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诗意尼勒克》(8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7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达拜·热木领着我们爬上一个山坡,一股很浓的硫磺味儿飘过来。山坡上是一大块平地,用水泥砌了四五个大池子,山上的温泉水直接用水管子引下来,注入池子里,热气腾腾。这里显得颇为简陋,但有一对夫妇裹着浴巾在泡澡,怡然自得。

  达拜·热木说,温泉的水温在60多度,是天然的,没有人工加热。他请过专家检测,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疗效显著。周围的农牧民腰疼、腿疼、手疼什么的,来这里泡泡澡,都感觉很舒服。要是能连续泡15或是20天,身体明显好转。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等大城市的人都来泡过澡。

  我们问达拜·热木运营情况,他面露窘态,可以看出,并不是很理想。他说,泡澡收10元或是免费,但食宿是要交钱的,因为把东西运进来挺不容易的。对于经济状况不好的农牧民,达拜·热木是免费的。

  达拜·热木说,他还在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可能给的钱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做好人,做好事,都不能半途而废。

  尽管困难重重,达拜·热木还是充满信心。他说,如果路修好了,好日子就会到来。

  望着达拜·热木被山风吹皱的黑红的脸庞,我们默然。这个像山一样的男人敦厚朴实,他是尼勒克真正的儿子娃娃!

  K 篇

  军民共建鱼水情深

  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

  ……

  电影《 红色娘子军 》里的插曲“军民团结一家亲”唱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几十年来历久不衰。军民鱼水一家亲,花开并蒂溢四方;人民军队为人民,军民共建龙腾世!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至今,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实践证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维稳任务等等,军队打胜仗,全靠人民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大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基础,是靠山。军民鱼水情是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更要不断巩固和加强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情意。

  军队“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父母”,人民“视军人为最可爱的人”,互相促进,互相关爱。以“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环境造就新时期军民鱼水情,筑成新时期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我们在尼勒克县,就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情深意更深”的和谐氛围。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他们的第二家乡,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军民共建的魅力之花,在尼勒克大地处处飘香。

  军民团结在尼勒克是优良传统

  尼勒克县是“三区”革命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光荣传统,位于尼勒克县最东端的乔尔玛烈士陵园是该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军民同唱一支歌是尼勒克“双拥”工作的主旋律,双拥工作的开展,为尼勒克的繁荣稳定谱写了新的美丽诗篇。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早在1982年11月4日,尼勒克县委、县政府就与驻军部队签订“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 军民团结公约 》。尼勒克县每年都通过双拥表彰大会,密切军民关系,鼓舞了部队官兵的士气。1994年12月,尼勒克县被伊犁地区命名为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兵团与地方协作模范县。

  翻阅尼勒克县志,里面详细记载着驻军部队拥政爱民,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迹和感人故事。

  1968年,驻军某部见尼勒克县城与南部被喀什河隔开,两岸人民群众的经济往来极为不便,就组织人力、物力在城南喀什河上修建了一座大桥。这座桥长93米,高6.5米,可承重20吨。大桥建成通车后,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赢得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这座大桥被命名为军民团结大桥。

  1979年,驻军部队为了改变尼勒克县城道路的面貌,两次出动人力6000人次,汽车1000余台次,修成一条长1050米的幸福路,使县城泥泞难行的道路变得通畅便捷。

  1983年3月,尼勒克县修造厂翻砂车间不慎失火,驻军部队接到火警电话后,立刻出动4个连队及时赶到失火现场,奋力抢救,挽救出百万元的国家财产。

  1985年,尼勒克县遭遇特大洪灾。驻军部队闻讯后,政委刘国祥亲自带队,先后出动2000人次,机动车辆百余台次,不分昼夜修筑堤坝,英勇奋战,使40余万国家财产免受损失,县邮政局和县镇居民房屋免遭淹没。在科蒙乡沙拉河口抗洪抢险中,驻军部队的几十名战士用身体组成两道人墙,奋力与洪水搏斗。终于控制了洪峰险情,确保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年,驻军部队战士奋不顾身拦截惊马,救出6名少年儿童,受到部队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1986年2月,尼勒克县二级电站进水渠堤决口,驻军部队得到消息,出动兵力200余人,无私奉献麻袋400条、草袋2000余条,经过十几个小时奋战,堵住了决口,及时恢复供电,使县城人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1987年,驻军部队3个连队,出动汽车4辆,帮助县工商局创建“五好市场”,共投入劳动4000余个工作日,挖渠238米,完成土石方4200立方米。

  1990年,尼勒克县政府号召机关干部职工捐款集资解决中心小学危房问题。部队指战员知道消息,带头捐款,共集资2000元,为尼勒克县的教育事业尽了绵薄之力,义务拉沙石153车次,替尼勒克县节约资金上万元。

  1991年4月,尼勒克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围田造林,防沙固林,部队在所在地共植树4万株,建起一条长达9公里的防风治沙林带。

  1995年3月,尼勒克县喀拉苏乡金矿发生多年未见的雪崩,造成11人死亡,30余名矿工被深埋。部队闻讯连夜紧急出动,30多名官兵冒着严寒,在齐腰深的雪地里行走20多个小时,赶到出事地点。顾不上休息,他们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救出矿工。

  像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就不再一一赘述。

  部队进驻尼勒克30多年来,以军民共建为工作重点,与尼勒克县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的军民鱼水情。1986年驻军部队被新疆军区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1987年被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988年受到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表彰,获得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又被评为新疆军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1992年被兰州军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几十年来,部队帮助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义务修桥、筑路、修建引水工程,受到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和各族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新时代,赋予了军民团结新的内涵。尼勒克县经常组织文艺演出下部队,慰问部队官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阿丽玛说:“长期以来尼勒克县坚持双拥共建,军民结下深厚情谊,双拥工作不断创新与发展;驻县部队大力支持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尼勒克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尼勒克县将进一步拓展共建内容,开展军地共建共发展活动,更加突出时代感,富有针对性。”

  武警8663部队积极支援尼勒克新农村建设

  在尼勒克县采访,县委、县政府领导说,尼勒克县的军民团结和军民共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军民亲如一家人,值得好好写上一笔。尤其是2012年尼勒克县发生了50年一遇的暴雨洪灾,肆虐的山洪给4个乡镇700余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损失。武警8663部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排洪、通渠、清淤,并搞好物资援助、医疗巡诊、搭建帐篷、心理疏导,受到各族群众的高度赞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