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体制与数字时代知识转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再定位(2014—2024)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文学的“学院批评”迅速发展,至今仍是批评实践的主要构成部分,因而学院知识分工与生产体制是考察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重要视角。
2024-09-21
-
勘探自我与世界的意义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一年一度的《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理应是浪尖上的栏目。
2024-09-20
-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
以十年作为一个时间单元来考察长篇小说的创作,这一既有现场感,又多少有些历史感的时间单元,会给我们的考察带来别样的感受和视角。
2024-09-14
-
新时代文艺环境与全域批评的构建
文艺与“环境”的关系值得重视 创作(包括创作者、作品与创作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在创作学中至关重要,也是中外文艺学讨论的重要论题。
2024-09-05
-
文学·时代·时代精神
在我的认知中,关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如何表现时代精神等问题在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
2024-08-28
-
叙述保留了时间的完整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速度与效率的追求使得“时间狂热”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症候,在文学层面上,小说是把时间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的艺术形式,当代小说在追求技法创新、主题开拓外,始终保持着对时间的敏感。
2024-08-28
-
社会关怀与个体情感并重 历史追索与现代元素融合
与往年相比,2023年的江西诗歌更加注重关注个体的内心表达,创作题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呈现出了更加开放的新特点,将我们带入一个浪漫而深邃的诗意世界。
2024-08-26
-
感官: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
理性地思考现代中国一直是学界的主流。
2024-08-26
-
主体与他者的多重辩证——关于《收获》2024“青年作家小说专辑”
在《收获》2024年第四期的“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中,共有8位青年作家的作品被刊载。
2024-08-26
-
绘制画像里的另一种生活——综评《收获》2024“青年专号”
如果将《收获》2024年青年专号的小说比作绘画,那么这八篇小说分别代表了八种不同的美学风格。
2024-08-23
-
“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综评:时间的沙漏,及其锚点
阅读《收获》2024年第4期“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的系列作品就像是一趟充满可能性的旅程。
2024-08-22
-
从青春出发,他们走向开阔和深远
“80后”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不同的意味,这一代人成长在时代的转型中,既享受过青春的飞扬,同时承受着改革的剧痛,他们被热切期待,总又困于平庸。
2024-08-22
-
无声的转折和新的开始——2023年江西中短篇小说综述
2023年江西中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势。
2024-08-21
-
流动的张力与多元的可能性——2023年江西散文观察
作为生活方式、文化传承、思想价值和生命意志的载体,散文这种文体在整个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且文脉不绝。
2024-08-19
-
王迅:2023年全国中短篇小说创作态势分析
2023年中短篇小说在关注社会现实、对日常生活的开掘中丰富发展了现实主义美学。
2024-08-19
-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
2024-08-16
-
以眼泪、荣光与欢欣勾勒波澜壮阔的时代全景图
纵览2023年江西长篇小说创作,呈现色彩斑斓且欣欣向荣的气象。
2024-08-15
-
爱能够疗愈伤痛
作家是心灵的医者,他们敏感于人们精神与肉体上的疲态,以现实关注的立场书写个人与时代的病痛,并以温情的话语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帮助孤独与迷茫的人们寻找疗救的办法,从这些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作家情感上的共鸣与安慰,从而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与伤痛。
2024-08-09
-
近年来军旅文学的时代新质
近几年来,随着新时代强军兴军步伐的加快,军队面貌呈现出新的变化。
2024-08-02
-
“新浙派”小说刍论:现实的周旋与精神的跃迁
一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当“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实现了贯通南北的呼应之后,文学地方性的新浪潮开始汹涌而至,出现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群体和流派,如“新北京作家群”“文学新浙派”,等等。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