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另一个世界》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7日15:03 来源:爱新觉罗•蔚然 著 曾勋 点评

  1959字  09只因一家考了三个大学生

  年仅22岁,孩子已是三岁,和她同岁的丈夫常年在格尔木打工。要问为什么这么早就结婚了,那只有一个原因。不是早恋,山区农村的孩子还没有那么早熟呢,直接告诉大家吧,是因为家庭贫穷,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

  青海,早晨七点多,天刚刚亮,她就为一家人做好了早饭。她是李家的小儿媳。吃过早饭,我告别了李姓村民家向下一个村行走。

  我去的这个村是松多乡花园村,从村名上看,“松多”、“花园”该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啊,然而这里是一个更为贫困的高寒山区,本地人称之为垴山区。并没有想象中的诗情画意,更多的是贫困农民神情沮丧的眼神。

  我翻越了两座大山,爬到一座大山的半腰处才看到了这个乡政府所在地。乡长对我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没有等我自我介绍,他就说县长已经给他来电话说了,他代表他们全乡老百姓欢迎我的到来。

  一杯水没喝完我就出了乡政府直奔花园村。去花园村的路还要继续上坡,我爬行在蜿蜒的山路上。此刻正值中午。毒辣的阳光劈头盖脸地灼烤着我、我的脸庞还有裸在外边的双臂被灼烤得生疼。但我的心里只想着要尽快赶到花园村,早点了解到乡长给我介绍的那家人的情况。

  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我到了一个山岭顶上,眼前出现三条岔路,我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我停下脚步环顾四周,整个山野好似只有强烈的阳光而没有人迹。就在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时,忽然看见从山弯里转过两位在收割小麦的农民。我向他们打听花园村怎么走,那户今年考上了两个大学生姓杨的人家在哪儿。在热心的庄稼人指引下我往一面坡下走去。

  又是一个多小时后,我从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地来到一个狭窄的谷底。一条小河穿过两岸乱石滩,小河边上住着六七户人家。这就是“花园村”?我在心里疑惑地问。

  我去得正巧,今天正好赶上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互助县委宣传部以及松多乡和乡各部门干部前来为这家“状元之家”捐款,资助今年同时考上的两名大学生。

  杨家有四个子女,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但因在毕业时没能还清贷款,学校至今还没有发放毕业证。这使她不能得以正常就业,只好在福建一家工厂以高中学历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工资十分微薄的工作。二女儿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因姐姐考大学,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也在上学,就硬是退了学,不久就找了婆家嫁人了。但婚后不到一月就失踪,至今杳无音信。母亲长期生病,几个月前病情加重,实在熬不过去,借钱做了手术。

  这个村子是在一个“出门一线天,左右两面山(青石岩);天旱一把柴,雨涝泪流干”的高原山区。杨家基本就依靠男主人在家种地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经济来源也就全靠这瘠薄的土地产出的收成。他们祖辈居住在这里,一代代无力改变这贫穷的状况,走出大山更是他们祖辈的梦想了。人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家人就认准了这个理,咬紧牙关供儿女们上学。

  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却没有给他们“改变贫穷的命运”,反而还欠下几万元的债务。但他们还是没有放弃信念,依然顽强地供小女儿和儿子上学,而他们也终于在今年双双考取大学。可这原来就是负债的家庭上哪里去筹集几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啊?大女儿欠的债务都无力偿还,这又新添的愁肠如何才能解得开啊?钱,钱,钱……使得这个家庭陷入了一个苦不堪言的境地。儿女们看着父母为他们操劳而日渐形消和掩饰不住的愁容,他们都不敢看那让他们喜悦一时的录取通知书。

  当今天省里、县里、乡里的干部来到这个高山峡谷中的小山村,为他们捐款资助时,一家人感激得只有哭泣。孩子的父亲从各级领导手中接过捐款时竟然颤抖着双手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孩子的母亲早已是泪流满面。

  可他们捧着只能救急的有限捐款,到了晚上依然还是一声声叹息,叹息的是两个孩子要读四年,往后的学费从哪里来啊?这贫穷境地何时才能彻底走出?

