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5年8月总第三十四期,让我们一道走进马金莲的《亲爱的人们》。(本期主持人:杜佳 纳杨)

马金莲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研讨会在京举行

《亲爱的人们》是西海固女儿马金莲浸透多年心血写就的作品,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共80多万字,以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马一山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奋斗故事为核心……[详细]

《人民文学》2024年第4期|马金莲:亲爱的羊圈门(长篇小说 节选)

如今都不怎么养又大又烈的土狗了,悄然流行起矮小的宠物狗来。宠物狗中能蔓延到乡村并大量盛行的,自然已经算不上多好的品种,甚至不像城市人豢养的那种娇贵的宠物狗……[详细]

  创作心路

马金莲:用心写出乡土人物典型性

马金莲:用心写出乡土人物典型性

马金莲:用心写出乡土人物典型性

不远处就是六盘山。抬头遥望,它永远都在,给我一种只能意会的踏实感。这种感觉我不曾说出来,因为写《亲爱的人们》(湖南文艺出版社)时,用文字奋笔疾书比言语更重要,更有抒发和慰藉的力量。对写作者来说,当作品进入“深水区”,大概是最五味杂陈的时段。写到畅快顺意处,你排兵布阵,指挥着千军万马,而一旦卡顿,你又孤军奋战,寸步难行。我的新长篇虽然叫《亲爱的人们》,但其实不管里头的正面人物诸如马一山夫妇、李有劳、舍娃、祖祖,还是反面角色例如李有功、三三媳妇、牛八虎,都曾让我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呈现出并不“亲爱”的面目,尤其当我努力想刻画人物的复杂多面,呈现其性格的立体感时,这种考验是那么严酷。[详细]

  深度访谈

独家|一个80后作家眼中的“乡村四十年”

独家|一个80后作家眼中的“乡村四十年”

独家|一个80后作家眼中的“乡村四十年”

十多年前,作家马金莲开始构思《亲爱的人们》,当时她并未想到这部长篇能写80多万字。实际上,马金莲最初只打算写易地搬迁,为此,她走访了不少地方,采访过许多人,还多次去档案馆翻阅文献和数据。准备工作完毕,她一口气写下20多万字,然后就写不下去了。这一耽搁,就是四五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马金莲跟芙蓉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杨晓澜聊到这部残稿,杨晓澜很感兴趣,看后数次给马金莲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从题材取舍到整体结构,给马金莲提了不少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她,觉得这部残稿还能“接”起来。于是,边写边改,断断续续,大概又是四五年,终于写完了。[详细]

  新闻动态

作家马金莲新作《亲爱的人们》分享会在长沙举行

作家马金莲新作《亲爱的人们》分享会在长沙举行

作家马金莲新作《亲爱的人们》分享会在长沙举行

出生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马金莲此次带来的《亲爱的人们》是她浸透多年心血写就的新作,据了解,《亲爱的人们》分上下两部,近70万字,呈现出一幅宏大、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山乡巨变图,作品以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马一山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奋斗故事为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末写到21世纪的当下,既有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史,又有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乡镇变迁史,还有中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新时代以来的国家发展变化史,作品通过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地域和全国的关系、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将西海固人民的有血有肉、可信可爱的写了出来,将中国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包容写了出来……[详细]

  特约评论

  相关阅读

  出发!一起向新时代文学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