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红枫林的琴声》(1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3日16: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那时侯,我和弟弟带了个小布袋,上山几个小时总是满载而归,来家后,我们居住的小院顿时热闹起来,许多“知了”在布袋里一起唱,院子里的顽童围住我们:“哥哥,给俺个吧?”看着那一双双脏西西的小手,可怜巴巴的摸样,我和弟弟总是慷慨的分给他们,最后,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又给我的小弟弟了,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样子,心中那个乐就甭提了。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变举家清。”这是唐诗人李商隐的写《蝉》诗,诗意苍凉高远,我们听到蝉声,很容易想起在童年的快乐时光,正是“蝉声使我想起遥远的童年,想起我们的青春时代……”

  具本草纲目记载:“蝉是一味滋阴,补肾,去火的良药,治疗耳鸣,上火有特效。”蝉的药用价值还可以用来与多种中药为伍入药、泡酒等,功效多多。

  现在在南方的美食家又流行起把“蝉”当作食品,菜肴。因此捉“知了”的人大为增加,但是,我们现在却只能回顾哪个时代的快乐时光,却不能再去做捉蝉的游戏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代词人柳永对蝉的描写何等贴切:蝉从出生到成虫,长出翅膀然后飞到树上需要四年的时间!四年后在阳光下尽情地唱上一唱!只为了吸引异性,展现爱情!也因为歌唱爱情带来了杀身之祸,成了人们的盘中佳肴!

  其实,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即使长寿百年也是瞬间而过。在日月流年里,悲伤,痛苦,忧愁,思念经常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空间,能忘记那些世俗的烦恼,保持长期的心态平和快乐是最为重要的啊!

  我看到公园里许多退休的老年人围聚在一起欢唱,还有的老者带着二胡,吉他,更有甚者。连电子琴也带到了公园,为大家的演唱伴奏,这种情境,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

  “窗外知了在唱,我的思索也在延伸!”

  童年的第三公园

  在晚秋,人们看到那树叶凋零就会经常回忆起春天时节,在晚年,人们也会经常回忆起童年的时光。转眼间,进入老年时代,回忆起五十年前的快乐,莫过于童年在第三公园体育场打篮球的时光。

  我的童年挚友,同学徐大宝家住在博平路,就是第三公园旁边的第一条小路,也许,那条小路是青岛市最短的小路,和他一起住的还有刘董亮,小谢,小路,还有不远处住在即墨路的魏庆福,高吉武等,我们都是39中学的同学,平时很要好。每到周日的学校放假,我们便聚在一起,去第三公园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那时的第三公园同时也叫工人文化宫,也叫工人体育场,它有四个门以方便周边的居民进出,其中上海路南端门的两边都是很有规律的月牙型围墙,从这里能俯瞰到整个公园的全貌,往右看:这里有工人文化宫的办公楼,有工人剧场。在文革期间,工人文化宫举办过阶级教育展览会,里面展示着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数据,还展览了侵略者在青岛进行人体实验的标本,各个企业,学校都组织工人、学生前来参观。往下看:在公园的中央地段是圆形的体育场地,其中有篮球场、足球场,三面环绕着拾梯而上的石头看台,看台周边是高高的白杨树,夏日里它的浓荫庇护着在这里纳凉的人们。从这个门走下石梯小路,左边是工人文化宫,那里有电影院、阅览室,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的傍晚,这里都要举行象棋比赛,只见两人在桌面上下棋,墙上挂着一个大大的棋盘,一个手持大挂钩的人勾着大棋子向人们演示着他们的比赛。石梯的右边是一处处繁花似锦的小花园,在稀疏地小树林深处,有一处白色木格子的休息长廊,从长廊边的泥土里长出来的粗大褐色的绿藤躯干,弯弯曲曲的盘绕在白色的木格子上,夏日里它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凉风徐徐吹来,这里显得那么幽静典雅,我很喜欢那里的春天,鲜花盛开,散发着芳香,我经常喜欢捧一本书,坐在那木条椅子或者是石凳上,坐上几个小时让花香和我一起进入到那书中的情节,也许那是我一生最悠闲难忘的读书生活。

  我们运动的地点就是篮球场,一般我们是分两队打半蓝,就是利用场地的一半互相竞争,哪怕是人少也要分队,哪怕是烈日当头或者是寒风凛冽,我们也要活动,哪个阶段,我好象对篮球特别痴迷。当时我的个子比较矮,在一米七左右,而徐大宝,王利群都是一米八以上的个子,王利群和魏庆福还是三十九中学校队的队员,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们的球技进步的很快,身体也锻炼的矫健起来,这也许是在在插队多年身体依然强健的主要原因。