  叹息声依然近乎绝望。

  这一家的境况,集中反映出一些边远地区农村所面临的窘迫状况。上学难、上大学更难,贷款上大学后还款更难,没有毕业证就业更是难上加难,这一恶性循环何时是尽头?我回答不了,我只有把这若干个问号留下,让更多的人们来替他们回答。

  ——于2006年9月10日

  评述:杨家的贫困状况在中西部的农村很常见。我倒是注意到蔚然叙述的一个细节: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但因在毕业时没能还清贷款,学校至今还没有发放毕业证。

  贫困从何而来,恐怕这才是源头,这才是本质。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学校不发毕业证也许有自己的难处,比如很多欠款的贫困生一毕业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学校到哪里找人去?但是,扣押毕业证就能作为学校掌握“筹码”的手段吗?难道真没有让女孩既能拿到毕业证顺利毕业找工作,又不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更好方法吗?有的,学校、银行、学生之间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契约,形成信用体系,恐怕这才是“双赢”之道。扣押证件的强制、守旧行为与现代法治社会格格不入,更可怕的是,这种死板的规章制度就像给贫困学生贴上了“贫困”的标签,对自尊的伤害无疑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3151字  10为了儿子的学费“出租”了自己(无图)

  儿子克礼,考上了某农业工程学院,这使全村人都感到万分高兴与自豪。然而那比上天入地还难的筹借学费,给这个皆大欢喜,给这个家划上了句号,可这个句号并没有就此“句”住悲剧的延伸。

  一刻刻,一天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学费一个子儿还没有着落。原本极其贫困的家,可谓雪上加霜。克礼的父母愁得昼夜不能合眼,心想:“就是每日的油盐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穿衣戴帽就别提了,哪里去筹集这么多钱呀?这家里能卖的就只有两把锄头和一把镰刀再加一口饭锅了,除了它们还有什么可以卖的?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啊?村子里有余钱的没有一户,都是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向谁借?上哪里去借啊?”

  克礼他爸是个老实巴交五十出头的人,看上去就像六七十岁老头。让他想办法,就只有一条死路,死了就什么不用想了,办法自然就是“解脱自己”,除此他无任何办法可想。离儿子开学的日子就剩最后几天,这三千多元钱只在乡亲们的帮凑下才有了千分之一,百十来元钱。快到了天黑,邻家大嫂拿来了十几元钱,问:“克礼的学费都准备够了吗?我们大人在家再吃赖点不要紧,可不要让孩子在外吃苦受难。”

  克礼也看到父母自他接到录取通知书这些日子以来,已是愁得老了许多,他就对父母说:“不上了,我出去搞副业挣钱后再考。”

  克礼委屈又违心的说出了此话,父母死活不同意。克礼的妈妈对儿子说:“在我们这里考出一个大学生多难啊,我们就是要饭卖血也要供你,这里祖辈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是你给全村带了个好头。要不,为什么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这么帮我们。你,你难道不知道咱们这里有多穷,谁家有钱啊?这百十元钱也是全村人从嘴上给我们省下来的,你这个大学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咱全村人的。”说到这里,克礼的妈妈再也禁不住哭了起来。

  邻家大嫂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靳善举,十几岁没了父母,可以说是全村人养大的,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未能成家,现在也快五十的人了,至今依然是孤身一人。在生产队时,他因无父无母没有兄弟姐妹,村上人都可怜他,就让他去了公社集体的砖瓦窑当‘工人’,在那里他干了八九年,后来砖瓦窑跨了他又做过一段时间小买卖,手头还有几个钱。可他一直想着成个家,就从不舍得乱花这个钱。在这个穷地方,就是一个年轻力壮的,找个对象都很困难,已有几个也都倒插门进女方家了,他这个老光棍谁还愿嫁给他?他一个人,又没有什么负担,你们去说说,些许会能再凑点呢。”

  邻家大嫂这一提说,也确实提醒大家,以前人们总以为他是一个光棍过日子,日子过的也很难,再加上这里的习俗,都不愿请光棍汉帮忙或者吃酒席,渐渐地村上人们大事小事就从没想到他,时间长了再加上土地承包后人们没事就很少来往,对他都显得有些陌生了。

  这天夜里,克礼的父母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克礼的妈妈就去了靳善举家,把儿子考上学的事告诉了他,靳善举听到此事后高兴,同时也为有人能找他而高兴。靳善举心里明白了她的来意,沉默了很长很长时间,就对克礼的妈妈说:“嫂子,我靳善举不是个无情无意之人,不论怎么说克礼也算是我个侄儿吧,他能考上大学是全村人的大喜事,也是我的大喜事,按说我是要尽这一分责出这一分力,你看我们村上的人们祖祖辈辈这么穷,不就是因缺文化人吗?年轻时,我要不是没有文化我现在还能打光棍吗?可我父母就留下我这么一个独苗,我还不争气,都快五十的人了还找不到个女人,给死去的老人留个香火。唉,要不是有这一点原因,我手头倒是有几千块钱还是能帮上你这个忙的,你看……”

