力,舅舅抚养和教育姐妹的孩子;孩子则和母亲、兄弟姐妹们相伴终老。
  这里是让爱作主的地方,没有太多的制度、规章、道德束缚,一切都让感情说了算,责任和承担自然发生在感情里。纯然的爱,反而让这里秩序井然,这是许多道德和人生哲理学家应该感到羞愧的地方。
  摩梭人不仅婚俗奇特,居住的房子也能让人感觉到原始古民的风格。他们的民居建筑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内部以火塘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她们的阿注(朋友)的居室。
  我们没有住在当地居民家里,选了“水上人家”临水的房间住下。夜里,打开窗户,湖风触手可及,银色的月亮从远处游来,未曾到达,又重新出发。
  裹着厚厚的大衣,面对踏镜而来的湖风,不知怎地,我想起了外婆——我母亲的母亲。在我眼里外婆是个非常聪敏的女人,她好像什么都知道,但她什么都不说,把她知道的都抿在她干瘪的唇里,只有在她笑的时候,你才知道她早已知悉。
  湖风吹起来很凉,就像是外婆的手。她的手也很凉,摸着我的脸,却奇怪地打不出寒颤来。她生前常常就这么摸着我的脸说:“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我总是贪婪地跨着与腿长不成比例的步子,蹒跚着走向她,那种感觉能让一个孩童傻笑起来。
  现在她不在了,想起当时的情形,其实颇有哲理性。一个踟蹰的女孩儿,走向一个龙钟的老太婆,走到了,就算是完成了。
  2.去九寨是璐璐的心愿,来西藏一直是我的心愿,这次终于达成了。
  西藏是个冰湖依偎的地方。
  西藏地处高原,冰川众多,其中来古冰川自古甚为有名。来古冰川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镇境内,它紧紧挨着有“西天瑶池”美称的然乌湖风景区,包括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牛马冰川六个大冰川,形势一泻千里,勇不可挡。
  然乌县还有一个著名的湖:然乌湖。它是冰川末端的融水形成的湖,水质很纯净,湖水碧绿得像一块翡翠。5月至9月,然乌湖旁的古来村,在湛蓝的天空俯视下,好奇地瞪着眼睛,雪峰一字摆开,荧光闪闪,映衬着油油芳草,美得不可方物。
  看着这些美景,很少人知道这里曾有个可怕的称呼:“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它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
  幸亏这只是一个传说,美丽不能承担太多死亡的重量。
  对西藏,我有特别的想象,那是藏族人给我留在心里的记忆。
  第一次见到朝拜的人,我奇怪地感觉到心有下垂的痛。
  我想起了那位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作家,他从西藏回来,也不回家,跑来跟我说:他差点不回来了,(西藏)那是心灵唯一的去处,回来就像是离开故乡一样难过。
  他一路上几乎是哭着回来的,想着妻子,想着孩子,想着年迈的父母亲,所以他回来了。
  有多少人能够为了心灵的幸福,可以轻松地放弃负担,勇敢地承担内疚?
  但是藏族人们能够。朝圣是每个人心里的梦,有长,有短,但都通向幸福——那是一种不同于快乐的感受:凝重、坚定、纯洁、澄明……所有美丽的词,都能到达心里。
  有人走了两年、三年,有人走了七年、八年,没有人在意在这段时间是否失去了对家庭的担当。对生命的担当,才是最圣洁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朝圣,心灵的归向,才是肉体应该走来的方向。
  我见到了藏族人出发的情形,从朝拜的第一步起,他们就在手上戴着专用的木掌手套,双眼直视苍穹。紧接着,“啪啪啪”三声,响在坦荡的大路上,第一声响在双手合十的头顶,第二声响在额头,第三声响在心窝。头顶佛,法在额,僧留心。这是藏族人的顶礼。三声响过,再迈出一步,扑倒在地,手掌再次拍出沉沉的声音。
  是在告慰大地吗?爬起来的朝圣者,灰头土脸的,灰尘粘满了脸蛋、衣服,还有额际的伤疤、茧子,那是天堂的烙印吗?