  在60年代,体育场内的空地经常被圈了起来,原来是外地杂技团前来演出,憨厚的狗熊,威武的老虎,狮子,在训兽员的调理下竟然能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甚至,小猴子还能骑自行车,还有炮打飞人等惊险节目,当我们打完篮球,总是要想办法不买票进去看看,那精彩节目,至今难以忘怀。

  周日晚上,公园里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这里时不时地放露天电影,地道战,地雷战都是那时最受欢迎的电影,另外还有一种小电影:皮影戏,“孙悟空大闹天宫”那节目也很精彩,可惜现在见不到了。

  文革期间,这里是举办大型集会的场所,许多批斗会,誓师大会,庆典会在这里召开,我们经常看到红卫兵押着“牛鬼蛇神和各个企业的当权派”在这里批斗,广场里燃烧着从被批斗者抄家抄到的衣物,老照片,唱片,书籍等物资。

  在文革后期,毛主席发出 “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第三公园成了挖防空洞的工地,到处都是沙土石子、石块,挖掘机爆哮着。第三公园的体育场被圈起来,被占用了,我也插队去了农村,用双手去建设祖国的新农村。

  到70年代末期,这里又成为销售各个企业的多余物资的交流会,我经常来这里掏宝。

  那时,家中的风箱被微型吹风机代替,这里的微型吹风机特别便宜,还有蜂窝炉子,刚刚兴起的煤油炉子,让你目不暇接,转悠下来,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离第三公园不远的即墨路,建成了青岛市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如果从第三公园再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顺着中山路直达栈桥,那也是在青岛足足一天的旅游活动!

  回眸昨天,转眼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许多童年伙伴都已经远去四方,徐大宝去了江苏宁阳,魏庆福,高吉武在青岛就业,王利群去了潍坊,我也插队下乡多年后才返回故乡。

  当我再走过第三公园,看到第三公园有焕发了青春。灯光篮球场,足球场,许多青少年都在这里游戏和体育锻炼。让我不由的对童年引出那一段珍贵的回忆!

  喝粥相伴平生宴

  于向阳

  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喝粥。无论是小米粥,大米粥,腊八粥还是玉米粥,小米面做的甜沫,都喜欢喝。也许在过去哪个特殊时代,家中人口多,经济条件差,妈妈每天早上熬一大锅粥,我们吃玉米面饼子,地瓜干煎饼,喝着玉米面熬的粘粥,颇为偶意,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匮乏,粥的制作也因为粮食紧张得到了升华,地瓜叶加玉米面做粥,南瓜加玉米面做粥,还有那海蓬菜,茅草根,苹果皮剁碎都可以加玉米面,地瓜面做粥,做菜团子。那时,没有玉米面饼子吃,喝粥把我们的肚子都撑大了,十岁左右的孩子能喝几大碗粘粥,因为没有干粮喝粥也能充饥。这个习惯一直到1968年冬天我去农村插队做知青,回城后成家立业,几十年过去了,吃饭喝粥的习惯始终伴随着我的每一顿饮食,成为我的习惯。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市北区锦州支路8号住的一个名字叫黄树声同学,他家中在锦州支路和辽宁路拐角设摊买甜沫,油条。他的父母每天天还没有亮就起来熬一大锅小米面甜沫,支上炉子炸油条,那时候能去吃碗粥吃二根油条那是很豪华的早餐了。我和黄树声同学一个学习小组,到他家中学习的时候,他母亲总是热情地给我一碗甜沫让我喝。甜沫里面有碎粉条,红豆等,非常好喝。后来在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紧张,他家的饮食摊点也开不下去了,他也在中学毕业后到4808厂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得了怪病,很年轻就离世了。但是,他的热情和他家那甜沫的滋味和油条的香脆却是我久久回味难忘的。

  到了中学时代,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一路走来需要半个多小时,我没有时间在家中吃饭,走到路上,听到那小贩沿路的叫卖声很诱惑人“香油果子,三分一根”,那香油果子金黄色,足有1尺半长,咬一口,满口喷香,在路边摊点买一碗粥,喝着粥就着,那时候能吃两根油条喝碗甜沫就是大饭量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