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6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很早就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哈萨克族的毡房主要由骨架、围墙、房顶、房毡、门5个部分组成,其中毡房的骨架是由柳木做成的圆栅和顶圈构成,围墙用横竖交错相连的柳木栏杆构成,可以自由拆合。圆形顶圈既是屋顶又是窗户,外观与蒙古包相似,白天揭开用来通风透光,夜间盖上以防风寒,房门通常都面朝东南。

  毡房里布置有一定特色,中间是火塘,右半部摆放食物、炊具,右上方是床铺,毡墙上有各种图案的挂毯,地上铺着地毯,毡房正上方摆放箱子等,左侧毡墙处放置垫桌,垫桌上放被褥、枕头。城镇居民都喜欢在卧室或客厅墙上布置挂毯,喜欢色彩鲜艳的饰物,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仍保留着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在毡房分主次坐好,自然要品尝哈萨克族的小吃和美食。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不分彼此,在他们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祖先的遗产中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只要沿途有哈萨克,哪怕你走一年的路,也用不着带一粒粮、一分钱。”

  遇有远方的贵客光临时,主人不仅会拿出香喷喷的奶茶、油果子、奶酪、糖果等家里现有的上好食品,还要专门宰上一只肥羊招待客人,以示尊敬。

  哈萨克人吃抓肉,特别是吃盛有羊头的抓肉时,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当主人把盘子放到桌上后,所有在座宾客,先行祈福,再由主客把盘中的羊头拿起,并割下羊头右颊上的一片肉给座中年长的主人表示接受主人的盛情,然后再割下一只羊耳给主人家的小孩或座中年幼者。意思是让他们听长辈的话,之后就把羊头还给主人。以上礼仪结束后,大家才开始动手割肉吃。

  在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关照下,主人并没有热情劝酒,点到为止。我们对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仰慕已久。哈萨克族把歌手或是行吟诗人称为“阿肯”。

  哈萨克族是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意的民族,在从夏牧场到冬牧场循环往复的转场生活中,无时不将诗歌视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从一个牧场到另一个牧场的转移过程,就是哈萨克族一首首诗歌产生的过程。离开一个老牧场时,他们用诗歌表达心中的感恩或流连;光临一个新牧场时,他们也用诗歌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为寂静的草原添加了活力和动感的音符。

  “没有诗歌的民族,生活中就没有欢乐。一个没有诗人的民族,就像没有蕴藏黄金的大山。”哈萨克族诗人合德尔汗·木哈太的这句话是这个民族对诗歌向往、追求、创作的最好诠释。

  阿肯既有自弹自唱的,也有两人对唱或是多人对唱的。

  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具有赛歌的性质,把雄辩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

  阿肯是诗歌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播者,阿肯的主要才华表现在即兴创作上。他们一般能够触景生情、出口成章。除了在平日生产和生活中的即兴弹唱,阿肯的重要活动是参加哈萨克牧人聚会时对唱。这种对唱高潮迭起、相持不下,有时通宵不息。阿肯弹唱很能表达哈萨克人的豪迈性格、反映天山草原的时代气息。

  关于阿肯弹唱会的来历,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从前在美丽富饶的阿勒泰草原上,有一个哈萨克姑娘,长得比花儿还美,她一唱起歌来,草原上的奇花异草都向她点头欢笑,连飞行着的鸟儿也停下来静听。她爱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哈萨克小伙子,他俩常在一起唱歌,边唱边弹着冬不拉。

  有一年夏天,人们正围聚在姑娘身边听她唱歌时,有一个头人骑马路过,被悦耳的歌声吸引住,他走近一看是一个十分俊俏的姑娘,于是起了坏心。第二天,头人派人到姑娘家,想强迫她嫁给头人。姑娘十分焦急,情人不在身边,她只好弹起冬不拉,唱起凄惨的歌,呼唤着远方心爱的人。

  这时,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匹骏马,把姑娘带上天空,姑娘赶忙把冬不拉往地下扔。在半空中的冬不拉一刹那变成了成千上万把,像雪花一样飘落到人们的手中。于是,大家弹起了冬不拉,放声歌唱,祝福这对情人永远自由幸福。每年夏天,人们便聚集在草原上尽情歌唱来怀念这对获得自由幸福的恋人。阿肯弹唱会就这样一年年传下来。

  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乃至有朋友来临,抑或在每年山花烂漫之际,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怀抱冬不拉,即兴做诗,自弹自唱,这就叫阿肯弹唱会。它的形式与规模大小不一,有数十人、百人,乃至数千人,具有娱乐性和竞歌性两种,场面欢快热烈,形成草原上一道奇异、优美的民族风景线,若此时游客亲临其境,一定会体验到原始、浓郁的民族风情,流连忘返。

  在毡房里给我们弹唱的是一男一女两个青年人,他们神情自然,因是用哈萨克语唱的,听了半天也没听懂,感觉气氛蛮融洽的。

  吃饱饭后,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请我们到毡房外活动一下。外面已是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一些哈萨克族男女在毡房外的草地上跳起阿依加勒克舞,即月亮舞。这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民间集体舞蹈,由男女几人或多人列队成环形圆月状共舞。舞蹈特点是两人对跳,多为拍手、踮脚,自拍、互拍、自点、对点、双双旋转、并排旋转、换位旋转,交换舞伴。节奏欢快,动作幅度较大,颇具美感,感染力强。

  美丽的哈萨克族姑娘把我们拉过去一起跳,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十分钟内便可掌握要领,半小时后便可成为熟练的舞伴。

  月亮舞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每年草原上举办阿肯弹唱盛会时,经过一天的热闹,老人和小孩们都已疲倦,回毡房休息。成年人聚在毡房里举杯畅饮,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精力仍然充沛旺盛,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月亮下翩翩起舞,成双成对消失在朦胧月色之中……

  游人可和当地的青年男女在喀什河河畔的篝火边,尽情地载歌载舞。

  哈萨克族较为激烈紧张的娱乐活动是叼羊、赛马、马上角力、姑娘追等,这些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草原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拥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

  姑娘追是颇有传奇浪漫色彩的娱乐。活动开始,男女两人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甚至可以接吻、拥抱,按习惯,怎么嬉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不过姑娘一般是不会真打的,特别是如姑娘本来就喜欢小伙子,那她就会把马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如果是姑娘不喜欢的小伙子,在去的路上又说了许多脏话或做了不少过分的动作,那姑娘就会毫不客气,挥鞭狠狠抽打。过去,此活动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反抗宗法封建礼教、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而今它已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了,不少已婚的成年男女也喜欢参加。

  在过去,哈萨克人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的。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哈萨克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 即大地主、大富豪 )”。

  如今,这种习俗和观念虽然有了很大转变,但哈萨克人结婚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男方家庭还特别注意女方的母亲,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