  靳善举和克礼他妈妈都沉默了,半天谁再也没有说一句话。屋子里的气氛沉重的几乎能把人都压垮,靳善举在激烈的做着思想斗争,克礼的妈妈也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这个沉默被克礼的妈妈打破了,她涨红着脸有些慌乱,但还是鼓足勇气对靳善举开口说:“善举弟,你今天把话说到这里了,嫂子心里明白了,嫂子也是人,知道你的为人和你的苦衷,这都是穷把我们赶上这条路的,不穷你还会受这份苦吗?我虽然是你嫂子,可我还是比你小一岁,你如果不嫌弃嫂子,嫂子就给生个后……”

  说到这里,克礼的妈妈哭着扑到靳善举的怀里。靳善举万万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一下子慌了神,他也从来没有碰过女人,这时他不知如何是好,就赶紧对克礼的妈妈说:“嫂子,嫂子,别这样,我这个媳妇不取了,我现在就给你取钱,让克礼上学,一定让克礼上学去。你快起来,让人看见了我们就说不清了,对你的名声也不好。快,快起来嫂子,我什么后不后的,从此不再想了,克礼就是我们共同的后,你快起来!”

  “善举,你答应嫂子,不答应,钱我也不借了,嫂子这是真心真意,你不想想,你这么大年纪了又是在我们这个穷地方,谁还会嫁给你?嫂子给你生个后这是我心甘情愿的,并不是为了钱,以前嫂子不了解你,只知道你人老实,家里穷,没有讨上婆娘。嫂子知道你一个人很苦,但嫂子也没有能力帮你其他,嫂子能帮上的可能就是这个。嫂子回去跟你哥商量下,我们办个离婚就过来……”说到此,她又哭了起来。靳善举死活不答应,就一把把克礼的妈妈从怀里推开说:“嫂子,你这么说,这钱我是不借给你了,你爱去哪借就去哪借,我靳善举再怎么样也不能缺这个德。”说着他就要开门往外走,克礼的妈妈拦住了靳善举,哭着说:“善举弟,你要是不把嫂子当好女人看,你就开门,钱我不借你的,我们的儿子上不了大学那是他的命不好,反正我在你的心目中已经是个坏女人了,我们儿子上不了大学和我们一起受穷,那是老天给我这个坏女人的报应。”她说完后就起身往外走,靳善举再也控制不住一个男人压抑了二十多年的情感,上前紧紧地抱住了她……

  四年后,就在克礼毕业的那年,克礼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

  克礼的爸爸为能给儿子多挣点学费,包揽了许多外村外出打工的人家的农活,起早贪黑,有时是整夜整夜的干,在半年前终因积劳成疾,生活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而去世。

  农村,农民的悲剧就这样一件件发生着,这是谁的错?是克礼上大学的错?是克礼妈妈的错?是靳善举的错?是这些考上大学的农民子女的错?还是这些“愚昧无知”的农民的错?

  希望读者请不要用什么道德、美丑等污言秽语来评说他们,我期望大家能够用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分析这样的事情发生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于1995年夏天

  评述:我们或许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地评说,更应该分析这类事情隐含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从呱呱坠地到考上大学,父母为培养孩子究竟花了多少钱?2010年9月,在南京师范大学9000余名新生报到现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打造的一份《子女培养成本核算表》触动了众多家长和孩子的心。反馈的“账单”上显示,从出生到孩子上大学,家长花的钱多则超过30万,少则也有近10万元。看着账单上一串串的数字,很多学生不由惊呼:原来养大我要花这么多钱!

  高校收费问题一直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大兴土木”,硬件设施的改善,并没有带动学校的人文气息。在各种名目的建设中,大量资金被消耗。建成后的体育馆、人工草皮球场等高端设施,由于高昂的维护费用,要么向学生紧闭大门,要么通过承包,向社会和有钱学生开放,普通学生很难有机会使用。面对国家有限的拨款,许多建设成本被转嫁到了学生身上。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7%,其中盗窃约占七成,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竞争压力加大、贫困生由于生活所迫盗窃、生活空虚贪图享受、自我封闭缺乏沟通等。高校教育不仅没有解决大学生生存中的危机,反而为他们的发展人为地制造了困难与障碍,学校只看分数的残酷考试和精英教育,加上父母加诸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往往使原本健康的孩子走向反面。正因为高校忽视了每个人的特异性,才导致这些大学生成为牺牲品,“马加爵案件”便是一次警示。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急切需要被解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