  朝拜的路上,五体投地的人们,就这样站起来趴下去、躺倒,再站起来、趴下去、躺倒……就像是春天里爬行的虫子——也许只有在这时候,人们才能真的从形体到心里,忘记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狂傲,真正向神灵、向苍天示弱。
  我们在滇川见到藏族人,他们把经文印在经帆上,让经幡迎风飘摆,摆来一次就代表念了一次经,风把他们的歌声唱给天堂听。风动、幡动、心动,灵魂方可离开躯体,回到极乐。这是那些没有精力和体力出门朝拜的藏族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虔诚,他们不是舍不得离开土地。
  藏族是出世的民族,不会热恋土地,但会朝拜天空。他们相信,走一段路就能把一颗珍珠放在心里,走到某地就能澄澈地完成佛光下的热恋。而我,却只想和我的爱人手拉手,慢慢地度过余生。
  大学时代的嬉闹,被朋友说成是没有信仰的无赖,还觉得满时尚,但看着这些匍匐的身影,不知怎地,突然觉得惭愧,也可能是羡慕。
  璐璐在旁边试着学藏族人朝拜,但由于没有戴上手套,也没有准备藏族人一样的护手铁掌,三声拍响过后,擦地匍匐的动作就变成了点地而拜了,好像是在做瑜伽姿势。藏族人看看他,也不理睬,顾自朝拜。
  璐璐是个纯然入世的人,没有那么多念头和遮掩,将来他一定比我快乐,不像我总会想太多。
  3. 除了关注那位宝贝作家外,我剩下的时间,全部花在凤凰古镇上。
  很多人慕名而来,而凤凰如何得名却很少人知道。我也是在一堂北大王富仁教授的现代文学课堂上,听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文革”后,高考恢复,但文科类能够看的书并不多,许多书都还没有解禁,学生们饥渴地希望能够看到鲁迅、毛泽东文选之外的一些作品。
  这个时候,有个大胆的北大读书人,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给研究生论文评审小组递交了一份吓人的文学论作《从边城走向世界》。这个论文,评审小组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评议到晚上,足足十二个小时,最终由文学院院长拍板:“通过!”
  于是,这篇《从边城走向世界》就成为“文革”后第一篇研究沈从文的文章。接着,沈从文的文章开始被重视,被研究,终于成为文学上热门的谈论对象。
  由评论开始引发人们卒读沈从文的原著,于是人们从文字里看到了翠儿、看到水手、看到了凤凰,这些梦幻般的文字,引着人们,走在吊脚楼下,听着水声,想着沈从文……却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勇敢的读书人,名叫凌宇。
  在小说中,这里的船夫豪情浪漫,这里的士兵憨厚又机灵,这里的苗女风情又忠诚……
  这里就是凤凰吗?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曾描述过生长在这里的水手和吊脚楼里的妇人:
  吊脚楼人家窗口,露出一个年轻妇人鬓发散乱的头颅,向河下人锐声喊将起来:“牛保,牛保,我同你说的话,你记着吗?”年轻水手向吊脚楼一方把手挥动着,“唉,唉,我记得到!……冷!你是怎么的啊?快上床去!”
  “我等你10天,你有良心,你就来——”说着,“嘭”地一声,把格子窗放下了。这时节眼睛一定已红了……
  ——摘自沈从文小说《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
  来到吊脚楼下,朝上看着飞起的屋檐下,那长长的红灯笼,这里原来就是那些妇人喊着水手的地方吗?那该是多么风致的女人啊!
  而今,笔下生风的沈从文早已逝去,他的故居宁静地呆在凤凰古城中的营街,那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四合院是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镂花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但凤凰并不得名于这些风致的依窗而立的女人,却得名于一个清纯的少女和两个淳朴少年:《边城》故事里的翠儿和水手兄弟俩。这个美丽的故事,让这个沱江环绕的城郭,多了几分文化的气质,其中融入了多少翠儿羞赧的微笑和水手的吆喝,每个人的心里各有分量。
  走在凤凰城的石板路上,听着深深巷子里的回响,会想起丁香花来,这里有些幽怨,就像是丁香花般的女人,款款从巷口走来:这是翠儿吗?翠儿终于成长为一个风韵的妇人了吗?那种内心发出的惊异,不得不让人重走一次凤凰,去查看个究竟。
  凤凰依旧是那个凤凰,只是人多了些,酒肆多了些,热闹了一些。早起来,避开人群,仍然能够透过白雾,看到石拱桥下有条小船,从雾霭中飘出,是水手来探看翠儿的爷爷吗?
  这又是一个想象力的误导,读书人总是带着些梦,游走在景色里。这有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见证,它们在静静地观察着读书人凝视沱江的身影。
  沱江从远山摆渡而来,柔软地不露痕迹地穿山绕城,竹竿点水的声音,透过薄雾,又恍然是翠儿和水手兄弟结伴而来——读书人想到这里,从此再难割舍凤凰与翠儿的联系,不管她是否已经长成一个风韵的妇人。
  漂亮的宝贝作家,如果能懂得凤凰与翠儿,可能不必太在乎这辈子能花男人多少钱,来证明自己是一等女人。
  璐璐不喜欢看见她,每次我坐下来跟她聊天,他就催着要走。
  璐璐这个可爱的孩子,以为我喜欢跟她在一起,闷头走了一段,才吐出一句:“我就是有钱,也不会给这类女人花!”
  这话我挺受用的。
  我正发愁将来我老公如果遇到这种女人,如何才能避免家财外流呢!
  看来有些人,还是具备了天生的免疫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